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马俊岩 SN112
2018年06月06日 11:15
2018年06月05日 14:58
2018年06月05日 17:47
2018年06月05日 14:58
2018年06月05日 14:58
2018年06月05日 14:58
2018年06月05日 14:58
2018年06月05日 14:58
2018年06月05日 14:58
2018年06月05日 14:58
2018年06月05日 14:58
2018年06月05日 14:58
2018年06月05日 14:58
2018年06月05日 14:58
2018年06月05日 14:58
2018年06月05日 14:58
2018年06月05日 14:58
2018年06月05日 14:58
2018年06月05日 14:58
2018年06月05日 14:58
2018年06月05日 14:58
2018年06月05日 14:58
摄影|陈杰 文|刘旻
“去新疆的火车票要买了”,小曹说,“等不及杏花开了”。老曹皱着眉看着儿子,想说没说:老牛刺蓬,死不回头。
2018年3月30日下午,小曹曹永平从定西市的出租屋回到老家曳碾沟村。这是他们前往新疆前最后一次回家。还有十几天杏花就要开了,父子俩站在老屋前,和那棵孤独的杏树一样,陷入长久的沉默。
小曹说新疆那边条件好,去了马上能住80平米的楼房,转城镇户口还有70亩地承包,娃娃有15年免费教育。他想去那边先把土地流转出去,然后自己继续开车跑运输,让父亲养羊。
老曹却明白表示,“如果(去新疆)赚不下钱,我不去。他去他的,我不沾。”老曹心里还在为之前的事,生儿子的气。
曳碾沟,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白碌乡曳碾村。离定西市区80多公里,属于黄土高原的边缘,沟壑纵横、支离破碎,道路只能在山脊上蜿蜒前行,村里到2016年才通上3米宽的水泥路。老曹曹志珍一家祖辈几代,在这里居住了上百年。
老曹养了40年的羊,种了一辈子的地,但靠天吃饭,收成时好时差,日子过得一直很苦。现在他加的地总共22亩多,8块地的形状就像是8条蚯蚓一样,细长弯曲。
定西有“苦甲天下”之称,是甘肃省乃至全国最贫困的地方之一,而白碌则是定西地区的极贫之地。
在曹志珍的印象里,1990年前,那时雪下得多,把雪收集到水窖里,雪水基本是够人畜用的。1995年以后,大雨只能下几分钟,小雨个把小时,就剩刮风。2017年自来水管道通水之前,天上下雨靠水窖存雨水,天不下雨,就得跑到距离家里5公里的沟里取水,一上午只能挑一担。
缺水的土地逐渐只能种玉米、马铃薯。但一年辛苦下来的收入也就够糊口,基本没结余。
去新疆!
小曹不愿继续父亲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他2004年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在周边市县干过砖厂、当过冶炼工人。
2014年,小曹不听父亲的劝阻,贷款10万加按揭10万,买了一辆6.8米长的货车,从定西到兰州再到四川成都,单程20多个小时运送蔬菜。
2016年8月,曹永平因为长途夜奔,疲劳过度发生追尾事故,负全责。货车损毁严重,他左腿受伤,还断了2根肋骨,在家躺了10个月。家里的经济状况更加艰难。
身体恢复后,2017年6月,曹永平继续跑运输养家,但生意难做经常接不到活;在定西市里他没有熟人,也找不到其他像样的工作;如果回去种地,靠天吃饭的土地又很难刨出什么收入;买大货的按揭虽然还完,10万贷款还款还没有着落。
从2017年2月开始,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相关师团在安定区招录甘肃定西职工,提出了“有计划、有组织、有规模地进行转移就业”的办法,为跨省贫困劳动力提供脱贫机会。
去新疆!也许是眼下最有希望的选择。
腊月二十那天,曹永平在曳碾村的工作群里看到了招工信息。
春节过后的正月十一那天,曹永平在安定区参加了招录双方见面会,会上曹永平感觉“合适”就报了名,会后又立即拉着妻子做了体检,通过了。
但老曹心里一直记着小曹的这笔账,买大货不仅没赚着钱还赔了钱,让家里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现在小曹又提出要去新疆,能不能挣到钱还未可知,老曹心底很不乐意。
以往那些去新疆打工的人像候鸟一样,出去一段时间以后会回来。但现在的转移就业与打工不同,有年龄限制、招双职工、以及全家落户的要求。就是说,出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
而老曹熟悉家乡的一切,也无法放弃几十年来自己在这里“下的苦功”。三百多平米的平地都是自己来一锄头一锄头刨出来的。3间窑洞4间平房,还有羊圈、猪圈,从1984年断断续续盖到2006年。
新的生活已经开始
老曹一家七口,现年57岁,妻子马巧芳52岁,女儿已经出嫁,儿子曹永平33岁,儿媳马红玉30岁,大孙儿曹怡7岁,读一年级,二孙女曹欣4岁,上幼儿园,三孙女曹琴2岁半。
对于一家人去新疆的具体步骤,曹永平的想法是,自己和媳妇带着二女儿三女儿先去,暑假接大女儿和母亲,春节过后接父亲,那时候老曹已经能处理完家里的一切。
出发前大货车要卖,小曹着急出手只卖了5.8万。然后是还车贷,他只能借新贷还旧贷,以解燃眉之急。
六天后的4月6日,33岁的曹永平将带领全家迁往新疆,他们家也成为白碌乡通过政府组织的“转移就业”去新疆落户定居的第一户。
要去的地方叫图木舒克,在3100公里外的新疆自治区喀什地区, 这是天山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夹持中的一小块绿洲,、喀什噶尔河和叶尔羌河分别从绿洲的北部和南部穿过。
4月8日,曹永平一家到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位于图木舒克的某团,这里距离图木舒克市区20多公里。
去团部社政科报到,曹永平夫妻首先选定了14连的新村平房。焦黄旷野里一片整齐雪白的房屋,几十套仿徽派建筑在阳光下自带光芒。每套都是85平米带院,六年免费居住期。
屋里,水、电、锅炉、液化气、热水器、电视机、床、沙发、茶几、各种柜子,连床单被套被子枕头、锅碗瓢盆、米面油、簸箕扫把、窗帘铁锹,入住清单上共有40项生活用品,都配备齐整。只要买点菜就可以直接生活。
14连的兰连长说,我们团连队新村的生活用品配置是最高的,价值1.5万。小曹觉得在甘肃老家村里,要盖这样的房子至少要干上十几年。
从内地来的新职工,第一年土地自己都是种不上的。一是不懂技术,新疆种地都是机械化作业;二是自己种地还需要每亩1800元左右的投入(种子、预付水费、地膜等农资)。小曹有70亩土地算下来,那是很大一笔资金。
小曹把土地按年度流转给连部的合作社,合作社按每亩地400元左右给职工土地流转的费用。
团部社政科小何告诉曹永平,第一年土地流转可以拿到3万元左右,第二年如果自己种地,收入能有8万元左右。土地流转完以后,一定要固定在自己承包的地里打工,学机械生产技术。第一二年还是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有农用地承包管理办法》中,小曹夫妻俩承包的定额地也叫身份地,本质上是兵团职工民兵义务田,是不能闲置和荒芜的承包土地。职工承包采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方式,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4月9日住进新家的时候,曹永平夫妻带着孩子在团部附近的菜市场买菜,他挑了几个土豆,下意识地跟拉着手的孩子说,“这土豆没定西的好吃”。
曹永平又去自己的70亩地里看了看,整整齐齐的一大排,棉花种子已经播完了。他给父亲打了个电话,第一句就是,“合适,好着呢。”
曹永平原来想继续开车跑运输,父亲养羊的想法已经不现实,他打算今年好好学机械种地技术,等户口拿上了,明年贷款多流转些地,种上几百亩。
14天后,小曹从定西接来了父母和大女儿。行前,曹志珍卖了全部的羊和猪,但他和老伴的户口还没打算迁,他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现在,大女儿已经入学,在团部的学校寄宿,周末回家。曹永平和父母每天在地里修剪葡萄枝,妻子照看最小的孩子。
新的生活已经开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