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旧金山湾区的夜幕已经降临。空旷的街道上,只有阿尔法和他中国室友的合租屋点亮着欢笑。阿尔法来自新疆,像他这样的“美漂”新疆人约有7万。他们跨越1.2万公里来到美国,一边努力融入这里,一边又不约而同地聚居在华人区,在大洋彼岸寻找熟悉的乡语乡音。
图/文 库尔班江
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来自中国不同省市,工作和生活在异国他乡,或留学,或短暂工作,或长期居住。这些留学生和华人,无论在家乡还是异乡,都是被另眼相看的群体。我一直觉得这是个和之前拍摄的“我从新疆来”的故事很接近的群体,也一直希望有机会记录下留学生和华人的生活。
2015年我有机会在美国做了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在和海外留学生和华人的交流过程中,我感觉到这是一个可以记录的群体。2016年7月至今,我采访接触了120多位在海外的新疆人。听到、看到他们的生活和状态之后,让我感到好奇的是,很多人出来已经有了不少年头,但大部分生活还是生活在华人社区附近。有的区域出行都不必担心不会英语,有的人也说基本上很少说英文,有中文就足够。很多留学生也尽量选择住在华人区,和老乡住一起。以至于我有时候也会有种错觉,开车到华人区,还以为回到了北京。留学生和华人群体一边融入在异国他乡中,又一边因为不同的相貌和语言,而被排斥在其中,这大概也是为何留学生和华人还是会尽量选择熟悉的环境生活。
阿尔法、百合提亚尔和枫叶,是在做“我从新疆来”系列的海外新疆人专题的时候认识的。身在异乡为异客,所以才会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吧。出门在外,看到老乡通常就是看到家人。美国的新年通常是家庭团聚、举家欢庆的日子,我带着一份好奇,想要知道海外留学生和华人是如何在异乡度过这个节日,也想要记录这一群体真实的生活和经历。
阿尔法和百合提亚尔是好兄弟,阿尔法18岁去了维也纳,在那个音乐之都的学校专业学习过声乐和架子鼓。第一天上课时导师给他说“今天我给你用英语上课,明天开始用德语”,当时德语为零的阿尔法吓住了,拼命开始补习德语,半年后就拿下了这门语言。学了三年后,导师建议他去美国看看,他来美国旅游了一圈后觉得这里非常适合自己,就选了这边的学校。他之前在维也纳学习德语,在美国又从零开始学英语和数学,两年时间下来现在要开始要选专业了。
百合18岁出国,在俄罗斯上了八年,酷爱篮球,梦想是做篮球运动员。百合曾经上过乌鲁木齐体校,参加过许多比赛。在俄罗斯上大学的时候,他意外上了一个医学院,一年预科后特意转学到了列宁体育大学的篮球训练法专业。在俄罗斯,百合也遭遇过歧视。他班里还有一个湖南来的同学,班里只有他俩是中国人。老师在上课点名的时候直接问“中国人来了没有”,百合说他听到后觉得很生气,站起来告诉老师:“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在这里认真学习,我们为了学习而来,我们有自己的名字,请你叫我们的名字。”老师因此而对他转为尊重。百合因为长相不同,而被同学照顾,然而同班的湖南同学总是被冷落,百合经常会去帮助他。百合说在俄罗斯的学习并不顺心,因为老师经常找不到人,找到的时候通常也是在吃甜点和喝茶,这一吃一喝就得三个小时。他还遇到过光头党,差点儿被刀子捅。毕业后,他的多年好兄弟阿尔法建议他来美国,美国正是篮球的梦想之地,百合便来到这里。他之前在俄罗斯列宁体育大学学的篮球训练法,现在和阿尔法一起从零开始学英语,未来想去考篮球营养配餐师的专业,梦想是希望进NBA当队医。两个人为了省钱,合租了一间卧室,第一次见他们的时候两人还在打地铺,这次新年看到他们的卧室已经添了两个床垫,打地铺还是有点儿凉。
第一次见面时,我去了两个人工作的地方,都是火锅店。餐厅一般是打工的首选,后厨一般是起点,但非常累,也拿不到小费。前堂的服务员是最好的工作,生意好的晚上,小费还是很可观的。对于阿尔法和百合来说,这就是学费和生活费的来源,因为两个人都不靠父母,在靠自己支撑海外的学业和生活。
阿尔法说现在的火锅店的工作是他的第二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日本料理店。因为英语不好,所以只能在后厨,时间长了日语倒没学会几句,西班牙语倒是学了一些,因为后厨基本都是墨西哥人。第二份工作是现在的台湾小火锅店,现在已经工作一年多了,因为工作勤奋,基本上担任了领班的位置。每天被问得最多的就是“你会说中文?你不像中国人?”,阿尔法不厌其烦的回答着“我是新疆人”。说来也是有意思,我们在国内没有学到自己国家多民族的国情,到了国外,一个来自中国新疆的服务员,用自己的面孔给每个国人上了一课。店里的同事基本上都是留学生,对阿尔法都很尊重,总是叫他法哥。同事们知道他的音乐梦想,又知道他想要参加东森新人王的比赛,合资给他买了把特别好的吉它,价格不菲。阿尔法就带着这把吉它,参加了比赛,很多同事和朋友都去了现场给他加油助威,阿尔法也不负重望拿到了第一。百合在店里工作时也经常被问,毕竟将近一米九的身高和浓眉大眼高鼻梁的长相配上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基本没办法让人相信是来自中国。然而新疆人枫叶一眼就能看出百合是新疆人,也因此认识了阿尔法,一个学音乐,一个搞舞蹈,同样的艺术背景让两个老乡成了很好的朋友。
枫叶,曾经是东方歌舞团团长助理、舞蹈队队长,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
枫叶的外婆是喀什当地一个学堂的很有名的人家的子女,外公在战争年代一路打到了中国的最北边的。到了俄罗斯后,从新疆一路回来,路过喀什,遇到了枫叶的外婆,就定居在了那里,就有了枫叶的母亲。枫叶的母亲当年因为成分不好不能上专业院校,但靠着自己的努力自学成了画家,最常画的就是西域的人文风情。
枫叶说母亲对新疆的情结太深太深了,母亲每次都会在家里的葡萄架下画画,还要放上新疆的民歌,以至于枫叶最爱听的歌就是《牡丹花》。枫叶对舞蹈从小就热爱到骨子里,新疆各个民族的舞蹈都不在话下。在上海歌舞团的三年气氛让她感觉有些严肃,身为汉族但血液里流淌着的少数民族的热情让她觉得自己想要换个路子,就去考了北京舞蹈学院的中国民族民间舞。枫叶曾经参加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中国文艺表演及接旗仪式”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演出,还代表国家参加了很多中外文化交流活动。2011年“五四青年节”受到温家宝总理接见,作为此行唯一艺术界的青年代表。
枫叶曾经来过美国演出,那时加州的阳光、气候还有一切的一切,让她觉得好像回家,这个印象留在了她的脑海里。后来加州的一个演出商想邀请她做合作伙伴,在旧金山做一个最好的艺术学院,这边华人很多,想学舞蹈的人也很多,但没有很专业的人来做。枫叶正处在想要改变的时候,便抓住了这个机会。来了这边之后,枫叶越来越觉得在这里找到了童年的新疆的感觉,连西瓜都是新疆的味道。但就在工作室快要成立的时候,合伙人撂了挑子,性格坚毅的她扛了下来,把工作室做了起来。
枫叶每天都要学三个小时的英语,然后在工作室工作。最近和旧金山艺术大学合作了一个VR舞蹈艺术短片,每天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进行创作。
早前我还认识了在旧金山的海外新疆人协会的会长陈宣明老师。陈老师也是老新疆了,对家乡和老乡的情结之深,促使他退休后又创办了这个协会,海外新疆人协会也是美国政府注册的非营利机构。陈老师是老新疆了,他对阿尔法和百合提亚尔,以及在旧金山的很多新疆籍留学生都非常关心,经常来看望他们,帮助解决一些问题和困难。协会还不定期地举办老乡会,召集在湾区的来自新疆的老乡们,大家来自民族,但同样的家乡背景,让彼此从没有过多少距离。这次新年协会组织的联欢会,家乡饭和歌舞,成了异乡的老乡们聚在一起的标配。
老乡就是同在异乡的家人。一顿烤肉、一次联欢、一场聚会,身在异乡的这三个新疆人有了并不孤单的新年。还有许许多多的新疆人,更多更多的中国人,在异乡的天空下,和“老乡”们一起过着新年。旧金山的冬天不太冷,就像有老乡在一起的新年一样。
欢迎联系我们
如果您有悄悄话想告诉我们,欢迎私信@看见微博;
如果您也有故事想通过摄影的方式来讲述,欢迎来稿。
邮箱:sinaphoto@vip.sina.com
《看见·看不见》新书已上市,讲述有力的图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