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分享微博 分享微信 回到顶部

责任编辑:马俊岩 SN112

大战前夕的日本

2013.12.09 19:21:09
1 / 41
经济危机和严重欠收让日本民间生活疾苦,大多数日本人都从对中国东北的掠夺中受惠。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几年里,日本文官政府曾试图阻止军方的行动,都告失败。一场大战不可避免。

大战前夕的日本

文|萨苏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正式爆发,日本已经启动的战争车轮越转越快,带动整个帝国滑向一个不可知的深渊。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通过侵略中国东北,获取了市场和原料基地,国内经济危机得以转嫁和减缓。从中国掠夺的矿产、农业产品等成为当时日本经济发展的基础,日本本土产生一种畸形繁荣。然而,在军事侵略引发的经济恢复中,日本贫民受益极小,生活依旧困苦。

  日本三十年代前期的毕业生中,第一流的都被分配到中国东北,协助关东军控制这片土地。潜移默化之间,日本青年们把中国视为可以建功立业的殖民地。

  1931年12月,人称“中国通”的犬养毅组阁,试图制约在中国问题上狂奔的日本军部。犬养毅上台后做了很多努力制约军方,但这些努力都无济于事。

  半年后,一阵枪声宣告了犬养内阁的终结,日本全面进入战争前最后一个敢于正面和军方对峙的文官宰相倒下了。

  犬养毅死后,日本文官政府逐渐向军方屈服。重新组阁的斋藤实是一名地道的军人,他属于相对理智的海军。尽管斋藤实对冒进的陆军颇有看法,但是他也无力阻止疯狂的陆军。外相松冈洋佑在国联会议上拒绝了从中国东北撤军的决议,并宣布日本从国联退出。日本从此走上了孤立主义道路。

  斋藤内阁辞职之后,政府中的稳重派仍想用海军压制陆军,避免全面滑入战争,海军大将冈田启介被任命为新首相。然而二二六兵变时,冈田遭遇暗杀,虽躲过一劫,但他从此彻底丧失为军国主义刹车的勇气。

  二二六兵变前,日本已经到处可以闻到战争的味道。青年人接受军事训练,军官们试图将他们从普通的百姓变成杀人不眨眼的侵略军。

  1936年二二六兵变后,接任首相的是广田弘毅,这个首相仅仅是军国主义的一个点缀。后来代替广田弘毅担任首相的是林铣十郎,他是最顽固和狂热的右翼军人。

  1937年初,林铣十郎内阁在大选中失败,近卫文麿担任了首相。

  几个月后,卢沟桥畔枪声骤起,中日全面战争爆发,似乎得偿所愿的日本普通民众要到八年以后,才发现帝国的国运已经被他们带到了悬崖边缘。

 

栏目编辑|马俊岩

萨苏

萨苏

作家、日本问题研究专家

马俊岩

马俊岩

新浪图片频道编辑

新浪图片

新浪图片

温暖而开放的图片平台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账号,请直接登录
请用最新版微博客户端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