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分享微博
分享微信
回到顶部
新浪图片-有温度的视觉
全站图库
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登录
支持
键翻阅图片
列表查看
高清查看
大图
全屏观看
00:00
/
00:00
关闭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下一图集
重新浏览
进入新闻中心图片首页
关注@新浪图片
关注摄影师微博
分享到微博
收藏
下载
评论
分享到
显示更多文字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
(www.sina.com.cn)
顶部 “
我的收藏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工作人员在现场进行拆卸工作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1_img/2009_49/590_3379_351497.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1_t160/2009_49/590_3379_351497.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1_t50/2009_49/590_3379_351497.jpg
2009年12月03日 07:37
在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矗立了两个半月的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12月2日夜间静悄悄地集体撤离广场,一如它们进驻时一样。
九月十四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前夕,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分批进驻天安门广场。它们分列于广场东西两侧,坐落在人民大会堂与国家博物馆中间。国庆大典上,高大亮丽的民族团结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更向世界无声但骄傲地宣示: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国,在从古老中央帝国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历史过程中,没有四分五裂、兵戎相见,而是始终保持着国家统一,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这种团结不仅是地理疆域上的,更渗透到文化和精神层面中。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中,有三根分别代表蒙、汉、满族。这三个民族曾经连续书写了北京八百五十多年的建都史。【
详细报道
】
评论
3379
天安门广场民族团结柱开始撤离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1_img/2009_49/590_3371_967601.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1_t160/2009_49/590_3371_967601.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1_t50/2009_49/590_3371_967601.jpg
2009年12月03日 07:23
在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矗立了两个半月的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12月2日夜间静悄悄地集体撤离广场,一如它们进驻时一样。
九月十四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前夕,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分批进驻天安门广场。它们分列于广场东西两侧,坐落在人民大会堂与国家博物馆中间。国庆大典上,高大亮丽的民族团结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更向世界无声但骄傲地宣示: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国,在从古老中央帝国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历史过程中,没有四分五裂、兵戎相见,而是始终保持着国家统一,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这种团结不仅是地理疆域上的,更渗透到文化和精神层面中。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中,有三根分别代表蒙、汉、满族。这三个民族曾经连续书写了北京八百五十多年的建都史。【
详细报道
】
评论
3371
民族团结柱在大吊车和大卡车的配合下被拆卸搬离广场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1_img/2009_49/590_3373_768120.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1_t160/2009_49/590_3373_768120.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1_t50/2009_49/590_3373_768120.jpg
2009年12月03日 07:25
在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矗立了两个半月的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12月2日夜间静悄悄地集体撤离广场,一如它们进驻时一样。
九月十四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前夕,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分批进驻天安门广场。它们分列于广场东西两侧,坐落在人民大会堂与国家博物馆中间。国庆大典上,高大亮丽的民族团结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更向世界无声但骄傲地宣示: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国,在从古老中央帝国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历史过程中,没有四分五裂、兵戎相见,而是始终保持着国家统一,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这种团结不仅是地理疆域上的,更渗透到文化和精神层面中。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中,有三根分别代表蒙、汉、满族。这三个民族曾经连续书写了北京八百五十多年的建都史。【
详细报道
】
评论
3373
工作人员在现场进行拆卸工作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1_img/2009_49/590_3380_895395.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1_t160/2009_49/590_3380_895395.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1_t50/2009_49/590_3380_895395.jpg
2009年12月03日 07:40
在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矗立了两个半月的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12月2日夜间静悄悄地集体撤离广场,一如它们进驻时一样。
九月十四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前夕,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分批进驻天安门广场。它们分列于广场东西两侧,坐落在人民大会堂与国家博物馆中间。国庆大典上,高大亮丽的民族团结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更向世界无声但骄傲地宣示: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国,在从古老中央帝国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历史过程中,没有四分五裂、兵戎相见,而是始终保持着国家统一,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这种团结不仅是地理疆域上的,更渗透到文化和精神层面中。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中,有三根分别代表蒙、汉、满族。这三个民族曾经连续书写了北京八百五十多年的建都史。【
详细报道
】
评论
3380
天安门广场民族团结柱开始撤离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1_img/2009_49/590_3374_809579.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1_t160/2009_49/590_3374_809579.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1_t50/2009_49/590_3374_809579.jpg
2009年12月03日 07:25
在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矗立了两个半月的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12月2日夜间静悄悄地集体撤离广场,一如它们进驻时一样。
九月十四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前夕,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分批进驻天安门广场。它们分列于广场东西两侧,坐落在人民大会堂与国家博物馆中间。国庆大典上,高大亮丽的民族团结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更向世界无声但骄傲地宣示: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国,在从古老中央帝国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历史过程中,没有四分五裂、兵戎相见,而是始终保持着国家统一,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这种团结不仅是地理疆域上的,更渗透到文化和精神层面中。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中,有三根分别代表蒙、汉、满族。这三个民族曾经连续书写了北京八百五十多年的建都史。【
详细报道
】
评论
3374
天安门广场民族团结柱开始撤离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1_img/2009_49/590_3375_549457.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1_t160/2009_49/590_3375_549457.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1_t50/2009_49/590_3375_549457.jpg
2009年12月03日 07:25
在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矗立了两个半月的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12月2日夜间静悄悄地集体撤离广场,一如它们进驻时一样。
九月十四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前夕,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分批进驻天安门广场。它们分列于广场东西两侧,坐落在人民大会堂与国家博物馆中间。国庆大典上,高大亮丽的民族团结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更向世界无声但骄傲地宣示: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国,在从古老中央帝国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历史过程中,没有四分五裂、兵戎相见,而是始终保持着国家统一,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这种团结不仅是地理疆域上的,更渗透到文化和精神层面中。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中,有三根分别代表蒙、汉、满族。这三个民族曾经连续书写了北京八百五十多年的建都史。【
详细报道
】
评论
3375
天安门广场民族团结柱开始撤离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1_img/2009_49/590_3372_779852.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1_t160/2009_49/590_3372_779852.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1_t50/2009_49/590_3372_779852.jpg
2009年12月03日 07:25
在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矗立了两个半月的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12月2日夜间静悄悄地集体撤离广场,一如它们进驻时一样。
九月十四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前夕,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分批进驻天安门广场。它们分列于广场东西两侧,坐落在人民大会堂与国家博物馆中间。国庆大典上,高大亮丽的民族团结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更向世界无声但骄傲地宣示: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国,在从古老中央帝国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历史过程中,没有四分五裂、兵戎相见,而是始终保持着国家统一,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这种团结不仅是地理疆域上的,更渗透到文化和精神层面中。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中,有三根分别代表蒙、汉、满族。这三个民族曾经连续书写了北京八百五十多年的建都史。【
详细报道
】
评论
3372
民族团结柱在大吊车和大卡车的配合下被拆卸搬离广场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1_img/2009_49/590_3376_800496.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1_t160/2009_49/590_3376_800496.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1_t50/2009_49/590_3376_800496.jpg
2009年12月03日 07:25
在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矗立了两个半月的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12月2日夜间静悄悄地集体撤离广场,一如它们进驻时一样。
九月十四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前夕,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分批进驻天安门广场。它们分列于广场东西两侧,坐落在人民大会堂与国家博物馆中间。国庆大典上,高大亮丽的民族团结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更向世界无声但骄傲地宣示: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国,在从古老中央帝国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历史过程中,没有四分五裂、兵戎相见,而是始终保持着国家统一,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这种团结不仅是地理疆域上的,更渗透到文化和精神层面中。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中,有三根分别代表蒙、汉、满族。这三个民族曾经连续书写了北京八百五十多年的建都史。【
详细报道
】
评论
3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