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分享微博 分享微信 回到顶部

责任编辑:马俊岩 SN112

老照片重温百年来大学精神之变

2014.08.26 20:36:46
1 / 32
1919年,蔡元培把京师大学堂变成现代大学,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1952年,中国大学学习斯大林模式,对院系进行调整,私立教育退出历史舞台,社会学科全遭裁撤;1977年,高考恢复,中国大学精神中兴。如今,大楼越盖越豪华,但大师的背影却越来越远。
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老照片重温百年来大学精神之变

文|邓世杰

  近代大学的校歌以其较高的思想艺术水平,脍炙人口的词曲和操作性、大众流传性同时又不媚俗等特征而成为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

  从最初的张伯苓口中的“于聚会之时,千人合唱,以期神会而铸就成南开真精神”的校歌到最后出现西南联大校歌《满江红》这样的民族经典校歌。回顾百年校歌史 ,既可以看到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命运,又可以看到学人们生生不息的学术追求和文化理想。

  关怀时代大问题,与民族命运同行

  能最反映时代的校歌,非《满江红》里面的“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这首经典校歌完整描述了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学生由于战争数次迁徙的事实,将学生们不畏艰难,奋发学习,力图创造科学新中国的意愿表达明显。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始于维新变法的“京师大学堂”,时代背景就是救亡图存,前身是北洋西学学堂的北洋大学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大学,由著名开明派官员盛宣怀效法美国模式而建,1896年命名为北洋大学堂,初建时,校址在德租界,1900年校园先后为美、德侵略军侵占,大学堂便迁到天津城北8里的西沽村以北,当时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袁世凯指定武库废墟建北洋大学堂校舍。

  那里“校园广阔,建筑宏伟,峨轩曲廊,花木掩映,前临北运河,后带桃堤、柳岸桃林,相夹成荫,蔚为津沽名胜之巨擘。”此后,这才有了《北洋大学校歌》中的“花堤蔼蔼,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之句,校歌就这样把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和人们努力维新、学习西方船炮技术的场景写了出来。其背后就是对大时代和民族问题的关怀。

  而1939年的华北联合大学之歌同西南联大一样,反映了那个战乱的年代青年的追求。教育救国,抗战教育成为这一时期大学的理念。 ——“跨越祖国的万水千山,突破敌人一层层的封锁线,民族的儿女们,联合起来到敌人后方开展国防教育,为了坚持华北的抗战同志们,我们团结,我们前进,我们刻苦,我们坚定,国土要收复,人民要自由,新社会要创造,我们要担任努力学习革命理论,培养我们的革命品质,我们誓死决不妥协投降战斗啊。胜利就在明日”在整个敌占区、大后方,几乎所有学校都被迫进行了改组,有的改名叫抗日学校,联合大学,有的叫革命学校等等,其传统现代、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的分歧变得次要,民族意识成为最主要的。

  同样经典的还有抗日军政大学校歌、鲁迅艺术学院校歌,都是以抗战教育为理念追求,在民族危机最为严重的1937到1945年,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

  植根于传统文化,奔向现代文明

  由于上述时代原因,无论是官办大学,还是教会大学、私立大学,早期无一不是在“中体西用”还是“西体西用”中间迂回。由此,各个高校一方面学习西方的教育理念,求师“西学”,比如蔡元培效仿德国洪堡大学的学术自由精神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胡适师从杜威提倡民主主义的教育等;另一方面,由于主事者传统功底深厚,整体社会气氛依旧是文言文模式的,其发展又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其价值追求都源自中国传统文化。

  1916年前后制定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今南京大学校歌),就极为推崇万世师表孔圣人和儒家学说:“大哉一诚天下动如鼎三足兮,日知、日仁、日勇。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下开万代旁万方兮,一趋兮同?”这首校歌里面,“ 大哉一诚“表明诚实之德是多么伟大,整个世界都为之鼓动——“天下动”。 1919年初诞生的《南开大学校歌》也是这样:“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汲汲锓锓,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

  其中的价值追求则是源自《论语·雍也》的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在此时,依旧是大学办学者理念当中最为基础的一部分。

  还有中央大学校歌、齐鲁大学校歌等都突出“志向”的重要性,不仅尊重了儒家所倡导的道德主体精神,目的更在于教化学生要树立高远的人生志向,把个人命运同事业结合起来,成就一番伟业,期待他们“有所为”,突出体现了学校的理念追求。

  同一时期的《暨南大学校歌》因为是华侨大学,所以很有世界性眼光,其校歌如下:

  扬子滔滔连珠江,

  暨南教泽播八方。

  百年沧桑千里路,

  一朝涅槃出凤凰。

  言忠信,

  根在中华,

  行笃敬,

  走遍万邦。

  四海关爱,暖流荡漾。

  五洲学子,汇聚一堂。

  剑锋砺就

  桃李芬芳,

  德润寰宇

  辉映炎黄。

  根在中华,走遍万邦

  这就是一种从中华文明出发,走向世界文明的心态。

  以学术独立为本位,思想自由为目标

  从京师大学堂开始到民国中后期,基本完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理念的近代化(即大学自治.学术自由被广泛地承认为大学发展中所应必须遵循的游戏规则)无论是在军阀割据还是战乱频繁的时代,中国大学都没有放弃自己的学术追求。史料证明,尤其在北洋时期,学术独立和学术本位是维护的最好的,军阀们并没有对教育进行干扰。

  清华校歌,清华学堂时代,就由外籍女教师SEELYE作词作曲,创作了英文校歌《TSING HUA COLLGE SONG》。但词曲皆不佳,不为师生喜欢,便没有流传开来。贺麟曾在《清华周刊》写文章说,“我以为那首歌是幼稚的美国化,而不是中国的学术,那种风气,不是我们想要的”。而最后能为全校师生所接受的校歌是什么样的呢?

  一、西山苍苍,东海茫茫,

  吾校庄严,岿然中央。

  东西文化,荟萃一堂,

  大同爰跻,祖国以光。

  莘莘学子来远方,莘莘学子来远方,

  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

  自强,自强!

  行健不息须自强!

  二、左图右史,邺架巍巍,

  致知穷理,学古探微。

  新旧合冶,殊途同归;

  肴核仁义,闻道日肥。

  服膺守善心无违,服膺守善心无违;

  海能卑下众水归,学问笃实生光辉。

  光辉,光辉!

  学问笃实生光辉!

  三、器识为先,文艺其从;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孰绍介是,吾校之功,

  同仁一视,泱泱大风。

  水木清华众秀钟,水木清华众秀钟。

  万悃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无穷。

  无穷!无穷!

  国文与哲学教员汪鸾翔便在深入研究世界学术思想变迁和清华教育方针的基础上,以其深厚的国学根底,创作了一首歌词,将“自强不息”精神融入其中,把“器识为先,德育为首位”的追求表达出来,遂成为90年来清华人一直的追求,即使在文革时期,那些炮制的歌曲也丝毫不能代替。

  以北京大学为例,1917年北大已经建校20周年当年12月17日的纪念演说会上,演唱了文科教授吴梅所作的北大20周年纪念歌。如“春风尽异才。沧海动风雷,弦诵无妨碍。”“‘从头细揣算,匆匆岁月,已是廿年来。”等句子虽脍炙人口,为人所喜,传为传承,但 “喜此时幸遇先生蔡”之句,不为德高望重又虚怀若谷的蔡元培校长所允。1921年11月9日,11月11日出版的《北京大学日刊》第889号刊登了《校长布告》:

  “本校二十周年纪念会歌,不能作为本校校歌。本校暂不制定校歌。” ’联系到蔡元培提出教育保有独立的资格’傅斯年说的“大学要尽量与社会脱离庶可以不受旧社会的影响,而去创造新的社会”

  注重专业素质 兼顾德育

  交通大学前身是清末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堂,也是其中最早有校歌的大学之一,1909年校歌“精神常提起,实心实力,求实学实心,实力务实业,”看的出来是十分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思路是实业救国,用技术把中国从民族危亡中拯救过来。

  另外一首看起来挺美的校歌是地质学院校歌,也就是著名的《勘探队员之歌》。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宝藏。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校歌都十分强调道德,这和上面说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像山东大学校歌里面的“气有浩然”就不说了。就在西化最为厉害的高校清华校歌当中,也有“立德立言”之句,源引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号召广大青年学生向成为“有德之人”“有功之人”的目标努力。

  “器识为先,真理是尚”同样出现在校长罗家伦亲自作词的《中央大学校歌》中。在整个民国时期,大学教育理念中都没有德育的缺位,这是值得我们今天反思的。

  校歌的迷失

  时至今日,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自己大学的校歌,很少有人记得自己的校训。有一所知名大学校长说我们故意不设校训,为什么呢?

 

栏目编辑|马俊岩 王诗宇

新浪图片

新浪图片

温暖而开放的图片平台

看见

看见

新浪图片品牌栏目《看见》

马俊岩

马俊岩

新浪图片频道编辑

727条评论|5,866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维记士多新浪网友
感觉那时的人更自由,也更激情。
用户2027847341:回复@:还好,有人敢演讲,也有人敢是看。
2014-8-28 21:57举报6回复
zhufei56789:自由?闻一多演个讲就被暗杀了,
2014-8-28 15:19举报10回复
用户2027847341:回复@:独尊儒家就变成这样了!因为从那时开始什么科技研发都是邪门歪道,叫什么奇技淫巧,只有做官为国为民才是正途,所以到现在也一样,做官始终是中国人最向往的事,科学家只是书呆子,做官才是大出息!
2014-8-28 07:35举报3回复
手机用户新浪网友
建国后就不行了 发现了么
156kjh:沦陷后都被某组织改造成牲口了
2014-8-27 20:49举报3回复
手机用户:回复@:香港回归与其说是大陆用武器的威慑力收回香港,还不如说是小小的香港用软实力征服了大陆,从八十年代初后的三十年、大陆在文化和经济上都在学港台。。。
2014-8-27 16:47举报回复
手机用户:香港回归以后,香港电影也不行了,发现了吗?
2014-8-27 16:33举报回复
zheliyongyuan新浪网友
政府总是害怕失去对大学的控制,不敢让大学有自由创新的思想氛围,那么大学就不会成为真正的大学。大学应该成为思想自由和科学创新之地!
宁波:有思想的大学生 很危险
2015-5-29 16:26举报1回复
手机用户:做梦娶媳妇,想的美,撅腚等着吧
2014-10-12 06:41举报回复
xishanqingxue:回复@:中国本该宇宙第一,因为说胡话的人太多了[嘻嘻]
2014-8-27 14:30举报1回复
最新评论
FY_OLA新浪网友
福建协和大学的女大学生在宿舍里看书、弹琴。。。。。感觉秒杀现在[挖鼻屎][挖鼻屎]可以再回去读一下吗,现在的宿舍也没有那时的漂亮哎
2015-3-23 12:22举报2回复
夜雨孤灯梦新浪网友
民国黄金十年,中国最好的时候,都怪他妈的战争
2015-1-28 15:49举报4回复
御风唯一新浪网友
不错……
2014-10-30 16:03举报1回复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账号,请直接登录
请用最新版微博客户端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