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分享微博 分享微信 回到顶部

窑洞里的“托牛所”

2020.07.13 16:06:14
1 / 8
这是7月12日在甘肃省崇信县锦屏镇窑洞“托牛所”拍摄的母牛和牛犊。  在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锦屏镇,当地政府将废弃不用的窑洞改造成牛舍,从2016年开始,当地村民朱海萍在政府支持下办起“托牛所”。 朱海萍的窑洞“托牛所”起初只有10余头牛,2019年,为了扩大养殖规模,朱海萍通过锦屏镇平头沟红牛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相关企业签约,以“租借”的方式引进了64头基础母牛,5头牛犊。在朱海萍的悉心照顾之下,“托牛所”里牛群规模不断扩大,她的“托牛所”现在共有20孔窑洞,130多头牛。经过7个月左右的育肥后,一头牛可带来1万元左右的收入。2019年,朱海萍靠着“托牛所”收入约10万元。 窑洞冬暖夏凉,是西北黄土高原上古老的人居形式。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原来用来居住的窑洞多已闲置。崇信县根据窑洞冬暖夏凉、遮风避雨的特性,发展了“窑洞养牛”特色产业,既利用了闲置窑洞,避免了重复投资新建牛舍,又提供了良好的养牛条件,牛群发病率大幅下降。目前,崇信县已建成窑洞养牛示范带3个。 新华社发(马希平 摄)
11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账号,请直接登录
请用最新版微博客户端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