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分享微博 分享微信 回到顶部

责任编辑:马俊岩 SN112

重新认识列宁

2014.01.21 18:39:07
1 / 30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距今整整90年。今天,列宁仍然是一个我们无法回避的历史人物。在中国,他不像斯大林那样从被崇拜转而被批判,也不像赫鲁晓夫那样被臭骂,可也没有像马克思和恩格斯那样受人景仰。列宁到底如何影响了中国?我们该如何看待他?

今天我们如何看待列宁

文|叶攀

  1870年,列宁出生在沙俄的辛比尔斯克。19世纪末期的沙俄,虽然农奴制名义上被废除了,但是农民的境况并没有因此得到根本改善,沙皇专制也和当时世界上风起云涌的民主运动毫不相容。

  从十二月党人开始,车尔尼雪夫斯基、赫尔岑、民意党等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地致力于推翻沙皇政权。列宁的哥哥就是其中之一。俄国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样一种状况下诞生的,并且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明确地从事革命活动。这样的革命活动是不可能被沙皇当局容许的,列宁和大多数俄国革命者一样,被迫流亡国外。

 

  狱中未停止思考

  在参与革命活动中,列宁就不仅组织工人运动,而且与民粹派、孟什维克等进行论战,即使在流亡过程中,列宁也没有停止理论思考,他通过《什么是“人民之友”》、《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文章,在理论上解剖沙俄社会与世界资本主义,为革命提供理论支持;列宁在流亡国外期间写作的《哲学笔记》则批评了当时流行的割断马克思主义和黑格尔哲学联系的做法,为恢复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做出了贡献。

  早在第一次大战之前,第二国际就两次通过决议,要求采取措施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但是战争来临之际,各国社会民主党纷纷背叛。列宁坚决持守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立场,且将反帝与推进社会主义革命结合。由此列宁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功绩——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前奏是二月革命,但是二月革命虽然赶走了沙皇,但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并没有根本改变沙皇政府的政策,尤其没能改变俄国陷于第一次大战中的境况。与此同时,俄国工农的自发运动迅猛发展,以至于出现了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在这种状况下,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列宁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十月革命之后的苏俄,奉行巴黎公社的原则。列宁采取了一些措施重建经济, 1917到1918年的冬天,苏维埃政府试图让不少军工厂转产民用产品。

 

  在办公室随时接待来访工农

  后来为人诟病的苏联官僚主义,首先是由于苏俄内战造成的经济破坏,以及工人阶级在内战中的筋疲力尽导致的——但是此时并未成为一个阶层,官僚成为一个阶层是在斯大林时期,通过大清洗而成型,并且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彻底固定下来。官僚的种种特权,也是首先由斯大林赋予,并由勃列日涅夫固定化的。

  在官僚化形成早期,列宁并未听之任之,而是采取了很多措施对抗这个过程。例如,在列宁时代,监察委员会与中央委员会并列,党的各个委员会可以不同意中央委员会的决议甚至可以通过自己的决议,可以在报纸上公开辩论并提出自己的纲领,可以在党内公开结成派别,在党的会议上发表不同观点的讲话。不论多高的干部都可以随时调动工作,甚至还有人时不时辞职。列宁和其他国家领导在办公室随时接待来访工农,列宁自己经常在莫斯科街头倾听群众的讨论。十月革命之后,不仅布尔什维克内部的各个派别,孟什维克、无政府主义者等都在苏维埃经常开会,代表经常更换,群众可以集会、罢工,有工农检察院、人民法庭。即使内战时期,虽然很多报纸被禁,但是仍然可以出书表达各种观点。

  列宁经常强调补充工人阶级。在最后的日子里,列宁要求中央委员会中增加50到100名工人阶级委员,以防止党的分裂。与此同时,在苏俄内战结束之后,为了克服内战造成的经济破坏,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个措施对苏俄的经济恢复,缓和苏俄内战之后的经济困难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列宁也提出了很多建设社会主义的设想,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这些设想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能够成为现实。

 

  向孙中山伸出援手

  如果说列宁晚年犯了什么错误的话,那就是说他虽然已经在遗嘱中要求撤换斯大林,但是他对于斯大林还是估计不足。当然这不仅仅是列宁一个人的错误。除此之外,列宁和全体布尔什维克也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世界革命主张,为世界其它地区,无论是欧洲各国,还是第三世界的革命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提供了直接的、极大的支持。

  列宁的影响决不仅仅限于俄国或者苏联,而是遍及全球。列宁对于中国历史进程也发挥了重大影响。当时,正在孙中山先生苦苦寻求盟友的时候,列宁伸出了援手,《孙文越飞宣言》就是民国与苏联合作的产物。之后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以及之后开展的北伐战争,都是在苏联尤其是列宁的影响下展开的。从这个时期起,中国的国民革命获得了必需的支援——例如黄埔军校,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和世界其它地区的革命结为一体。现在看来,没有这场革命,中国的民族解放很难完成。十月革命刚刚胜利,中国的李大钊等人就发表文章讴歌,《新青年》等刊物也大量刊登介绍列宁和布尔什维克思想的文章。土地革命战争期间苏区的“列宁小学”,以及人民空军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都说明了列宁的影响。

  至今,列宁逝世90年了,但仍然是一个我们无法回避的历史人物。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已经是20多年之前的事情,但列宁仍然激励着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上一切抗争者。

本图集参考资料:《矮个伟人——列宁传》[苏]普·凯尔任采夫 金铣译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3年11月版

 

栏目编辑|马俊岩

看见

看见

新浪图片品牌栏目《看见》

马俊岩

马俊岩

新浪图片频道编辑

新浪图片

新浪图片

温暖而开放的图片平台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账号,请直接登录
请用最新版微博客户端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