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09日 16:15
2014年05月09日 16:16
2014年05月09日 16:16
2014年05月09日 16:15
2014年05月09日 16:15
2014年05月09日 16:16
2014年05月09日 16:16
2014年05月09日 16:16
2014年05月09日 16:16
2014年05月09日 16:16
2014年05月09日 16:16
2014年05月09日 16:16
2014年05月09日 16:16
2014年05月09日 16:16
2014年05月09日 16:16
2014年05月09日 16:16
2014年05月09日 16:16
2014年05月09日 16:17
2014年05月09日 16:17
2014年05月09日 16:17
2014年05月09日 16:17
2014年05月09日 16:17
2014年05月09日 16:17
2014年05月09日 16:17
2014年05月09日 16:17
2014年05月09日 16:16
2014年05月09日 16:17
2014年05月09日 16:17
2014年05月09日 16:17
2014年05月09日 16:15
2014年05月09日 16:16
【编者按】一个是中国的青年摄影师宁凯,一个是荷兰姑娘 Sabrina Scarpa;从郑州到荷兰,直线距离 8165 公里,这也正是宁凯和 Sabrina 之间的实际距离。他们出生在不同的国家,成长在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中,2013 年相遇,2014 年初,开始第一个摄影合作项目《In Between》,这些带着自我放逐的影像是他们自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意欲探究连接他们彼此之间的那段距离,到底包含着什么?
摄影是一种抒写和情感宣泄的过程,通常表现着一个人的精神取向,让人感受到摄影师内心的一些折射。这些影像,色调低沉、静谧,呈现出一种若有似无的游离状态,似乎还略带一种欲拒还迎的倾诉。苍茫天地间的植物、空蒙的山河、若隐若现的村庄......宁凯 & Sabrina 把自己对这个古老而神秘国度的诗意想象,对这片土地上人与物的细微感触,用一种私密的语境,做着最独自的倾诉,质朴而纯粹,却也充满了思维的张力。
布列松说过“在摄影中,最小的事物可以成为伟大的主题”,这些看似信手拈来的图像,散发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在静品之余,感受到一种哲学的况味。在看似不确定的情景中,我们感受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探寻,对生命个体存在意义的思索与回应,以摄影反观自我内心的探索与努力。这些况味细密地渗透在影像的细枝末节里,它是直观之外的一种隐喻,告诉我们一些看似模糊却清晰的答案。
以下采访由【新浪图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浪图片:这组作品《In Between》最终呈现了两种尺寸的影像,一种是Sabrina 的 135 数码影像,一种是你的 6×7 中画幅传统影像,两种图像并置交错,这是特意选择的么,还是有什么讲究呢?
宁凯:因为一直想做一个和风景有关的作品,所以去买了一台 makina 67,之后我俩商量了好久决定要合作一个作品。我用 67,她用的 135 数码相机。
新浪图片:《In Between》直译是《在...之间》,之前聊的时候说到这是一种介于你和她之间的状态,从作品来看,名字本身就包含了一点哲学的况味,既有对影像本身的态度,也有对生活的感悟。看似有一种游离的不确定感,暧昧和模糊不清,实则是你们通过影像想要发出的感叹。能具体讲讲么,为什么想要创作这组作品?
宁凯:有一次她告诉我,从 Google 地图上看我在郑州的家和她在荷兰的家的直线距离是 8165 公里,后来我才意识到,这也正是我和她之间的实际距离。我们出生在不同的国家,成长在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中。可是我们恰恰又生活在一个数字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让我们彼此之间的空间距离变得模糊不清。通过《In Between》,我们渴望从中能够获取线索和答案。连接着我们彼此之间的那段距离,到底包含着什么?
新浪图片:《In Between》更像是散文诗,寻找图像叙事,不是给出答案,而是悬而未决,让人观后产生思索和感悟,涓然、隐忍而耐人寻味。
Sabrina:是,通过这组作品,我们更多是以探索的方式来寻找的是来自大地和自然的精神力量;是个人心灵与自然在精神上的交流与对话。
新浪图片:“人”在这组作品中似乎处于一种从属地位,有意的制造一种距离感,却又必不可少。这是为什么?
宁凯:可能和自己孤僻的性格有关,我始终无法让自己融入在任何一个群体之中。“人”对于我来说只是一种气息,一种存在感,所以我总是习惯把它放在最不起眼但又总会让你一眼就能察觉到的位置。
新浪图片:你和 Sabrina 都属于内心细腻而敏感的那一类,这种心境会反映在作品中,散发出属于拍摄者的体温。除了思想上的共鸣,你觉得你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宁凯:我的对影像的诠释手法是比较具象直接的,而她更习惯以抽象含蓄的方式来呈现。
新浪图片:Sabrina 虽然是荷兰人,但是作品上总是有着东方人的含蓄。潜意识中人会被猎奇、陌生所吸引。这组作品取景于藏区,为什么特意选择这样一个有着宗教信仰的地方?
Sabrina:地点是我选的,因为藏区对于欧洲人来说就像是一片永恒而又神秘的大陆,遥不可及,无论是物,还是人,都有一种神圣的存在感。
新浪图片:你们觉得旅行于你们而言有着怎样的涵义,这种身心处于自我流放的状态给你的最大反馈是什么?
宁凯 & Sabrina:一个不断地告别旧的自己,认识新的自己的过程吧。
新浪图片:《失忆症》、《百科全书》、再到《In Between》,你的影像都呈现出一种碎片化,你觉得近些年从摄影创作和内心体悟上你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宁凯:每个作品都可以直接映射我在当下的内心状态,这几年我自己也在成长,对事物的兴趣和观点也逐渐在改变。
新浪图片:似乎你一如既往钟情于传统相机的拍摄,这是为什么?
宁凯:养成习惯了,就不愿意再改了,我实在无法接受数码相机快餐式的工作原理......
新浪图片:如今相机作为一种记录的工具,摄影作为记录的方式,其“客观性”正在受到来自拍摄者、被摄者、观看者的经验挑战,我们更关注于作品中内心的映射。Ralph Gibson曾说:“我不理会照相机如何看事物,我要它看到我看世界的方式。”你们的观点呢?
宁凯:赞同,作品就像是摄影师自己的影子。我一直以来都是以个人经验为切入点来进行拍摄的。觉得自己也很难从这个圈子中跳出去做别的尝试。
新浪图片:摄影师也分能持续在拍的和不能持续在拍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摄影对于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宁凯:生活的一部分,我不会为了创作而去创作。
Sabrina:一种抒发和情感宣泄的过程,它是缓慢而细水流长的。
新浪图片:以后都会一起创作了么?荣荣&映里也一起拍摄,同时又是丈夫与妻子,你和 Sabrina 是觉得合作的形式更有利于创作还是还有其它考量?接下来有什么拍摄计划?
宁凯 & Sabrina:会一直合作下去,两个人的组合方式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新的尝试。目前没有其他的拍摄计划,主要是完成《In between》这个新作品。
关于摄影师
“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断的去发现和探索,在这种身心处于自我流放的状态之中,我能够感受到更多,体会到更多......那些平日里未曾察觉,来自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宁凯
宁凯,生于1987年,2008年毕业于河南工业大学。现生活工作于河南郑州。获奖:2012年新锐摄影师发现之旅提名奖,2013年三影堂摄影奖提名奖;展览:2013年《百科全书》连州国际摄影年展,Mt.Rokko国际摄影节,2012年《失忆症》,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用照片的形式记录日常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对我而言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用我的照片,我想诉说这个世界是多么的美丽。仔细观看四周,我们每天都能遇到不期而至的意外和惊喜,会发现一个超越平凡的世界。这对于探险者来说就是一个等待的旅程。观看之旅。”——Sabrina
Scarpa Sabrina Scarpa,1991年出生于荷兰。2012年Fotogram奖得主,2013年Decouverte国际艺术摄影奖提名,第八届黑白蜘蛛摄影奖艺术类提名;参加2013丽水国际摄影节,2012巴黎国际摄影节,“7千里”摄影联展等。
采写|迦沐梓 栏目编辑|迦沐梓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