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马俊岩 SN112
2013年12月19日 19:28
2013年12月19日 17:02
2013年12月19日 20:50
2013年12月19日 17:01
2013年12月19日 17:02
2013年12月19日 17:02
2013年12月19日 17:02
2013年12月19日 17:02
2013年12月19日 17:02
2013年12月19日 17:02
2013年12月19日 17:02
2013年12月19日 17:02
2013年12月19日 17:02
2013年12月19日 17:02
2013年12月19日 17:02
2013年12月19日 17:02
2013年12月19日 21:23
2013年12月19日 17:02
2013年12月19日 17:02
2013年12月19日 17:03
2013年12月19日 17:03
2013年12月19日 17:03
2013年12月19日 17:03
2013年12月19日 17:03
2013年12月19日 17:03
2013年12月19日 17:03
2013年12月19日 17:03
2013年12月19日 17:03
2013年12月19日 17:03
2013年12月19日 17:03
2013年12月19日 17:03
2013年12月19日 17:03
2013年12月19日 17:03
2013年12月19日 17:03
2013年12月19日 17:04
2013年12月19日 17:04
2013年12月19日 17:04
2013年12月19日 22:01
2013年12月19日 17:04
2013年12月19日 17:04
2013年12月19日 17:04
2013年12月19日 17:04
2013年12月19日 17:04
2013年12月19日 17:04
2013年12月19日 17:04
2013年12月19日 17:04
2013年12月19日 17:04
2013年12月19日 17:04
2013年12月19日 17:04
2013年12月19日 17:04
2013年12月19日 17:51
文/李蒙
编者按:徐肖冰原是西北影片公司摄影助理,1937年到延安,为毛泽东拍了大量照片。侯波是徐肖冰的妻子,1949年成为毛泽东的第一位专职摄影师,时间是从1949年9月到1961年3月。
侯波最初见到毛泽东是在延安时期,那时毛泽东经常到陕北公学、延安女子大学去讲课,侯波正在校学习,她在街头也能时常见到毛泽东。但第一次与毛泽东交谈是1949年4月,她随丈夫徐肖冰一起去的。徐肖冰在延安时期曾为毛泽东拍摄过不少照片,1949年春毛泽东进入北平后,又承担了为毛泽东拍照的工作。
那天,毛泽东与苏联特使科瓦廖夫谈完话后,徐肖冰夫妇去见毛泽东。毛泽东得知侯波是徐肖冰的妻子,是山西夏县人,马上说:“山西是个好地方,关云长就是山西夏县人,武艺高强,人又忠厚。”
毛泽东博闻强记,谈笑风生,很快就消除了侯波的紧张情绪。临别时,毛泽东提出与徐肖冰夫妇合影,两人一左一右站到毛泽东两侧,毛泽东却说:“这样站不行,女同志是半边天,要站中间。”
外出从简 在专列上休息和办公
10月1日开国大典那天,侯波拍下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照片。那天,徐肖冰也在天安门城楼上,扛着摄像机拍下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纪录片,还被侯波摄入镜头。
此后,侯波一直在中南海与毛泽东朝夕相处,见证了这位伟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毛泽东生活非常简朴,衣服缝缝补补不肯换新的,就连火柴盒都很珍惜,火柴没有了,就让工作人员找些散火柴放进去接着用,这样的火柴盒有好几个。
他的一双拖鞋,在武汉时让工作人员拿出去修补,补鞋师傅一看说“这么烂了还补什么”,随手给扔了,毛泽东却硬让工作人员再去找回来,让补鞋师傅缝了一块麂皮上去,接着穿。
他住的“菊香书屋”里从来不摆一盆盆景,但他并非不爱花,每年都要到新街口刘挈园老先生家里去看老人培植的菊花,刘是日本留过学的花卉园艺专家。毛泽东曾对侯波等身边工作人员说:他不摆盆景,是担心上行下效,全党全国都摆起来,不得了。
五十年代毛泽东经常去外地视察,有的年份在外地的时间比在北京还多,毛泽东也很轻车简从。只要情况允许,他总是坚持在专列上休息和办公,不愿下车去打扰地方同志。毛泽东在外地住得时间最多的是杭州,开始在刘庄住,当地政府出于好意将刘庄简单装修了一下,也并不奢华,毛泽东知道后却很生气,再也不肯去刘庄住了,后来到杭州就一直住在汪庄。
在济南,当地政府特意给他修了别墅,毛泽东听说后坚决不去看。杨尚昆被邀请去看了看,回来告诉毛泽东,那里很好很不错,劝毛泽东去看看。毛泽东摇摇头说:“我不去。”终其一生,他也没去看过那座楼,更没有去住。
抗美援朝初期在床上工作
毛泽东是个工作狂。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甚至连续几天几夜不休息。有时被工作人员逼急了,就说:“我去睡觉你来干?这工作停得下来吗?”就是不肯休息。
抗美援朝初期的半个月,毛泽东就一直在床上办公,偶尔下下地,困了打个盹,几乎没有睡过觉,用他的话说是“床上地下”“地下床上”。五十年代,侯波无数次跟随毛泽东外出视察,火车一停,当地负责人就会上专列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毛泽东要找五级、六级干部到专列上来谈,一直找到最基层的干部。他也会走下专列视察工作,时间也排得非常满,不停地听汇报、视察、作指示,开会,很少有休息时间,以至于身边工作人员也一直紧张工作,但大家毫无怨言。
毛泽东有他自己的工作方法和风格。他喜欢做开创性的工作,工作局面一旦打开,就交给他信任的人,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如抗美援朝初期,对志愿军进入朝鲜后的作战方针和计划,毛泽东的指示是事无巨细的,来电必复,每天几十通,而等到取得了几次大的战役胜利、志愿军在朝鲜站住脚之后,毛泽东就将这一工作放手交给了彭德怀,对彭德怀充分信任。
后来的停战谈判也是如此,谈判刚开始时,毛泽东对谈判的指导达到了事无巨细的程度,包括谈判会议场所、对方代表团宿舍以及我方代表团宿舍的布置,各种用具、设备和食品的准备,甚至连我方代表到达谈判地点的具体时间、车辆挂什么旗这样的细节,都从国格和政治的角度一一明确指示,心思之缜密令人惊叹。而谈判局面一旦打开,他就将这项工作放手交给周恩来,主要精力投入到国内建设上。
在侯波眼里,毛泽东时时表现出激情和豪情。许多人曾提出将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内安葬,毛泽东坚决反对,他说:“人生处处有青山,何必马革裹尸还?千千万万的志愿军战士不是都安葬在朝鲜吗?”1958年,他曾对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说:“共产党员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我的儿子毛岸英死在了朝鲜,有人建议运回国安葬,我说不必了,死哪儿埋哪儿吧。”
“多好的人民啊,我们对不起人民”
毛泽东喜欢游泳,而身边工作人员总是担心他的安全,毛泽东则说:你们年轻人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要到大风大浪里去锻炼。有关他游泳的故事很多为中国人民耳熟能详。侯波印象深刻的是1958年毛泽东在南宁邕江游泳,当时水温不到15度,毛泽东却坚持要下水。身边的警卫员下水后冷得直哆嗦,毛泽东一出水就如临大赦,纷纷跑上岸。65岁的毛泽东却从容自若,气定神闲,光身子坐着晒太阳。当晚国民党飞机夜袭南宁,全城停电,毛泽东却坚持让警卫员点起蜡烛看楚辞,对国民党飞机不屑一顾,说:“我什么时候怕过他们?”
毛泽东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很深,他总是希望能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情况。1953年在河南开封柳园口大堤,他在一家面馆里被一位老农认出,警卫员急急忙忙地把他推上车走了。这位老农却让人到黄河里打了五十条两斤多重的黄河鲤鱼,连夜送到河南省委,死活让省委收下,让毛主席尝尝黄河鲤鱼。
1954年在北戴河,一位渔民没有认出他,两人攀谈得非常高兴,以至于毛泽东舍不得让老渔民走,把他船上的所有螃蟹都买了下来,让大家打了一次“牙祭”。那也是毛泽东在北戴河最愉快的一个夏天。
1958年11月,毛泽东在湖北接见晏桃香、官木生等劳模和农村基层干部,了解到“放卫星”造成的严重后果,叹息道:多好的人民啊,我们对不起人民。唐代诗人韦应物说,邑有流亡愧俸钱,我是国有流亡愧此生。
侯波记得,在三年困难时期,中南海的工作人员和全国人民一样,也吃树叶,把中南海的树叶都吃光了。当时有的警卫战士回家后把家乡人民吃的窝窝头带回来,有的很难吃,毛泽东也请大家一起尝尝,说“这是劳动人民吃的,不能忘本呢”。
跟随毛泽东12年,侯波也见证了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的热爱。“下不去的黄鹤楼,出不去的正阳春”,这样的经典故事大家都知道,而侯波还知道许多更为感人的细节。1958年在安徽合肥,毛泽东视察之后,当天晚上合肥的所有邮局直到深夜都关不了门,人民群众都涌到邮局去给外地的亲朋好友写信,有一个共同的内容是“今天我见到了最最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栏目编辑|马俊岩 实习生|文炜东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