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17日 14:07
2019年06月17日 11:54
2019年06月17日 11:54
2019年06月17日 11:54
2019年06月17日 11:54
2019年06月17日 11:54
2019年06月17日 12:07
2019年06月17日 12:07
2019年06月17日 12:07
2019年06月17日 12:07
2019年06月17日 12:07
2019年06月17日 12:07
2019年06月17日 12:07
2019年06月17日 12:07
2019年06月17日 12:07
2019年06月17日 12:07
2019年06月17日 12:07
2019年06月17日 12:07
2019年06月17日 12:07
2019年06月17日 12:07
2019年06月17日 12:07
文/朱立
2019年6月,我第三次来到大凉山。第一次是2009年,第二次是2017年。
大凉山对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二十年前,我开始学习摄影时,就从各种摄影杂志上看到过大凉山的图片,有美丽风光,有纯朴民俗,当然也包括反映当地贫困状况的照片,一张张彝族老人的脸庞,脸上满是裂纹如山间沟壑,又或是黑漆漆扑闪着求知欲望的孩子的眼神。
2009年,我考虑到交通不便,便在成都租了辆车自驾去凉山采访。从成都出发,马不停蹄地赶路,开了3天才到木里县城,再骑了2天马,终于到达了采访地点——俄亚乡。
2012年后,随着国家加大对凉山地区的扶贫开发,我从各种新闻里得知那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正是我说的陌生,变化快到让我觉得陌生。“十二五”期间,凉山州综合交通路网规模明显扩大,全州公路网总里程2.5万公里,17个县(市)实现普通国省道全覆盖。到2017年,凉山新改建的农村公路达8215公里,规划完成投资61.5亿元。2017年6月,我再次开车从成都到木里的俄亚乡,只用了3天,汽车可以直达。那次,我在大凉山一共待了15天,还分别去了昭觉,美姑、布拖,交通便捷了,我去的地方就多了许多,那里的不变是美景,6月,我记得那满山盛开的白色索玛花。
这次,到凉山,又是在索玛花开的季节。陪同我的是昭觉县农业银行的工作人员阿苏古哈。这是个土生土长的彝族小伙,也曾做过三年多的扶贫干部。因为之前到过此地,所以对当地情况有所了解,就会有一些预先设想。但事实变化之快,只能让我用“花依旧灿烂,人不同往年”来形容。
阿苏古哈是个憨厚实在的人,他问我想去哪里?我说,“哪里交通最不便,我们去哪里?”他犹豫了一下,有些为难地回答“这不现实!一来,你设定的采访时间不允许;二来,你的体力跟不上……”我对这样的设定表示怀疑。最后,我们商定:目的地定为最远的村子,最难走的路,但路上随时可以停下来拍摄采访。
第一站,我们就定最有名的“悬崖村”。听说那里已经架设了通往山顶的钢梯,比以前安全,也好走很多了。从昭觉县城到“悬崖村”脚下的路,虽然有很长一段是贴着山体的挂壁公路,但已经修得很好,一个多小时就能到。但等到真站到山脚,仰望“天梯”时,我心里就开始发怵了,头一晚刚下过雨,此时,山谷间云雾缭绕,“天梯”以接近70度的角,直插云端。
“我们先走一段试试吧!”我对原定的摄影装备做了减负一半的调整,然后不得不为兑现自己的 “豪言壮语”硬着头皮“上梯”。
我们边走边聊。阿苏古哈说,悬崖村也是他们单位服务的对口村,这几年,所有的同事都上去过,去的最多的人,都已经记不清次数了,因为山上要建“银讯通”取款服务点,还有村民的贷款项目要考察等一堆事,都是“不得不去”。他自己每次上“天梯”,都要鼓足勇气。欣慰的是,“悬崖村”已评为“金融扶贫示范村”。
仅仅半个小时后,我已经深刻体会他所说的“勇气”。耳边的风,呼呼地吹,放眼四周,整个视角,已经和我平时用无人机航拍的画面一样了。眼往下看时,小腿不自觉地开始发抖。头发里已经分不出汗水还是雨水,后背全湿了,一阵冷,一阵热。
云雾里,隐约里能听到头顶有人讲话,越来越近,有人从上面下来,是两个孩子,他们抓着栏杆,慢慢往下挪。阿苏古哈用彝语和他们聊了几句。然后告诉我,他们已经走了两个小时了,平时,他们上山两小时,下山一小时,今天天气不好,所以走得特别慢。后来,由于天气和安全的因素,我们走了一半,就不得不往下撤了。阿苏古哈说,这样的状况,他们也经常遇到。
虽然,第一天的行程,我们就没能按计划完成。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更让我们体会到,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难”处。
临时调整计划后,我们随机去了一个当地人的养猪场,场长叫吉史子格。令我意外的是,阿苏古哈竟然和他很熟,场长说,这个养殖场是向农行贷款才办起来的。去年开始的,贷了50万,当年投产,当年就有了收益。现在整个村都跟着养猪脱贫致富。养殖场不仅给村里提供就业岗位,贫困户还可以“入股”,年底分红。他们还给贫困户提供猪仔和技术扶持,等猪出栏后,再来付“猪仔钱。”阿苏古哈说,凉山农行目前已发放扶贫贷款159亿元,带动贫困户14万余人,仅他们支行就发放了6亿元。
最后一天,我们决定去阿苏古哈曾当过第一书记的村子看看,那个村叫夫土古尔觉村。从西昌到那儿,单程6个多小时,到村里的路,还是三年前才通的,2017年已经脱贫。去的目的是?我想听村民说说自己的收入状况。
吉克所莫,村主任,同时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主要以带头发展养羊,养牛等养殖业为主,2018年实现家庭收入8.7万元。
吉克金石姐妹俩,以放牧和种植洋芋为主要收入,家庭年收入21000元。
吉克伟曲以种养殖业为主要收入,农闲时外出务工增加收入,2017年脱贫,2018年家庭人均收入为5100元。
沙马金里木以参与村集体经济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2017年异地搬迁新居。家庭年收入25000元。
俄则妈马,2018年家里购进机械设备,提高种植效率,现家庭年收入15000元。
离开夫土古尔觉村时,爱美的女人们穿上了她们过节才穿的盛装,要求我给她们与身后的那片索玛花海合个影。他们的汉语说得不好,但能听懂“欢迎你们!”这让我想起了那部讲述扶贫故事的电视剧《索玛花开》。这是一个美好的季节!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