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矿”迟暮

摄影 | 张新民 编辑 | 米杜 新浪图片出品

可可托海,新疆一个因矿而兴的小地方。上世纪60年代之前,可可托海镇甚至没有名字,地图上也找不到,只有一个保密代号:111矿。这个默默无闻的小镇,曾经为共和国的“两弹一星”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英雄矿”。如今英雄迟暮,它和其他类似的矿镇一样,面临着转型的难题。

“英雄矿”迟暮

                                          文/张新民 编辑/方莉

  可可托海哈萨克语是“绿色丛林”的意思,小镇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四面环山,额尔齐斯河穿镇而过。上世纪60年代之前,可可托海镇甚至没有名字,地图上也找不到,只有一个保密代号:“111矿”。

  可可托海镇是一个因矿产而建立的集镇。早在1930年,这里就发现了稀有金属矿。最负盛名的三号矿脉到目前为止共发现了86种矿物,包括多种稀有及放射性元素。1950年,中、苏两国成立“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阿山矿管处”,开始有计划地开采可可托海的矿石,来用于核武器、航空航天等军工产业,曾为我国“两弹一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被誉为“地质圣坑”的三号矿脉资源储量逐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社会保障负担日益加重。2012年9月,历经70年的稀有公司主要生产企业关停,稀有公司整体职工(931人)和产业结构面临全面调整。

  可可托海的前世今生,记录着新疆有色的发展历程。企业转型发展,则和每一个“有色人”命运息息相关。

 

  1958年1月18日,巴哈提别克出生于可可托海。他的名字在哈萨克语中是“幸福”的意思。1946年,他的父母从哈巴河县前来此地,是可可托海第一代矿工。1978年,国家在新疆招收少数民族空降兵和飞行员,他去武汉当了三年空降兵。1982年巴哈提别克父亲退休,他接替工作成了可可托海矿区的一员。1984年,又被提拔为工程公司留守处的副经理。

  随着矿区的战略转型,不想调离可可托海的巴哈提别克,之前曾一度下岗四年。后来按照公司转型期内退政策,本可以享受内退政策提前退休的他,鉴于炸药库特殊的工作岗位需要双人双岗,又坚持继续工作,直到2013年退休。

  巴哈提别克坦承,当年的战友有的已经是厅级干部,自己是“最差劲儿的一个”。不过他酷爱收藏,大到五六十年代的毛主席选集、革命歌曲旧唱片,各种老旧电器,小到一些粮票、柴火票、 煤票。家里不足十平米的地下室的摆满了这些藏品,如今这些藏品已经成为了可可托海镇的独具特色的文化财富。

  自可可托海开采“三号矿脉”之后,选矿工业应运而生。至今选矿厂虽然在运转,但也不得不面临人才流失、设备老化等困境。这里的职工白班、小夜班、大夜班循环倒,20多年工龄的老员工每月收入不到3000元。因为长期与矿石打交道,噪音大,灰尘大,有些职工得了矽肺等职业病。

  哈萨克族小伙子木拉提别克今年38岁。1970年,他的父亲从克拉玛依油田来到可可托海。十年前矿务局招工,他成为选矿厂的一名职工。他有一个12岁的儿子,爱人没工作,月工资2000多块的他一年没见过奖金,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同事肯巴提工龄21年,工资收入不到2800元,爱人没工作,家里有2个孩子。养家糊口、亲朋好友婚丧嫁娶的礼行支出,让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可可托海水电站建于额尔齐斯河与卡依尔特河交汇处,当年因考虑战争和保密等因素,被隐藏在地下136米处。目前,水电站是可可托海唯一盈利的企业。去年电站办理了上网许可证, 正式并入国家电网。技术改造后,新厂365天24小时连轴原作,从不停工。职工四班三倒,每周上班48个小时。

  在水电站上班的张云飞今年31岁,爷爷以前是选矿厂的工人,父亲是第二代矿工。爱人小徐之前在可可托海镇医院工作。两人谈恋爱后,便一起来到水电站工作,2013年两人结婚,单位照顾两人把班排在一起,这样二人公休的时可以同时去看娃,他两3岁半的孩子由已经退休的父亲帮忙照看。

  水电站职工家属区藏在深山之中,通往镇上的山路有一段是开凿出的山洞,天气一冷,洞内就要依靠电热幕保温,不使用时也要关上门,要不在寒冷的冬天,黑漆漆的洞内全都是冰。

  在闭塞偏远的山上,像张云飞一样长期住在大山里的职工有近50人。“搭伙过日子是最好的状态,两口子每月工资存一起,一起做饭,夏天种点菜消磨时间。”来这里游玩的人,一开始会觉得这里是世外桃源,但是至多呆上三天,就耐不住寂寞了。来这边实习的学生都是实习完就走,能在这里呆得住的都是家在周边的和结了婚的。张云飞说过几年他俩也要有一个人先回镇里,因为孩子要上幼儿园了。

  2013年元月,可可托海北疆明珠旅游公司成立,旨在依托地质遗存和功勋文化,加速特色工业及红色旅游项目开发。

  秦风华曾是矿务局的一名副科级团干部,企业分流时提前内退,后返聘在旅游公司工作。“外人总觉得可可托海是天堂。其实在这里工作没有节假日,忙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上。收入低,物价高。”让她最为痛心的是因为当地医疗水平有限,而无法将父母留在身边照顾。5年前,秦风华的父亲情况不太好,秦风华只能将父亲送到乌鲁木齐治疗。因为单位堆积了很多工作,在乌鲁木齐照顾父亲一段时间后,秦风华决定先返回可可托海忙完手头工作再回来照顾父亲。没想到早上从乌鲁木齐出发,晚上七点刚到可可托海不到一个小时,就接到父亲病故的消息。

 

  如今,弥漫“矿味”的可可托海镇街头,随处可见很多报废机器设备;荒芜废弃的厂房车间正在被整修成民宿和工作室。曾经,在地质学者心目中,可可托海是圣地“耶路撒冷”;现在,在旅游者眼里,可可托海是世外桃源般的天堂;可对于默默奉献了几十年的可可托海人来说,这里承载过光荣和梦想,也负担了辉煌后的失落,而前路漫漫,还看不清方向。

欢迎联系我们

 

如果您有悄悄话想告诉我们,欢迎私信@看见微博;
如果您想看更多故事和摄影资讯,欢迎扫左边二维码
关注“新浪图片”微信公众号。

“英雄矿”迟暮

摄影:张新民 编辑 | 米杜     新浪图片出品 2018-11-14 11:58:57

1/35
  • 可可托海哈萨克语意思“绿色丛林”,小镇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四面环山,额尔齐斯河穿镇而过。这里是中国第二寒极,曾测得-57度的最低气温纪录,年均气温只有-2.08度。早在1930年,这里就发现了稀有金属矿。最负盛名的三号矿脉到目前为止共发现了86种矿物,包括多种稀有及放射性元素。

  • 1950年,根据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可可托海成立了“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阿山矿管处”。1955年,矿区全部企业移交我国独自经营。这是当年中苏专家的合影。1960年,前苏联单方面撕毁对华经济援助协议,撤走专家,逼迫我国限期还债,可可托海矿务局还债矿产的价值占到了总外债的40%左右。

  • 可可托海矿的规模之大、矿种之多、品位之高、储量之丰富、层次之分明为国内独有、世界罕见,是全球地质界公认的“天然地质博物馆”。1970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就使用了可可托海提供的铯;制造原子弹、氢弹所用的锂、铍、钽、铌、铯等稀有金属也主要来自可可托海矿。

  • 历经70年的发展,被誉为“地质圣坑”的三号矿脉资源储量逐渐枯竭,如今矿坑深陷地下140米,直径达400米。可可托海整个矿区产业结构单一,社会保障负担日益加重。2012年,除了选矿厂和水电站等少数企业还在运行外,这里的主要生产企业纷纷关停,931名员工面临分流。

  • 机械厂废弃的资料和工业用图书散落一地。机械厂历史上最兴旺时各种机械配套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随着时代的进步,机械厂技术和设备初步被淘汰,现在机械厂只留有部分老车床和设备供游人参观,车间厂房打算以后改造招商。

  • 可可托海曾经又名“小上海”,商业繁华、人气旺盛。如今,老居住区的平房大多坍塌,院落长满杂草,以前的住户大多数已随企业的搬迁和分流去了新疆各地,留下的除了上班的,主要就是退休员工。

  • 巴哈提别克今年60岁,2013年退休。年轻时他曾在武汉当了三年空降兵,1982年父亲退休后,他接替工作成了可可托海矿区的一员。随着矿区的战略转型,巴哈提别克一度下岗四年。后来按照公司转型期的内退政策,本可以提前退休回家的他,因为管理炸药库的特殊工作需要双人双岗,又坚持继续工作到55岁。

  • 巴哈提别克坦承,当年的战友有的已经是厅级干部,自己是“最差劲儿的一个”。不过他酷爱收藏,藏品甚至已经成为了小镇的的文化财富。在他的藏品中,最古老的已有70年历史。如今,他家里不足十平米的地下室的摆满了藏品,这还不算捐献给地质陈列馆和干部学院的大部分藏品。

  • 巴尔凡3年前内退,他和巴哈提别克一样,喜欢搞收藏。他曾是运输汽车厂的一名员工,干了20多年司机,退休后,专心干起自己从小就喜欢的收藏,干部学院返聘他去开车,他也不去。如今,原职工俱乐部放映厅里摆得满满当当都是他个人的藏品。

  • 黄小红和纪淑琴2014年内退后没有闲着,开了饭馆。她们俩曾是公司的高级工程师,黄小红是高级经济师,纪淑琴是高级电器工程师,内退时俩人才45岁,“退休工资不高,不到3000元,再说年轻,呆在家里没事干。”公司内退的同事大部分都重新就业,所以她们招不到服务员,小店全靠俩人忙前忙后。

  • 夏秋一过,冬天的可可托海镇一片冷清,只有少数几个饭馆开门。黄小红和纪淑琴很早就想把店铺重新装修一下,但是企业年年说要拆旧房,房屋产权一半属于矿上一半属于个人,又不让卖,所以她们就没有动手。“现在岁数越来越大,没办法扩大了,现在做好就不错了。”

  • 在水电站工作的张云飞今年31岁,爷爷以前是选矿厂的工人,父亲是矿上的第二代工人。爱人小徐出生在阿勒泰市,之前在可可托海镇医院工作。 二人谈恋爱后,一起来到山上的水电站工作。水电站是可可托海目前唯一盈利的企业,去年正式并入国家电网。

  • 水电站职工家属区藏在深山之中,像张云飞一样长期住在山里的职工有近50人。家属区每天都有车回镇上,但是大多数人在镇上买了菜后就回家属区。“来这里游玩的人,一开始会觉得这里是世外桃源,但是至多呆上三天,就耐不住寂寞了。”

  • “在山上,两口子搭伙过日子是最好的状态,一起做饭,夏天种点菜消磨时间。单身汉时间久了就呆不下去了。”上班不到十年,张云飞已经送走了50多人,10个刚从乌鲁木齐来的学生上个星期都走完了。“能呆住的都是家在周边的和结了婚的。”张云飞说过几年他俩也要有一个人先回镇里,因为孩子要上幼儿园了。

  • 1999年三号矿脉一度闭坑,2006年二次复采。虽然选矿厂现在每天吞噬数百吨矿石,但不得不面临人才流失、设备老化等困境。这里的职工白班、小夜班、大夜班循环倒,20多年工龄的老员工每月收入不到3000元。因为长期与矿石打交道,噪音大、灰尘大,一些职工还得了矽肺等职业病。

  • 2013年,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可可托海北疆明珠旅游公司成立,三号脉矿、地质陈列馆、水电站等作为遗存资源,开始向旅游业方向发展。这是在旧厂房基础上改建的创意园区,2018年9月,“可可托海杯第五届西部文学奖”相关讲座在这里举行。

  • 陈列馆的前身是矿区职工俱乐部。2013年,可可托海开始打造独具特色的国家矿山公园新景区,三号矿脉建设成矿山公园,职工俱乐部被用作展示各个时期前辈们的创业历程。施工期间费尽周折,多次重新设计,终于完工。

  • 矿务局大食堂也被改造成了对外营业的宴会厅,一场哈萨克婚礼正在这里举行。随着矿区转型的深入,许多员工都被分流去了外地。镇里除了短暂停留的外地游客,周边牧民和退休工人成了名副其实的“土著”。

  • 风情街烧烤夜市上等待客人的商贩。风情街是额尔齐斯河俄式木桥旁的一条普通街道,2016年,当地为解决游客夜生活单调的问题,用集装箱改建成店铺摆放在路两旁,上面绘制了彩色中苏友好合作风情画。在这里开夜市的有少数企业员工,大部分则是周边和外来的生意人。

  • 三号矿脉一直是可可托海人心头的骄傲,国家矿山公园建立后,小镇的重大活动均在此举办。这几年当地开始举办冰雪节一类的文化项目,矿山公园还专门做了雪雕来配合,但是因为路远天冷,除当地人外,很难吸引到外地游客,这是两名哈萨克女子在三号矿脉旁跳民族舞。

  • 冬天,厚厚的积雪盖在三号矿脉上,一杯开水泼出,瞬间就变成冷雾。在地质学者心目中,可可托海是圣地“耶路撒冷”;在旅游者眼里,可可托海是世外桃源般的天堂;对于默默奉献了几十年的可可托海人来说,这里承载过光荣和梦想,也负担了辉煌后的失落,而前路漫漫,还看不清方向。

视频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