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马俊岩 SN112
2013年12月02日 05:52
2013年12月01日 23:47
2013年12月01日 23:47
2013年12月01日 23:47
2013年12月01日 23:47
2013年12月01日 23:47
2013年12月01日 23:47
2013年12月01日 23:47
2013年12月01日 23:47
2013年12月01日 23:47
2013年12月01日 23:47
2013年12月01日 23:47
2013年12月01日 23:48
2013年12月01日 23:47
2013年12月01日 23:48
2013年12月01日 23:48
2013年12月01日 23:48
2013年12月01日 23:48
2013年12月01日 23:48
2013年12月01日 23:48
2013年12月01日 23:48
2013年12月01日 23:48
2013年12月01日 23:48
2013年12月01日 23:48
2013年12月01日 23:48
2013年12月01日 23:48
2013年12月01日 23:48
2013年12月01日 23:48
2013年12月01日 23:49
2013年12月01日 23:49
2013年12月01日 23:49
2013年12月01日 23:49
2013年12月01日 23:49
2013年12月01日 23:49
2013年12月01日 23:49
2013年12月01日 23:49
2013年12月01日 23:49
2013年12月01日 23:49
2013年12月01日 23:49
2013年12月02日 05:52
文|孙力舟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特别是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开始以来, 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对国家的兴衰成败和国际关系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不单单是学术圈、产业界的事情,而常常由政府主导,协调全国各个地区、部门的力量通力合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和苏联的登月竞赛,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20世纪5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在朝鲜战争中打成平手,核武器的威慑力量使双边都不敢贸然进攻对方利益集中的核心地区,而是力图在边缘地带(被相对衰落中的英法等老殖民主义强国控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扩展势力,并在技术进步带来的新的人类活动空间中占得先机。
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由于苏联本土被美国在西欧、中东和东亚的核基地包围,而苏联在美国本土附近则没有核基地,因此苏联为了增强对美国的核威慑效力,加强了对洲际导弹的研发。洲际导弹技术与航天技术具有很强的相通性。1957年8月21日,苏联发射了第一枚洲际导弹,同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太空竞赛中占得先机。这一成就,无疑给因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和波兰、匈牙利事件而形象受损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打了一剂强心针,也让很多正在努力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发展的亚非拉精英认为社会主义代表了未来的方向。1957年11月3日,苏联发射了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将小狗“莱伊卡”送上太空。当时正在莫斯科出席世界共产党、工人党代表大会的毛泽东诙谐的说“不是讲美国非常厉害吗?你为什么到现在连一个山药蛋还没有抛上去?”。 1958年1月,美国才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此后,美苏双方都开始了对月球的探索。美国在1958年8月17日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和苏联于同年9月23日发射的月球探测器都失败了。 此后,苏联在1959年1月4日发射接近月球的首枚探测器“月球1号”,9月14日实现月球探测器“月球2号”登陆月面,10月7日由“月球3号”获得首张月球背面照片,都领先于美国。1959年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出耗资260亿到380亿美元的庞大计划,要求在1970年之前实现载人环月飞行,该计划被艾森豪威尔总统否决。
1961年4月12日苏联的尤里·加加林成为世界上首位航天员,五天后美国中情局策划的古巴流亡分子在吉隆滩登陆失败,这两件事让刚刚就任的帅哥总统肯尼迪大受刺激。
美国开始阿波罗计划
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在国会发表讲话,向世界宣布:“美国将在十年之内把宇航员送上月球,并让其安全返回地球。”阿波罗计划拉开帷幕,该计划估计需要花费250亿美元(其购买力相当于21世纪初的约1200亿美元)。NASA的预算从1960年的5亿美元增加到1965年的52亿美元,占了美国联邦预算的5.3%。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工作人员的数量从1960年的1万人增加到1966年的3.6万人。美国航空航天从业人员也从3.65万猛增到37.6万。来自80个国家的超过2万家公司参与了阿波罗计划,仅制导系统陀螺和加速度计的生产有两千人参与。200多所大学参与了探月、登月的科技研发。估计将近1千万人直接或间接参与了阿波罗计划,而1960年美国的人口仅为1.79亿人。
当时还有数百万美国人生活贫困,上千万黑人遭受种族歧视,被排除在主流政治和社会生活之外,美国南方一些城市的种族冲突严重。但是,当时很少有美国人像今天的一些中国人一样,质疑政府为何不把探空登月的钱用于改善民生和推进民主。分属各个阶层和各种利益集团的美国民众,在爱国主义的感召和科研经费、工厂订单物质刺激的双重作用下,高效的投入了阿波罗计划。
1962年,美国在“古巴导弹危机”中迫使苏联做出屈辱的让步,展示了美国核武器的优势,美国人抢先登月的信心更加充足。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遇刺身亡。11月29日,用于美国运载火箭的装配和发射的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控制中心被改名为肯尼迪航天中心,肯尼迪开创的登月事业继续推进。
苏联丧失领先地位
当时苏联的整体工业和科技实力仍不及美国,阿波罗计划的全面启动让苏联领导层感到忧虑,他们试图在美国内部败坏阿波罗计划的声誉。1963年,东德作家朱 马德(Julius Mader)出版了《亨茨维尔揭密;关于火箭大王冯 布劳恩的真实故事》(The Secret of Huntsville : The True Career of the Rocket Baron Wernher von Braun )一书,揭露美国倚重的火箭专家、阿波罗计划的负责人冯 布劳恩曾是纳粹德国V-2火箭研制团队的领导人。但是,大多数美国人得知此事后不以为然,仍然支持阿波罗计划。
苏联兴建了位于今天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基地,缺乏一个专门负责组织航天活动的政府机构,整体投入远远小于美国,还把有限的财力分散到运载火箭和载人飞船两个项目中,此外,苏联高度集中和意识形态化的体制一方面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并一方面也容易使航天活动遭受过多的政治干扰。
例如,赫鲁晓夫为了宣传效果,强令在1964年十月革命纪念日之前,必须同时把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在苏联火箭推力不足的情况下,苏联专家们不得不减少了实验仪器、食品储备,甚至取消了宇航员的宇航服,把他们的生命安全仅仅寄托在飞船舱的密封性上,逼他们玩命。这样取得的“成果”,不仅科学价值极为有限,还违反了尊重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神,长远来看容易磋商航天人员的积极性,甚至让本国和世界人民质疑苏联航天事业的正当性。又如,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被赶下台,负责载人飞船项目切洛梅在克里姆林宫失去支持,也影响了登月计划实施的连续性。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苏联此前的领先优势逐渐丧失。
1964-1965年,美国的“土星一号”和苏联的“质子号”都实现成功飞行,美国在探月竞争中已经追上苏联。此后的几年,美苏都为航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1966年,苏联的宇航之父科罗廖夫因医疗事故去世,严重影响了此后的航天活动。同年,苏联宇航员卡马罗夫在“联盟号”飞船首次返回地面时的事故中死亡。1967年,美国宇航员格里森、怀特和查菲在事故中丧生。1968年,第一位太空人加加林在飞行事故中去世。
1968年9月,苏联让搭载了海龟和昆虫的探测器进行绕月飞行。12月24日,美国阿波罗8号飞船机械乘员组环绕了月球,开始在探月竞赛中占得先机。
苏联为登月计划而设计了N1巨型火箭,该火箭的第一级发动机由30台使用煤油和液氧燃料的火箭发动机组成的。这些发动机之间很难实现推力平衡,为这些发动机分别添加燃料也很困难的事情。此外,拜科努尔基地深处内陆,通过铁路运送火箭,N1火箭箭体各级都被拆散再重新组装,使得许多潜在问题都不能及时发现并排除。1969年2月21日和7月3日,N1火箭两次发射失败,其中第二次炸毁了发射塔,成为火箭史上最大的爆炸。苏联抢先登月的希望化为泡影。
1969年7月16日,美国发射了 阿波罗11号飞船,7月20日,尼尔 阿姆斯特朗与巴兹 奥尔德林成为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此后,“阿波罗”12、14、15、16、17号相继登月成功,对月球进行了广泛的考察。而苏联的N1火箭又遭遇了两次失败,11次对月球的无人探测器发射只有两次成功。美苏的探月之战以美国的全胜告终。
1975年7月17日阿波罗与联盟号在轨道上成功对接,这与同年召开的“欧安会“一起代表了勃列日涅夫统治前期的苏联对西方阵营“缓和”政策达到高潮。此后,苏联转向空间站的探索,美国在1975年之后也停止了载人登月项目,美苏的航天争夺转向新的领域。
栏目编辑|马俊岩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