责任编辑:王怡 SN065
2013年11月01日 15:06
2013年11月01日 15:07
2013年11月01日 15:08
2013年11月01日 15:08
2013年11月01日 15:08
2013年11月01日 15:08
2013年11月01日 15:08
2013年11月01日 15:08
2013年11月01日 15:08
2013年11月01日 15:08
2013年11月01日 15:11
2013年11月01日 15:11
2013年11月01日 15:11
2013年11月01日 15:11
2013年11月01日 15:11
2013年11月01日 15:11
2013年11月01日 15:11
2013年11月01日 15:12
2013年11月01日 15:13
2013年11月01日 15:13
2013年11月05日 15:16
2013年11月05日 15:16
2013年11月05日 15:16
2013年11月05日 15:16
2013年11月05日 15:16
2013年11月05日 15:16
2013年11月05日 15:16
2013年11月05日 15:16
2013年11月05日 15:16
2013年11月05日 15:21
吴芳|摄影报道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刷新纪录;同时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2013年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北京毕业生签约率总体不足三成,上海不足三成,广东不足五成。与此同时,由于就业岗位与毕业生的期望值有一定差距,导致他们观望心态浓厚……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人们无奈却无法回避的话题,以至于有人称2013可能是“最难就业年”。
2010年2月,春节刚过,我在人才招聘市场上采访时认识了几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手捧精心制作的简历在用人单位间来回地奔走,只是为了找到一份自己梦想中的工作。看着他们满怀希望却又焦急无奈的稚嫩面孔,我决心开始记录这些大学生从校园走入职场这一人生中重大转变的过程。如今,他们已经大学毕业四个年头,拿出那些见证他们成长与蜕变的照片,虽然不足以代表全部,却也是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一个个现实缩影。
陈博雅:奋斗的滋味有点甜
上午10:30,在合肥包河工业园某楼盘见到陈博雅时,着实有些吃惊。没有想到刚刚过去三个年头,她已经是房地产代理公司的项目经理,主管一个楼盘整个项目的策划。回想第一次见面时,她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丫头。
陈博雅在售楼部的办公室有些狭小,撩开身后的窗帘就能看到楼盘的建设进度。楼盘进度、销售、进账、广告推介……短短半个小时里,陈博雅迎来送去好几拨客户和其他部门的同事。忙碌、成熟、干练……这是我对她现在职场上新的印象。
第一次见到陈博雅是在2010年2月26日古井体育馆的招聘会现场,当年4月她就到一家网站去上班了,月薪两千多元。几个月后,她跳槽到合肥一家房地产代理公司,并悄悄进行了3个月的房产市场研究,而做这些最终目的是为第二次跳槽积累经验。2011年3月1日,她成功进入合肥市最大的房地产代理公司。她的勤奋、踏实和聪慧,赢得了公司领导的信任,于是两年后有了现在的项目经理职位,而收入也成为她对我“保密”的数字。
现在,陈博雅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正在把它打造为梦想中的温馨小屋。结婚,自然是下一步就该考虑的事情。
殷立:四年辗转四地
不知是不是巧合,和殷立每次见面时他都在找工作。第一次是2010年2月21日在合肥市体育馆的一个大型招聘会现场;第二次是2011年3月9日在合肥市阜南路人才市场;1个月前见面的这次则是他在合肥一个投资集团应聘。
合肥、南京、黄山、芜湖,毕业后的四年中,殷立辗转了四个城市,连他自己都觉得这么一直漂下去终究不行,也是该沉下来的时候了。
“首先得生存下来,这是最低标准。”殷立说。2010年4月,他在一家装饰公司开始了第一份正式工作,最初三个月的工资只有600元,试用期满后才涨到1200元。因为工资太低不能满足生存,他只在这家公司待了8个月。第二份工作是在南京一个脚手架公司,工资每月1700元,但是非常辛苦,每天四点多就要起床,晚上六七点才能下班。2011年3月4日,殷立离开南京回到合肥,再次踏入招聘会却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之后,他又选择回到了南京。殷立大学时学的是土木工程,但之前的两份工作都和他的专业不对口。尽管如此,他也没有放弃继续学习,并且已经取得二级建造师资格证。2012年7月,殷立在安徽黄山一家地产公司找到了第三份工作,从事的就是自己专业。2013年7月,殷立再次聘用到合肥一家投资公司,被派驻到芜湖做地产项目。
四年辗转这么多地方,殷立饱受了漂泊的辛苦。现在他虽有了女朋友,但口袋里的钱却很少,更不用说房子了。对殷立来说,下一步最重要的是踏踏实实把工作稳定下来,然后努力奋斗一把。因为他觉得自己和很多同龄人相比,已经落下了一大截。
汪洋:不是一艘漂泊的船
再次拨通汪洋的手机,发现已经停机,估计他已经不在合肥工作。于是找出2010年2月26日在古井体育馆招聘会现场第一次见面时留下的信息,尝试加他的QQ号,过了半个月才终于联系上他。
汪洋此时已经辞去了在南京的工作,回到六安舒城老家。考驾照、备考海关报关员是他近来最重要的事情。汪洋虽是独生子,但父母现在的收入也仅能维持日常生活,甚至他回家的这段时间,因为房子太小,不得不睡在沙发上。
四年过去了,汪洋的变化似乎并不大,这几年来只换过两份工作。第一份是2010年4月在合肥经开区的一家物流公司工作,尽管和自己的专业还算对口,但在他看来,这份工作有些过于简单,即便一个普通的民工也能胜任。一年后,汪洋去了南京,还是在物流公司上班,工资比在合肥时高了不少。尽管如此,他仍然没有放弃在合肥工作、买房的梦想。2013年6月,汪洋辞去了在南京的工作,回家备考海关报关员,他准备等考试结束后继续在合肥找工作。
王诚:梦想在不断贴近
第一次与王诚见面是2010年2月27日在合肥国际会展中心,很是匆忙。虽然一年后有过电话联系,但对他的印象还一直是当初那个清清秀秀的大高个。直到这次见面时,才发现王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他通过短短两年时间的奋斗,现在已是公司的软件部副经理了。
王诚所在的公司位于合肥包公大道附近,规模并不大,他主要从事的是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控制系统设计和生产,与大学所学的电子信息化专业息息相关,所以他在这家公司可以很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其实王诚在大学毕业后也遭受了一些波折。最初,他在一家单位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不很满意,所以放弃工作开始一心考研。然而,考研的结果也不是特别理想。于是他又进了现在这家公司,“公司大小并不很在意,我看中的是有没有发展前景,很多事情不都是从小到大慢慢做大的吗?”
王诚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也有了自己的女朋友,正在考虑买房,然后成家。付出努力终有收获,对王诚来说,梦想正在不断贴近。
在我从2010年开始关注的10位大学毕业生中,至今一直保持联系的还有周珊珊、郭婷和邵瑞。家在蚌埠的周珊珊依然在某银行蚌埠分行工作;郭婷曾在一家房地产代理公司做售楼小姐,几个月后跳巢到另外一家公司继续做售楼小姐,如今已经离开那家公司;邵瑞则刚刚从合肥的一家公司离职,回到阜阳老家暂时调整。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