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缅北

摄影 | Stamlee 编辑 | 秦翼 新浪图片出品

2015年年初,缅甸政府军同克钦军的冲突中,政府军以“非法伐木”和“非法入境”为由,抓捕了155名中国工人。20多天内,有近千人陆陆续续跨过中缅边境,逃离缅北。

逃离缅北

图/文 Stamlee

  家住云南中缅边境卡场镇的小客车司机赵师傅清楚地记得,2015年1月6日晚,有大约100多名伐木工人和货车司机从缅甸那边跑了回来。那天晚上,小镇上的10多辆小客车和三轮车都用上了,运力还是不够。后来,从外地来了3辆大车,才把人送走。随后,他们连夜又去了腾冲的古永和滇滩……大约一周后,也是晚上,又有100多人从卡场跑回中国。赵师傅听逃回来的人说,一起跑回来有1000多人,路上都跑散了。他们不敢走大路,听说,靠南边相对安全些,走小路的话,离国内也近,所以就从卡场入境,还有的往猴桥方向去了。之后的日子里,陆续还有人回来。

  自2015年1月15日起,克钦邦首府密支那西北的“缅玉重镇”帕敢一带,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KIA)开始了新一轮阵地争夺战。起因是新年之初,缅甸政府军在该邦发起打击非法采伐木材的行动,宣布抓捕包括155名中国伐木工人,还缴获各种车辆767台。克钦独立军方面声称“要保护伐木工人”,进行了武力抵抗。其实,这只是2011年6月9日以来,双方几乎从未平息过的武装冲突的又一次延续。

  2015年1月21日,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中国驻缅甸使领馆联合工作组已探望了中国155名被扣人员,看到他们身体和精神状态良好,无人伤病。“中国敦促缅甸从人道主义出发,善待上述人员,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也许是中国外交部的介入,也许是前线战事吃紧,20多天后,当地的货车司机王华打听到,缅甸政府军已停止追击在缅北的中国工人。他打算重返缅北,把车找回来。

  枪响后丢车,随货车司机入缅寻车

  2015年1月3日,王华从卡场镇出发,前往70多公里外的缅甸扎搭的深山运送木材。1月5日,他刚出森林料场不久,就隐约听到枪声。他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车速。在有手机信号的地方,他给国内的老板打电话,才知道前几天,密支那那边已经出事了。

  王华是第三次跑这条线,车还是借了30多万买的。听到枪声,他有些慌了,一不留神把车开进了一个路边的泥沟里,整个车成了侧翻状态,木料滚了一地,车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不了,远处的枪声在响,隐约就觉得危险离自己越来越近。这里离国境线大约还有30多公里,步行或者搭上摩托车的话,5到6小时就到了。于是同行的3个人收拾了车上的钱和证件,弃车往回赶。天快亮时,他们还遇上几个从密支那逃出来的伐木工人。一起走了1天1夜才回到中国境内。后来,王华从走这条路回来的司机那儿打听到,这条路还相对安全,有司机看到,他的车还在那儿。

  2015年1月25日,货车司机王华感觉安全了,他打算重返缅北,把车找回来。与王华一起越境寻找货车的48小时里,一路上不断遇到正在逃离缅北的人。

  途径木嘎洋难民营,其中多是老人和孩子

  从卡场去缅甸,会经过一个叫木嘎洋的难民营,附近的一条小河就是国界线,一旦有枪炮声,难民们就会跑到河这边的中国避难。据木嘎洋难民营的村长达嘎说,2011年,难民营在此落地,到2014年,这里已经住了500多户人家,最近局势紧张,预计很快会超过600。难民营中大多是老人和孩子。男人和年轻的女子不是被抓了壮丁,就是在中国境内的一些城镇打工。

  在难民营中,遇见一个非常漂亮的小姑娘,她叫莫托央,14岁。她说,她以后想当医生。但现实是不停地打仗,不停地搬家,她的学业也是断断续续,虽然一直成绩都很好,但才刚上到初一。

  与克钦军初次接触,被劝赶紧回国

  在中甸边境的界桩边,驻有克钦军的一个军营,中国人把他们叫做山兵。三年多以来,克钦独立军与缅甸政府军打打停停,今天谈判,明天又开战,一切似乎没完没了。连绵的战事,使克钦独立军疲惫不堪,山兵们穿着就如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山匪”一般破破烂烂。

  当地伐木工人说,如果遇上熟悉的山兵还好,如果遇到不熟悉的山兵,就会被当间谍盘查半天,最后的解决方式基本都一样,交点钱或者给点什么东西。“别看他们端着枪很凶的样子,其实他们很羡慕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啊!这很简单,我们这儿生活比那儿好呀。”

  初次路过克钦军检查站时,摄影师出示了证件,但发现相机后,摄影师还是被扣下了,并被移交给这里的最高长官。三个穿着军装的男人,翻看着相机包,并通过翻译问着各种问题。整整两个多小时,直到他们确认摄影师不是缅甸政府军的间谍后,态度客气了很多:“前方正在打仗,赶紧回中国。”

  检查站内被山兵要挟,寻机会逃脱

  深入缅北的路上,可以看到零散的林场和散落一地的木材,当地的缅人用半生的汉语加手势告诉我,砍树的中国人都跑回去了。

  在另一个检查站,摄影师就没那么幸运了,两个看上去像班长一样的山兵以需要调查为由把摄影师带到一个小店里,要求请喝酒。时不时地说“你就是老缅!”然后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一会儿又说“把相机留下,人走!”整整3个多小时,摄影师被关到一间小棚里与他们讨价还价,帮他们付了酒钱后,摄影师掏出外衣口袋里的50块钱给了他们。两个山兵喝了整整一整箱“ABC”啤酒后,沉沉睡去,摄影师才找准机会,从后山逃脱。

  偶遇回国伐木工,徒步11公里山路逃离缅北

  在上木里,遇见了一个正在徒步回中国的伐木工人,他叫排木,景颇族人。他也是1月4日从密支那一带的林场跑出来的,因为没办过边境通行证,又怕被“老缅”抓,所以没和工友一起走大路,他是从原始森林里穿越、走小路过来的,身上又没钱,已经走了整整20多天,路过村寨时,就向人讨点吃的。从山兵军营检查站出逃后,他就成了摄影师的向导。

  为了避免再遇上难缠的山兵,5个多小时,绕大路,过丛林、爬树藤、趟小河、穿铁丝网……11公里山路,11月27日凌晨,摄影师逃离缅北。

  中国木材加工厂断料,老板裁走缅甸工人

  边境线附近,中国人开的木材加工厂里,已是空空荡荡。据当地一些木材商人说,如今,中甸边境上的木材生意已经越来越难做了,主要就是缅北战事动荡,原料供应不稳定,好的货色更少。在盈江县,当地出租车司机甚至找不到“木料比较多的交易市场”。

  在盈江县的祥忠木材加工厂,老板正在裁员。他的工厂里原本有20多个缅甸工人,都是办了边境务工通行证的。对于在缅北的缅甸人来说,能有中国老板做担保给他们办这样一个通行证光明正大在中国打工的话,那已经是最好的出路了,哪怕工资比中国工人少都行。但现在,没了原料,也就没活给他们干了,老板选了几个年轻壮实的工人让他们回去,“身体好,活路好找些。”老板面露无奈。一个叫貌敏都的工人蹲在门槛边看着摄影师,傻笑着,转身去卷铺盖时,却哭了。旁边一个懂缅甸语也会讲汉语的妇女告诉我:“他们不想回去……”

编辑:三人禾羽

"摄氏2014"年度摄影师大典

(正在火热征稿,截止日期2015年3月15日)

参与方式: 新浪爱拍社区

如果您有悄悄话想告诉我们,欢迎私信@看见微博;
如果您也有故事想通过摄影的方式来讲述,欢迎来稿。
邮箱:sinaphoto@vip.sina.com

逃离缅北

摄影:Stamlee 编辑 | 秦翼     新浪图片出品 2015-02-01 20:06:16

1/35
  • 准许中国人开采资源,给缅北地方武装带来巨大收益,于是缅北实际控制者——克钦军与中国老板签订了伐木协议,但缅甸政府并不承认其有效。这是近来,缅北动乱的原因之一。2015年1月26日,摄影师乘坐的卡车与拉满原木的卡车一起,被堵在从云南腾冲通往缅甸的山路上。

  • 在这里做木材生意的大致流程是,中国商人到缅甸“买”山头,然后从国内找工人去砍伐,再用大型挖机修路后,运回国内。缅甸至今没有像样的公路。“江心坡”是中国人修筑的100多公里的山路,一路上跑着大马力卡车,在原始森林里运输,用它们最好。

  • 这些大货车,多是货车司机举家贷款,花几十万买来的,一旦被卷入战乱,意味着血本无归。2015年1月5日,货车司机王华在从卡场镇出发,前往缅甸扎搭的深山。听到一阵枪声,他突然慌神,把车开进了泥沟里,车动不了,人先跑了回来。20天后,王华开着车重返缅北去找车。

  • 从卡场进缅甸,会经过一个叫木嘎洋的难民营。附近的一条小河就是国界线,一旦有枪炮声,难民们就会跑到河这边的中国避难,就里有中国边防军的巡逻队。这样的难民营沿着中缅的边境线大约有100多个。

  • 木嘎洋难民营的村长达嘎告诉摄影师,2011年,难民营在此落地,到2014年,这里已经住了500多户人家,最近局势紧张,预计很快会超过600。难民营中大多是老人和孩子。男人和年轻的女子不是被抓了壮丁,就是在中国境内的一些城镇打工。在难民营中,不知道愁滋味的只有孩子。

  • 自1948年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以来,缅甸的战事就未曾终止。在这个多达135个民族的国家里,英国对各民族分而治之的殖民主义政策,在此埋下了战争的种子。在中缅边境的界桩边,驻有克钦军的一个军营。近3年多,克钦独立军与缅甸政府军打打停停,今天谈判,明天开战。

  • 路过克钦军检查站时,摄影师出示了证件,但发现相机后,摄影师还是被扣下了,并被移交给这里的最高长官。三个穿着军装的男人,翻看着相机包,并通过翻译问着各种问题。整整两个多小时,直到他们确认摄影师不是缅甸政府军的间谍后,态度客气了很多:“前方正在打仗,赶紧回中国。”

  • 连绵的战事,使克钦军疲惫不堪,士兵们的穿着就如电视剧中的“山匪”一般,破破烂烂。这个叫洪空的男孩,只有18岁,因为会讲简单的汉语,被安排在检查站,向过路的中国货车司机收费。司机们都叫他山兵,但他说自己不是。他懂汉语,所以他知道中国的老百姓并不喜欢山兵。

  • 当地伐木工人说,如果遇上不熟悉的山兵,会被盘查半天,最后的解决方式基本一样,交点钱或者给点东西。在另一个检查站,摄影师就没那么幸运了,两个看上去像班长一样的山兵以需要调查为由把摄影师带到一个小店里,要求请喝酒。时不时地说“你就是老缅!”然后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

  • 整整3个多小时,摄影师被关到一间小棚里与他们讨价还价,帮他们付了酒钱后,摄影师掏出外衣口袋里的50块钱给了他们。两个山兵喝了整整一箱“ABC”啤酒后,沉沉睡去,摄影师才找准机会,从后山逃脱。

  • 深入缅北的路上,还能不断遇上逃离缅北的人,有中国人,也有缅甸人。逃出来的伐木工人中,很多都是景颇族、傈僳族人。他们带出来的,只有随身的这把开山刀和少量的钱物,一看到小店,他们就直奔过去买香烟和食物。

  • 随着向缅甸境内的深入,一些小型的林场和散落一地的木材进入视野。事实上,中国和缅甸在打击非法伐木方面取得一定进展。2005年至2008年中国从缅甸进口原木的数量减少了70%,但由于伪造证书和执法不严,非法木材交易仍有发生。

  • 靠近山路的大部分树林都已经被砍伐,出现一个个光秃秃的山头。一位当地的老人在点火烧荒,她想在这块地上种点谷物。拉木材的司机说,如今,要进口比较粗壮的木料,得到缅甸境内70公里以上的深山里才能找到。

  • 从山兵的检查站出逃后,“排木”就成了摄影师的向导。他是中国景颇族人。1月4日,排木从密支那一带的林场跑出来的,因为没边境通行证,怕被“老缅”抓,所以他没和工友一起走大路,而是原始森林里的小路。他已经走了整整20天,身上没钱,路过村寨时,就向寨子里的人讨点吃的。

  • 吴生丽,缅甸人,但她说,10年前就已经嫁到中国,并取得了中国国籍。她在木嘎洋难民营对岸的中国境内,开了一家小店。吴生丽说,自己的母亲还有一些亲戚都生活在难民营中,她只要过了河就能照顾他们。

  • 在逃离缅北的路上遇见了从里面走出来的李先生,他在边境线两端做些小生意。5年前,曾被缅甸政府军抓去,做了两年苦役。2015年年初,又听说“老缅”在抓中国人了,他也赶紧随着人群跑了回来。

  • 为了避免在逃离缅北的路程中再遇上山兵,摄影师跟着向导“排木”绕大路、过丛林、爬树藤、趟小河、穿铁丝网……5个多小时步行了11公里山路。2015年1月27日的凌晨,摄影师逃离了缅北。

  • 中缅边境一带,中国境内的木材加工厂,对于在缅北的缅甸人来说,是很好的生活出路。尽管工资只有1千到2千,比中国工人少一倍。但只要有中国老板做担保,给他们办一个通行证,能光明正大地在中国打工,他们就很满足了。

  • 在盈江县的一家木材加工厂的生活区内,几个缅甸人正在晒太阳、聊天、做游戏,他们的生活状态与难民营中的缅甸人完全不一样。

  • 这段日子的动乱,让加工厂断了原料来源,几个缅甸姑娘在宿舍区无所事事晒着太阳。但没过多久,老板就来通知了,要裁员。

  • 工厂里20多个缅甸工人,都有边境务工通行证,但没活可干。老板选了几个年轻壮实的工人,让他们回去,“身体好,回去活路好找些。”老板面露无奈。一个叫貌敏都的工人蹲在门槛边看着摄影师,傻笑着,转身去卷铺盖时,却哭了。一个懂缅语也会汉语的妇女说:“他们都不想回去……”

  • 缅北的动荡,让中缅边境的木材生意越来越难做。在盈江县,当地出租车司机甚至找不到“木料比较多的交易市场”。卡场镇的原木交易市场里,两名刚从缅北回来的司机惊魂未定。他们说,近期不打算去拉货了,等过了年再看吧。

视频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