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远征

摄影 | 陈庆港、李颀拯 编辑 | 秦翼 新浪图片出品

《回响:寻找消失的滇缅路》系列策划三 这里是云南腾冲来凤山战场,邵墅凯父亲战斗过的地方。战壕里,邵墅凯后悔没在父亲健在时多了解他,73年后他循着父亲的足迹,出发。

父亲的远征

图/文 陈庆港、李颀拯

编辑 秦翼

  邵墅凯走在战壕里,脚下发出沙拉沙拉的响声。原本近两米深的战壕,如今只到他的腰部。战壕里面盛满了五彩的落叶,踩上去软绵绵的。

  邵墅凯说,父亲临终前的几天,他躺在床上一直在喊:他们来了,他们来了,他们已经来了,我看见他们了,他们来带我……当时,我并不明白父亲喊这些话的意思,然后现在我明白了。

  邵墅凯站在战壕里,望着战壕外的山坡。山坡上长满了松树,树于树之间是茂密的杂草。他说父亲的好多战友都死在这里了,他临终前看见的“他们”,一定就是他的这些战友。

  无意中发现笔记本里的荣光岁月

  邵墅凯的父亲邵继舜已于2013年12月病逝。邵墅凯对自己父亲并不怎么了解,虽然父亲活着时一直和他们一家生活在一起。邵墅凯说父亲平时不爱说话,而我忙于生计,也难得有空理他。父亲去逝前,邵墅凯为了给他治病花了许多钱,至今也还有许多债务在等着他去还。

  父亲这一辈子都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邵墅凯在整理他的遗物时,除了一堆没有吃完的药外,父亲留下的只有几个笔记本。邵墅凯没有去翻这些笔记本,当时他只是把它们随手丢在了一边。偶然去翻开笔记本,是在父亲去逝很长一段时间以后,这一无意中的一瞥,竟然深深的把邵墅凯吸引住了。

  “……因周边都是老百姓村宅,不便明火硬攻,便从各师选出善战老兵组成大刀队,于夜间手臂缠上白毛巾以示区别,手握大刀分组上山进入敌阵,展开白刃战,与日军撕杀……”

  “……敌人纷纷散开,用钢炮、重机枪等大火力向我们反扑。我部牺牲十多人,我两处负伤……”

  “山顶宿营时,遇上大雨,无法生火,战士多属新兵,穿着单衣,一夜之间冻死300多人……”

  笔记本里的内容是用工整的字体写下的,内容都是在讲述战争。这些战争故事,有的就发生在腾冲。小时候也听过大人讲过远征军解放腾冲的事,但那些人讲的并不具体。可笔记本里的讲述,异常生动,有具体的人名,有详细的地点,记录了父亲的亲身经历。邵墅凯一口气看完了笔记本里的故事,他又急忙去找另外几个笔记本,父亲当时留下的有好几个笔记本。但邵墅凯却再也找不到其它的笔记本了。

  腾冲,这座70多年前曾沐浴于炮火与血雨中的南国边陲小城,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战争遗迹。邵墅凯根据这个仅存的笔记本里的描述,到当年发生过战争的战场去实地察看,他还找了几位搞文史研究的人,想弄清楚笔记本里的这些内容的真实性。

  专家告诉邵墅凯,笔记本里记录的事情是真实的,并且还说这应该就是他父亲邵继舜自己当年的亲身经历。

  邵墅凯后悔没能把爸爸的笔记本收好,更遗憾在父亲活着的时候,自己没能去好好了解父亲。所以,邵墅凯对父亲真正的了解是在父亲去世以后,是从他开始阅读这个笔记本以后。在这个笔记本里,邵墅凯看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迥异于他记忆中的那个苍老沉默的老头形象的父亲——这是一个充满了血性与英雄气概的军人。

  重新认识戎马一生的父亲

  邵墅凯的父亲邵继舜1920年出生在浙江省义乌市大陈镇马畈村,就在他刚刚成年时,日本军队开始疯狂的全面侵略中国。1940年,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到义乌来招兵,义乌数千名年轻人积极报名参军,后来有包括邵继舜在内的700多人被录取。离开家乡的时候,父母以及乡亲们在村口挥泪与这批年轻的义乌子弟告别,然而这一别竟成了大多数战士与故乡亲人的永别。

  离开家乡后邵继舜这批兵随即开赴上战场,他们随部队与日军作战,转战大半个中国。后来邵继舜又被抽调到部队的特训大队,学习驾驶、防化、日语等,特训完毕进入了军部情报处。1942年3月,作为远征军的一员,邵继舜进入缅甸与日军作战。

  “……日军这时已占领了腊腊戌,一切会战全成了泡影,继而全线撤退……”“沿途遇到里200师散兵十多人,后又遇到暂编55师的一个重机枪连连长,他率领着两名排长等共五十多人,拥有三挺重机枪……”

  “……十多日后,到达美妙(宾乌伦)铁路边准备过铁桥。日军已经封锁了对岸的桥头,一见我们便扫射。我们用重机枪还击。为保存实力,我们在击毙几名日军后即下铁路爬山坡绕行……”

  铜古,梅克递拉,边安那,西棠吉,卡牢,仁安羌,内比都,曼得勒,南槛,腊戍,八莫,野人山……笔记本里涉及到的大量的地名,几乎都是邵墅凯不熟悉的,这一个个充满了异域腔调的名称,对于邵墅凯来说既是一个个遥远陌生的空间,更是一个个充满了诱惑的谜。

  追寻父亲远征的脚步

  邵墅凯买来了地图,他在地图上寻找到父亲笔记本上提及到的这些地名,然后再仔细地用笔将它们一一标示出来。长这么大,邵墅凯还从没有过像这样极其耐心地去琢磨一本书,也从没有过这样去研究一张地图。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会捧起笔记本,一会俯身在地图上,就像个大战前夕的将军。他不停地抽烟,房间里满是浓浓的烟雾。

  邵墅凯终于作出了一个决定,他要放下长期以来自己一直认为的最重要的事,去做一件更重要的事——沿着父亲当年走过的路走一遍。他是去追寻父亲的过去,更是为了拯救自己。

  邵墅凯对家人说出自己这一想法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有些吃惊。他说自己越来越觉得对不起父亲,对父亲了解得太少。而父辈的这些事,作为后人是应该永远不能忘的,它们是应该永远被铭记的。

  73年后,邵墅凯循着当年父亲的足迹,出发了。那是怎样一次远征?

点此进入《回响:寻找消失的滇缅公路》

 

如果您有悄悄话想告诉我们,欢迎私信@看见微博;
如果您也有故事想通过摄影的方式来讲述,欢迎来稿。
邮箱:sinaphoto@vip.sina.com

父亲的远征

摄影:陈庆港、李颀拯 编辑 | 秦翼     新浪图片出品 2015-08-13 01:38:21

1/35
  • 邵墅凯的父亲邵继舜,1920年出生在浙江省义乌市大陈镇马畈村。1940年,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到义乌来招兵,数千人报名,后来包括邵继舜在内的700多人被录取。离开家乡的时候,父母以及乡亲们在村口挥泪与这批年轻的义乌子弟告别,这一别成了大多数战士与故乡亲人的永别。

  • 离邵墅凯家不远,有个用大理石和水泥搭起的老房子,这是抗战时期英国驻华领事馆。邵墅凯说,小时候他们常去玩,长大后才知道,墙面上的坑洞就是远征军攻打腾冲时留下的枪眼。父亲随部队转战大半个中国与日军作战。1942年3月,作为远征军的一员,邵继舜进入缅甸作战。

  • “小时候,我们一家走在腾冲的街头,总会感受到邻居们的指指点点。我们兄弟俩很早就不能上学了。这一切都源于,我们有一个‘美蒋特务’的父亲。”邵墅凯说,“关于父亲抗战的东西,很多都在那个年代烧毁了,只留下了几张老的全家福。”

  • 父亲邵继舜于2013年12月在腾冲病逝。虽然父亲活着时,一家人一直生活在一起。但邵墅凯说:“父亲平时不爱说话,而我忙于生计,也难得有空理他。我对自己父亲并不怎么了解。”父亲安葬在腾冲郊外的一片公墓中,在墓碑前,邵墅凯沉默很久,突然放声大哭。

  • 父亲离逝后,邵墅凯常常会在腾冲寻找还活着的老兵,听他们述说自己的过去。老兵张体留的家离公墓不远。张体留1925年出生在四川眉山,是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54军预二师六团一营一连三班班长。参加过高黎贡山战役、来凤山战役、腾冲城收复战、龙陵战役。

  • 张体留老人的老伴早些年已经过逝,现在一个人生活,老人家早已把自己的相片放大,和老伴的遗相挂在一起。他说,自己岁数大了,怕突然去逝没人帮他处理后事。邵墅凯要走了,张体留坚持穿戴整齐送他到路口,胸前的军功章在中国西南边陲的小镇里闪闪发光。

  • 父亲留下的几个笔记本,邵墅凯从来没有去翻过,但多年后无意中一瞥,把邵墅凯吸引住了。“我在六库遇到同村的叔叔邵根泰,当时他是四团驮载连副连长,我不敢冒然就叫,走到他面前看清了胸牌。我一叫,他也应了,我说我的名字,啊!好亲近。这是火线上遇到亲人。”

  • 邵墅凯根据笔记本里的描述,试着去当年发生过战争的战场实地察看。在腾冲国殇墓园,邵墅凯找到了父亲在笔记本里提到的叔叔,邵根泰的墓碑。邵墅凯回忆,父亲说他是被机枪打死的,父亲亲眼看到叔叔倒在战壕里。打扫战场时,是父亲亲手为叔叔整理遗容,埋入土中。

  • 邵墅凯找了几位搞文史研究的人,想弄清楚笔记本里内容的真实性。专家告诉他,笔记本里记录的就是他父亲邵继舜当年的亲身经历。邵墅凯遗憾在父亲活着的时候,没能好好去了解他。在笔记本里,邵墅凯看到了一个充满了血性与英雄气概的军人,而不是他记忆中的沉默老者。

  • 父亲去逝前,为了给他治病邵墅凯花了许多钱,至今还有债务要还。如今,他和妻子开了一间小旅社,艰难维生。这天,妻子在店门前理菜,邵墅凯犹豫了很久,走上前去和她商量:“我想去把爸爸走过的滇缅公路走一遍……”妻子笑了笑:“哦,你去吧!”

  • 随后,邵墅凯向旅行社询问办理各种复杂的出国手续。邵墅凯买来地图,在上面寻找到笔记本上提及的地名,然后再仔细地用笔将它们一一标示出。长这么大,邵墅凯还从没有过像这样极其耐心地去琢磨一本书,也从没有过这样去研究一张地图。

  • 缅甸内战不断,滇缅公路很多地段禁止外国人进入的。邵墅凯只能在畹町桥的这头遥看对岸。他只能从瑞丽的另一个口岸进入缅甸。1942年1月缅甸战役爆发。3月6日中国组建远征军,辖第5、第6、第66军,共10万余人跨过畹町桥进入缅作战。当年,父亲随大部队从这里进入缅甸。

  • 2015年5月18日,邵墅凯踏上去往密去那的列车。71年前的同一时期,邵墅凯的父亲随第5军经历了整个密支那战役。战役历时近100天,最终中美联合突击队以伤亡600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3000余人。密支那战役的胜利,盟军首获滇缅战场主动权,稳定了中国抗日大后方。

  • 一个月前,密支那刚刚发生了枪战,政府军和反政府军的交火,空荡荡的村庄,空荡荡的检查站。连续走10公里,见不到一个人,一地碎玻璃,还有墙上那些过去或者是不久前留下的枪眼。这些都让在密支重走父亲路的邵墅凯感到了战争的恐惧。

  • 马路边是背着冲锋枪和火箭筒的缅甸政府军军人,他们刚刚从前线撤下来休息。邵墅凯紧张地两腿直哆嗦。他说,他真不敢想象,父亲当年是如何面对那些枪林弹雨的日子。

  • 在密支那,邵墅凯看到一个小店都会进去买一些祭品。每到一处,留有远征军痕迹的地方,他都要贡一贡、拜一拜。

  • 这是位于密支那郊外唯一被保存下来的中国远征军和盟军的忠魂碑。平日忠魂碑大门紧锁,开门的钥匙由附近一户缅族人保管,有人要来参观或者祭拜时,再请他们来开门。密支那华人只能用这种方式来保护忠魂碑不被反华势力破坏。在忠魂碑前,邵墅凯长跪不起,泣不成声。

  • 在密支那,邵墅凯去拜访了抗战老兵李光钿,他是密支那唯一健在的老兵,他的远征军经历和父亲很相似。李光钿一直在强调:“我是中国人不是华侨,我是为国家卖过命的人。我没有入缅甸国籍。”

  • 密支那街头,有一座日军18师团的招魂碑。邵墅凯在那儿站了很久很久。回来的路上,他就说了一句话“这东西得拆了它!”

  • 1942年4月,第一次远征入缅作战,因为盟军配合不力,战斗失利,日军切断了远征军的归国通道。远征军的将士们选择了一条无比凶险的撤退之路——穿越一片叫做野人山的原始森林。远征军战土们万万没有想到,这片原始森林竟然是一个异常可怕的“绿色魔窟”!

  • 野人山,一场突来的大雨,把邵墅凯全身淋湿。当晚,他就发了一场烧。邵墅凯父亲所在的第五军5万人越过野人山抵达印度时,只剩下3、4千人。整个中国远征军在第一次入缅作战中牺牲了约1万多人,却有5万人死在了野人山。一位美国二战专家写道:“每一百码死了10到30个人”。

  • 一个当地土著人从窝棚里冒出头告诉我们,前面已经没有路可走了。父亲在笔记里写到:“我们试图向野人山靠近。一起的另两个战友,先后被部落当地人杀害。”二战史专家戈叔亚说,在野人山,雨季来临前,当地土著要祭天求雨,砍了很多远征军将士的人头。

  • 在一片刀耕火种烧焦的土地上,邵墅凯点起香烛,放上一张随身携带的父亲照片,朝着野人山的深处,轻轻说到:“爸,我不知道这儿是不是你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但这里是我所能到达的,离你最近的地方……爸,我只能送你到这儿了……”随后,邵墅凯掩面而泣。

  • 旅程结束,回到腾冲,邵墅凯又去了一次来凤山。父亲邵继舜参加的最后一战就在来凤山,此役解放了腾冲,也是在这儿,他亲手帮牺牲的叔叔收了尸,接着,老人家沉默地度过了后半生……如今这里依旧可以看到交错的战壕,只是里面盛满了五彩落叶,踩上去软绵绵的。

视频

邵墅凯终于作出了一个决定,他要放下所有长期以来自己一直认为的最重要的事,去做一件更重要的事——沿着父亲当年走过的路走一遍。73年后,邵墅凯循着当年父亲的足迹,出发了。那会是怎样的一次远征?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