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分享微博 分享微信 回到顶部

《锣·釵·铙·钵的打击乐》

2013.12.27 17:07:02
1 / 15
刘师傅是车间主任,他正在精心的车产品的毛边。
0

《锣·釵·铙·钵的打击乐》

 2013:01:29 15:50,杨凌的上川口村,是陕西远近闻名的专门制作锣鼓的村子,当地人都叫“锣鼓村”。据传,这个村里人做锣鼓已有上千年历史了,现在还有十几家规模不等,专门制作加工铜锣,鼓的专业户,有的是小作坊,有的已是具有一些规模的专业工厂。
   上川口村做铜锣的厂子,规模稍大的当数“新兴铜鼓厂”,今年53岁的梁英昌是这个厂的老板,他从事做铜锣已经有20多年了,也是代代相传,他是从父辈那传承的手艺。以前做锣·釵·铙基本都是手工制作,现在已经使用了简单老式的机器了,代替繁重的体力活,提高了效率,也保证了质量,但是有几个工序还得用手工加工制作。
   铜锣的材料主要是铜和锡,要是不加入锡,锣呀·釵呀·铙呀就敲着不清脆不好听有杂音呢,当然,在溶炼时铜加多少,锡含多少是有精确的比例呢,材料来源铜主要在废品收购站买,锡是到金属公司采购。
   制作锣·釵·铙等的工艺,工序流程为先把铜条,块,锡块按比例放到冶炼的容器里,在土炼炉里用钢碳烧到50多分钟,温度达到一千多度,铜锡完全溶化了,从炉子里取出倒在摸具里,铜水冷却后形成一个小个园饼,下来再到另外一个车间的炉子烧红,园饼烧红后工人用铁钳子夹着在空气锤上锻打出锣·釵·铙的雏形,再回炉烧红后再在形状不同空气锤上锻打,直至形状基本成型,下来车工在车床上车掉毛边,钣金工再用铁锤用手工敲出锣·釵·铙的精确形状,接下来就是在另外的一个车间,用抛光机抛光出金光灿灿的锣·釵·铙成品,最后就是由梁老板在另外一个房间,在定音台上用小铁锤定音,用木锤试音,产品做成后再库房工人还要称重量,串绳子,包装,发货。
  锣的历史发展: 远在春秋时期,我国西南的百濮人和江南的百越人,就以金属冶炼而著称。锣是古代濮族人民和壮族先民骆越部族最早使用的乐器之一。云南是我国古代铜鼓的发祥地,在晋宁石寨山古墓出土的铜鼓中,有的鼓面正中受击处呈半球形隆起,和现今的十分相像,这是一种原始形制的锣,锣面上有舞蹈图,边沿有一铜环。在广西宁明花山崖壁画中,也保存着许多骆越人集合鸣锣的珍贵形象资料。1978年,从广西贵县(秦汉时称布山县)罗泊 湾一号 墓,还曾出土了一面西汉初期的百越铜锣,该锣近圆形,锣面横径32.1厘米 、纵径33.4厘米,锣脐直径22厘米。
   锣的简单介绍:
锣锣身为一圆型弧面,多用铜制结构,其四周 以本身边框固定;锣棰为一木棰。锣身大小有多种规格,小型锣在演奏时用左手提锣身, 右手拿棰击锣;大型锣则须悬挂于锣架上演奏。 乐器特色:属于金属体鸣乐器,无固定音高。其音响低沉、宏亮而强烈,余音悠长持久。通常,锣声用于 表现一种紧张的气氛和不祥的预兆,具有十分 独特的艺术效果。
   锣的结构组成:
锣由锣体、锣架(锣绳)、锣棰三部分组成(图6)。锣体铜制,因用“响铜”制成,故也有“响器”之称。结构较简单,锣体呈一圆盘形,四周以本身边框固定,用锣棰敲击中央部分振 动发音。一般中央部分略凸,称为脐、光或 

锣堂,是发音的主要部分,脐的大小、厚薄与锣的 面积比例,决定着音调的高低,也有中央部分平坦无脐或突起成半圆的球状,这些都构成了 锣的主要特征。锣脐与锣边之间称为锣面、“二位”或“内、外八字”,在锣边一侧钻有 两个锣孔,以穿系锣绳,便于提携或悬挂锣架。 长期以来,经过各族人民不断的精心创造,由于应用的地区和场合的不同,在中国形成了品 种繁多、各具异彩的锣。据形制特征可分为平型锣、脐型锣和乳型锣三类;按发音高低可分为低音锣、中音锣和高音锣三类;按演奏形式又可分为单面锣和组合锣两类。在这些锣中, 小的直径仅有几厘米,大的直径达一米五以上。不仅它们的造型不同,而且音色和效果也各有特点。目前较常用的锣,可简单地分为大锣、小锣、掌锣和云锣四类。大锣发音较低,锣边 钻孔系绳,左手提起或挂于架上,右手执棰击奏;小锣发音较高,锣面呈坡形,锣脐分大、中、小三种,有高音、中音和低音之分,锣边无孔,不系锣绳,以左手食指关节处提锣内缘 ,右手执锣板击奏;掌锣是锣中最小的一种,锣面平坦无脐,形如盘状,置于左手掌中,右 手执锣板击奏;云锣是锣中可演奏旋律的乐器,由十面小锣组成,用绳系于木架上,左手执 架柄,右手用锣棰击奏。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种组合型铜锣发展很快,出现了套、排、编、琴、二十九音云锣、三十六音和三十八音云锣等新品种。 锣是中国传统的打击乐器,锣在中国的民族乐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应用范围也很广泛,它不仅在民族乐队、民间器乐合奏、各种戏曲、曲艺以及歌舞伴奏中使用,而且也是庆祝集会、赛龙舟、舞狮子、欢庆丰收和劳动竞赛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锣的简单分类:

锣中国的打击乐器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金属、竹木和其它三种。锣属于金属类的打击乐器。锣是用铜冶炼 而成的,它的结构比较简单,锣身呈一个圆形的弧面,四周是以锣身的边框固定,演奏者用木棰敲击锣身正面的中央部分,产生振动而发音。 最早使用铜锣的是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到了公元前二世纪左右,随着各民族文化交往的日益加强,铜锣逐渐向中国内地流传。那时候,铜锣在战争中应用比较广泛,古代的军事首领们经常用铜锣来指挥军队作战。中国古代的军事术语"鸣金收兵"中的"金"就是古代铜锣的别称。 长期以来,由于应用的地区和场合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类型的锣约30余种,其中常用的有大锣和小锣两种。 大锣是铜锣类乐器当中体积最大的一种,直径在30厘米到100厘米不等。它的特点是发音宽宏,深沉而雄厚,音色柔和,余音比较长;在大型乐队中,大锣往往起到渲染气氛和增强节奏的作用,而在戏剧中则用以增强气氛和突出人物性格等。 小锣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直径在21至22.5厘米之间,小锣是一种用途很广的伴奏乐器,尤其被中国的戏剧京剧、评剧、梆子戏、花鼓戏等地方戏曲,以及曲艺、话剧、吹打乐队和民间舞蹈广泛采用。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账号,请直接登录
请用最新版微博客户端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