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的日本人

摄影 | Stamlee 编辑 | 米杜 新浪图片出品

距离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80个春秋,中日之间早已从交战国变成邦交国,尤其在经济和民间关系上,中国和日本更是不可分割的邻居。历史不应被遗忘,尤其不能遗忘那场嗜血的战争,但中日关系也必须要面对未来。在南京,据2016年底的统计数据,就定居着500多名日本人,他们在这里求学淘金结婚,已经融入了这座城市,而南京人也走过历史的伤痛学着一点点接纳他们。

在南京的日本人

                                              文/Stamlee

  新街口,位于中国的南京市,以孙中山铜像为中心。中山大道由此折东,中山东路、中山南路、汉中路和中山路四条宽40多米的林荫大道在此交汇,形成环形的新街口广场,它不仅是南京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著名的商业中心之一。

  自民国时期,就有还有众多银行聚集于此,构成银行区,使这里成为中国的“华尔街”;福昌饭店、大三元、同庆楼、三六九菜馆等饭馆林立,灯红酒绿。中央商场、李顺昌服装店等商店云集;中央日报、朝报、新民报、扶轮日报等有影响的报馆,以及大华大戏院、新都大戏院、世界大戏院、中央大舞台等娱乐场所也汇聚于此。

  今天,新街口商圈核心区面积不到0.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集中了百家世界五百强分支机构进驻,这里不仅有金鹰商厦,还有近700家商店、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商业企业30家、1600余户大小商家星罗棋布,高中低档全面覆盖,商贸集中度超过北京王府井、上海徐家汇并翘首中国,为中国商贸密集度最高的地区,节假日日均客流量峰值超过百万人次。

  胜野、池田、石原、千夏铃木,和所有来中国的外国人一样,他们有的是为了求学、有的为了淘金、有的为了家庭、有的为了爱情……。但他们又会与其他的外国人有所不同。因为他们来自日本,因为他们在南京。因为历史上,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侵华战争,发生在南京的那段不忍回首的大屠杀往事。但事实上,80年后的今天 ,他们在中国的经历,也说明了中国人民仇恨的是战争,而不是日本人。

  他们在南京,生活在新街口。

  51岁的胜野先生来中国已经有15年了,之前一直在香港和深圳。三年前受朋友之邀来到南京,帮助朋友管理在南京的工厂。因为对中国的了解,所以,来南京,也同样让胜野犹豫了很久。哪怕最终决定来了,刚开始的两个月,他白天在南京郊外的工厂里,晚上却住在镇江。

  “其实,在南京的日本人不多的,比上海少,比苏州都少……”胜野的中文讲得很好。

  “为什么?”其实是明知故问,但我想听胜野说。

  “因为?因为是南京啊!”胜野有着所有经历了很多事的那种老男人的狡黠。

  胜野说,他们只是一家20多人的小厂,他也不是大老板,受雇做管理而已。我好奇,为什么这样一家小厂要专门从日本请一个管理者来呢?于是,提出去胜野的工厂里参观,他很高兴就答应了。

  后来,胜野很快就搬到了新街口。每天早上,公司有车来接他,去郊外的工业园。司机说,工人们很怕他,主要是“太严肃”“太细致”了。这个让我有点意外,因为,我和胜野是在一家日式的小酒馆里,搭讪认识的,胜野很随意,也很亲切。

  走进厂里后的胜野,确实,如司机所说的样子。这是一家电子产品包装生产加工厂,原料区、加工区、半成品区、成品区、办公区;换鞋、清洁、整理,工厂虽小,但参观的步骤却条理分明。我觉得,这确实与我之前参观过的中国小工厂不一样,要整齐、干净、有序很多。但胜野,还是一边动手清理,摆放,一边不停地道歉并叫工人纠正。

  胜野的办公室黑板上,记着各种数据,他说,自己记性不好,数学也不好,所以,为了及时掌握每天的厂里状况,他都会很细心地记下。

  参观结束,胜野一直把我们送到厂门外,并且很有礼貌地与我告别。

  石原也是老南京了,他娶了一个中国妻子,并且在新街口的一个小区里开了一店日式小酒馆。小酒馆很小,不到20个座位,厨房也是普通的家用厨房。这里每天都会有三三两两的日本同乡来聚会。

  石原说,在新街口石鼓路一带,大约有20多家日料店。他也喜欢做菜,对做菜之外的事,都不感兴趣。他的店里,也常常会有中国的年轻人光顾,他们会成为朋友。

  千夏是南京一家国际学校的外教老师。她去过中国很多城市,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男友是中国华侨。她说她喜欢中国文化,所以,也了解中国人。

  池田,来南京只有两个多月,来南京大学专门学习中文。他说,中国有淘宝、微信、有支付宝,未来的市场会越来越大,他希望未来能在中国发展。朋友们就在南京工作,所以,他们推荐他来南京。

  铃木,同样来南京只有两个月,不过,她是跟着丈夫,做着全职太太,她把三个孩子都带来了中国。起初,家人是反对的,他们怕不安全。如今,这样的担忧已经完全没有了。她还专门请了个中文老师,每周学习三次汉语。她喜欢让老师教她用淘宝。她喜欢在网购上海小笼包。她的丈夫在一家南京的汽车工厂里做技术专家,她说丈夫最喜欢在单位里的排着队吃中式快餐,丈夫说那个味道太好了。所以,铃木最近在学习如何做中餐。

  我请铃木和千夏去吃川菜和串串香,俩人边吃,边辣得流眼泪,可就是停不下筷子。铃木还用半生的汉语说着“周末,要带老公一起来……”

欢迎联系我们

 

如果您有悄悄话想告诉我们,欢迎私信@看见微博;
如果您也有故事想通过摄影的方式来讲述,欢迎来稿。
邮箱:sinaphoto@vip.sina.com

《看见·看不见》新书已上市,讲述有力的图片故事。

在南京的日本人

摄影:Stamlee 编辑 | 米杜     新浪图片出品 2017-12-11 15:52:00

1/35
  • 51岁的胜野先生来中国已经有15年了。此前一直在香港和深圳工作,三年前受朋友之邀来到南京,帮忙管理这里的工厂。因为对中国很了解,胜野犹豫了很久是否要来南京,“因为是南京啊!”最终,胜野还是决定过来,但在起初的两个月,他却住在镇江,后来才搬到了南京的市中心——新街口。

  • 胜野叉着腰环视了一遍车间,觉得有些不满意,要给工人们开一次会。胜野管理的是一家电子产品包装生产加工厂。和周围其他小工厂不一样,这里要整齐、干净、有序很多。即便如此,胜野还是经常一边亲自动手收拾,一边不停地道歉并叫工人纠正。

  • 走出车间大门时,胜野看到灭火器责任人的标识掉下来半边,亲自动手把标识重新贴好。工人说,他们有点怕胜野,主要因为“这日本人太细心了,比如灭火器摆放的方向要一致,连鞋子都得排整齐。”

  • 和在东京打拼的职场男人一样,下班后“喝一杯”也是胜野的习惯。在小酒馆里,胜野没有了上班时的严谨,显得亲切随意。胜野手机存着很多日本的照片:相扑、传统的踩街表演、妈妈做的菜……来中国这么多年,胜野很少有机会回日本,父母和孩子都在日本,他也只能翻翻手机聊解思乡之情。

  • 石原来中国十年多了,是个老南京,他娶了个南京妻子,并且在石鼓路上开了一家日式小酒馆。小酒馆很小,不到20个座位,厨房也是普通的家用厨房。

  • 在新街口石鼓路一带,大约有20多家日料店,店面都不大,但很精致。石原很喜欢做菜,平时不忙的时候,他常常会去其他日料店,研究菜品。对做菜之外的事,石原一概不感兴趣。

  • 石原的店里每天都会有三三两两的日本同乡来聚会,胜野也是这里的常客。石原会陪客人们喝几杯,聊聊家乡,说说在南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他们之间说话通常很小声,酒足饭饱后,互相很有礼貌地鞠躬告别,就像是去朋友家做客一样。

  • 铃木来南京只有两个月。丈夫是汽车技术专家,因为工作变动从日本来到南京,铃木就带着三个孩子,跟到这里做起了全职太太。起初,铃木的家人反对她来南京,总害怕不安全。但如今,在感受到南京的安全与友善后,铃木家人已经完全没有这样的担忧了。

  • 孩子学了中文歌回家唱,铃木却听不懂。为此,她专门请了个中文老师,每周学习三次汉语。铃木把上中文课的老师约在一家日式奶茶店里,“主要是喜欢那里的装修风格和很多日本小玩偶,就像在日本的家里一样。”

  • 铃木喜欢让老师教她用淘宝,喜欢网购上海小笼包。铃木的丈夫喜欢在单位排队吃中式快餐,说“那个味道太好了”,所以,铃木最近开始学习做中餐。一般来说,丈夫的外派时间是两年,如无意外,两年后铃木一家将会回到日本。不过短短两个月,她已经喜欢上南京这个地方,尤其“喜欢吃中国菜”。

  • 千夏是南京一家国际学校的外教老师,男友是法籍华人。千夏喜欢中国文化,也去过中国很多城市。

  • 虽然在中国已经呆了三年,千夏依然对这里的一切都保持着好奇心。在一家川味的“串串”店里,翻译再三提醒她,“这个会很辣,你确定要尝试吗?”千夏用中文回答:“我,可以试试!”

  • 坐下来选桌时,千夏和铃木都要坐在这幅京剧脸谱前。她们说,这个是中国的国粹,很美,她们来中国之前就知道。两个日本女生一边吃,一边用餐巾纸擦眼泪,可就是停不下筷子,“太辣啦!太辣啦!但很好吃!”铃木还用半生的汉语说:“周末,要带老公一起来……”

  • 池田来自日本东京,妻子是中泰混血。因为想来中国做演员,又恰好有朋友在南京,两个多月前,他来到南京大学学习中文。

  • 池田有些着急学好中文。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除了学校上课外,池田还专门请了家教,每天加学两小时。

  • 在学习之外,池田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健身房。因为长得帅,有点明星相,他已经被模特经纪看中,想让他去拍一些广告。池田觉得,中国有淘宝、微信、支付宝,未来的市场会越来越大,他希望未来能留在中国发展。

  • 虽然生活在南京的日本人,和南京本地人并没有什么太大不同,不过他们还是有自己的小圈子。在新街口一些写字楼里有不少“清吧”或者“日式CLUB”,这里是他们聚会的场所。

  • “清吧”其实就像中国大多数的小酒吧一样,只是多了日本文化元素。年轻人们往往喜欢去这里聚会,这其中包括日本人,也包括中国人。

  • “日式CLUB”则更多是职场的男人下班后的去处。那里会有服务员陪他们聊天,就像东京小巷里的夜店一样。服务员听着他们诉说乡愁,对他们来讲也是一种抚慰;又或是,填补他们在异乡的寂寞。(随行翻译袁彩云对此次采访亦有贡献)

视频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