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滇缅路 追忆远征军

摄影 | 陈庆港、李颀拯 编辑 | 秦翼 新浪图片出品

《回响:寻找消失的滇缅路》系列策划之一 曾经数十万人在此浴血奋战,如今归于平静。抗战胜利70周年,新浪图片重走这条蜿蜒上千里的传奇之路,寻找远征军的血性与尊严。

重走滇缅路 追忆远征军

图/文 陈庆港

编辑 秦翼

  我们的车沿着高黎贡山脉的盘山公路行驶,道路很窄,一个弯连着一个弯,令人心惊胆寒。有时,脚下的路就是在垂直的山崖上凿出来的一条凹槽,车从里面穿过,窗外是缭绕的云雾,就像是透过飞机的舷窗往外看。这条路是滇缅公路的一部分。

  滇缅公路是一条抗战期间沿着古南方丝绸之路修筑成的连接内地与海外的交通动脉,它穿越高黎贡山、怒山、云岭,跨过漾濞江、澜沧江、怒江……绵延千里,是当时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最重要后勤补给线。我们刚刚驶过的这一段滇缅公路,与70多年前刚刚修好时的滇缅公路没太大区别,许多路段仍然是“弹石”路,是当年用石块拼砌成的,现在仍然没有任何改变,保持着原始的模样。

  惠通桥:担负着整个中国的命运

  一路不停地盘旋环绕往山谷里走,远远望去,怒江就像一条游动在谷底的银色巨蟒。抗战期间,高黎贡山和怒江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为中国军队在这里阻截日军,使他们难以东进,保住了中国西南大片地域免遭蹂躏,这片土地也由此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拔最高的战场。

  终于听到了怒江的水流声。刚刚一场大雨,怒江水位陡涨,水流湍急。我们终于站到惠通桥前,眼前的惠通桥如面目沧桑历经忧患的老人,而此时的自己则觉得正在与历史相对而视。惠通桥位于滇缅公路中国段的600公里处,它过去一直是连接怒江两岸的唯一通道,所以,为了争夺这座桥,当年中日双方在此的战事犹为胶着。桥头堡上,仍留着当年的弹痕,桥的这头与对岸的另一头各有一个坚固的工事。当年工事里的中国哨兵与日军哨兵就是透过那个窄窄的枪孔不舍昼夜地互相监视着。

  如今,惠通桥并不能通行,上面的横板已经朽烂拆掉,只留下纵梁挂在钢索上,看起来像是一具已死去的庞然大物的骨架,横卧在怒涛汹涌的怒江之上。有人说,当年惠通桥几乎担负着整个中国的命运,它可以改变中国的历史。如今,在惠通桥下游400米处,建成了另一座拱桥———红旗桥。

  腾冲:历史就站在每个人的身后

  离惠通桥数十公里外,有一座与滇缅公路,与那段历史密不可分的小城——腾冲。在腾冲城的南面,有座不高的小山——来凤山,许多腾冲人都喜欢到来凤山的山顶晨练。从盘山公路开车到山顶,需十来分钟,而从山脚下拾阶而上,也只需半个小时。晨练的人们在山顶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随着音乐的节拍舞动。曾经笼罩于战火硝烟中的那个腾冲城,曾经几乎被炸成光山秃岭的来凤山,似乎已经离得很远。然而就在离晨练的人们两米远的草丛间,就藏着一条当年日军留下的深深战壕,这战壕一直蜿蜒向森林的深处,它从山顶上一直盘绕至山脚下,密密麻麻布满了整个山体。只要一转身,你就能发现,其实历史就站在每个人的身后。

  滇缅公路:一条穿越时空的路

  在整个滇缅公路上,似乎处处可以遇见时间虚化了的场景。在那里,滇缅公路是历史,更是现实;是现实,也是历史。

  在缅甸境内的滇缅公路两侧,当公路经过的一些城镇,偶尔还能看到与70多年前那场战争相关的一些场所和建筑,有时是一条河流,一片山地,有时是一座被毁桥梁的残留,或者是在城镇的某处一幢看上去并不起眼的房舍。你要愿意听,当地人一定可以会为你讲上一段关于它的近乎传奇的故事。

  从地理上讲,滇缅公路从中国的昆明至缅甸的腊戌全长只有1453公里,但它却完全穿越了它的两头的这两座城市,它的延伸段几乎一直延伸进了内地的所有城市,整个国家的角角落落,直至许多人的心里。它也穿越了时间,穿越了历史。

点此进入《回响:寻找消失的滇缅公路》

 

如果您有悄悄话想告诉我们,欢迎私信@看见微博;
如果您也有故事想通过摄影的方式来讲述,欢迎来稿。
邮箱:sinaphoto@vip.sina.com

重走滇缅路 追忆远征军

摄影:陈庆港、李颀拯 编辑 | 秦翼     新浪图片出品 2015-07-30 00:05:59

1/35
  •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迅速占领了中国京津地区、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中国沿海几乎所有港口,先后落入日本人手中,中国面临孤立无援的危险。随着日军进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1938年8月,滇缅公路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

  •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这张著名的老照片“24拐”一度被人们当做滇缅公路的代表。它其实位于贵州省晴隆县,是滇缅公路的延伸。战争期间,国际援华物资经滇缅公路运达昆明以后,必然要经“24拐”送达中国战区的抗日前线和当时中国的“陪都”重庆。

  • 老照片里是1939年的云南昆明,滇缅公路的起点。如今,已物是人非。考虑到抗日战争中有可能出现的危机,中国国民党政府于1938年开始修建滇缅公路。从昆明起至缅甸腊戌,与缅甸现有公路连接至曼德勒,再与缅甸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至缅甸原首都仰光港。

  • 当年,一名美国盟军士兵在白塔下修筑工事,如今,我们在大理白塔下寻找滇缅公路的痕迹。1937年底,沿线约20万各族劳工被征集修路,在几乎没有任何施工机械的情况下,他们靠自己的双手在云南西南部的崇山峻岭和原始森林中,修筑了一条长达1700多公里的公路,仅用时8个月。

  • 离惠通桥不到500米是滇缅公路上著名的“老虎嘴”,这也是中国境内,老滇缅公路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如今还在使用中。

  • 老照片中的路牌位于中缅边境,它分别指向密支那、八莫方向。如今再到这个路口,向导说,这里离缅甸政府军和反政府军的战区很近,严禁外国人进入。从昆明至缅甸腊戌,滇缅公路长1700多公里,其中600多公里在缅甸境内。从这里开始,滇缅公路大多已经被丛林侵蚀,漫漶不清。

  • 在中国境内,老滇缅公路基本已被新建的公路代替。在穿越滇西横断山脉、怒江、澜沧江、漾濞江后,滇缅公路从云南瑞丽过境入缅。如今,缅政府正在扩建老滇缅公路。曾经,滇缅公路也叫妇孺公路,因为青壮年大多开赴前线,修路劳工中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

  • 在缅甸掸邦高原峽谷的森林中,隐藏着一条长达10多公里的弯延山道,它的高低落差达400多米。当年,远征军运送弹药,路过此路段时,要分批运送,否则车辆无法爬坡。

  • 这里是缅甸腊戌车站。当年,大批援华物资先是通过铁路或公路由缅甸南部的港口城市(原首都)仰光运送到此,然后转上汽车,进入滇甸公路。如今,腊戌火车站,还在使用,每天有两班去往曼德勒的客车,搭载几节货车车厢。

  • 出腊戌往南20公里处,是当年从掸邦高原下来的大弯道。如今,这里依然是中缅陆路贸易的重要通道。只是当年路两边的树林,已被当地百姓刀耕火种,变成了大片种植地。

  • 滇缅公路通车后仅运行了3年,1942年1月缅甸战役爆发。日军企图占领缅甸,切断滇缅公路,迫使中国屈服,并伺机进军印度。1942年3月6日,应英国政府请求,中国组建远征军,辖第5、第6、第66军,共10万余人跨过畹町桥进入缅作战,中国远征军第5军先遣第200师抵达东吁接防。

  •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期间,为了把一些重武器运入战区,战士们在一些短浅的河流上搭了临时浮桥,以便部队快速通过。这是位于缅甸掸邦境内的一条无名小河,如今,这儿还属于战区,当地百姓说,前几天克钦独立军与缅政府军还在这儿发生过枪战。远处那座竹桥也是建了炸,炸了建。

  • 从缅甸腊戌到同古,这一路有很多这样的断桥。当地居民说,在第一次缅甸战役中,仰光失守,英军败退时为了延缓日军追击,把它们都炸了。当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后,很多地方只能趟河而过。1942年3月19日,第200师发动同古保卫战,与日军苦战12天,歼敌5000余人,掩护英军撤退。

  • 缅甸眉苗花木葱笼,风景秀丽,有“花都”之称,是一座童话般的小镇,曼德勒至腊戍的铁路由此经过。当年,这里是中国远征军的重兵把守之地。同古会战失利后,蒋介石曾在眉苗召开中国远征军高级将领会议,要求集中主力在平满纳与日军决战,但并未获得盟军有效支持。

  • 第一次缅甸战役中,在曼德勒郊外,伊洛瓦底江边的一条支流上,集结了盟军大量的重型武器。1942年4月,东线作战形势严峻,缅甸盟军统帅部却决定,集结中国方面第5、第6和第66军和英国方面5个师,拟在曼德勒与日军决战。然而,此时日军已游刃有余地牢牢控制着战局。

  • 1942年4月下旬,曼德勒会战令后,日军在曼德勒方向按兵不动,而向腊戌、八莫、密支那急进,十余天进占密支那,中国远征军就近回国的退路被完全切断。4月30日,远征军收到命令各自撤退,部队分成了多路迂回撤退。如今,从高处遥望,曼德勒城平静安祥。

  • 惠通桥位于云南施甸县与龙陵县分界的怒江上,东有等子大山头,西有耸入云天的腊勐松山。1942年5月,日军占领缅甸境内全部要地,并侵占云南省龙陵、腾冲等地。5月5日中午中国守军炸毁惠通桥,退守怒江,日军被迫止步于此,给了中国远征军喘息的机会。

  • 1942年5月,日本占领缅甸,滇缅公路被切断后,中美两国联合开辟了一条空中运输途径——“驼峰”航线。在长达3年的艰苦飞行中,中国航空公司共飞行8万架次,美军先后投入飞机2100架。中国战机无数次降落在云南瑞丽的雷允机场,70多年后,这里成了中缅木材交易的中转站。

  • 坐在怒江边,在滔滔的洪流中,仿佛依旧可以听到当年士兵们的怒吼。1944年,中国远征军开始反攻,第二次缅甸战役打响。5月11日,第20集团军强渡怒江,于6月底血战至腾冲附近。经过3个月的战斗,于9月14日解放腾冲。第11集团军于6月1日渡江,新28师于4日攻克腊猛,进围松山。

  • 在松山战役初期,敌阵坚固,新28师五攻未克。1944年7月1日由第8军进攻,该军以三个师轮换进攻,连续九次,至9月7日全歼守敌。松山战役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以战役级投入和牺牲,赢得了战略级目标,拉开了中国大反攻的序幕。2009年年底,龙陵县政府开始普查松山战场遗迹。

  • 随着松山战役结束,惠通桥被修复,成为中国军队反攻的起点。1945年1月27日,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会师。次日,中印公路通车典礼在畹町城举行。至此,滇西反攻作战胜利结束,中国远征军陆续回国。如今,老的惠通桥还在,只是已不再使用,而是被世人缅怀纪念。

  • 国殇墓园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城西南处的叠水河畔,为纪念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攻克腾冲战斗中阵亡将士而建,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战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整个缅甸战役历时三年零三个月,中方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近20万人,完成了中国战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

视频

跟随摄影师的镜头,切身体会这条蜿蜒上千公里的传奇之路,聆听抗战历史的回响,寻找中华民族的血性与尊严。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