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看见》栏目

精品画册

聚焦当代中国

点击购买
  
新浪首页 分享微博 分享微信 回到顶部

责任编辑:王怡 SN065

大地伤痕

2013.07.17 17:20:20
1 / 26
城市在扩张,田园在消失,河流被污染,烟囱直耸云天……难道,这就是我们的家园?4年来,摄影师以空中俯瞰的视角,记录着一方土地的变迁,也目睹了“发展”背后所承受的伤痛。这些色彩浓重的大地影像,正在一寸寸侵蚀,我们脑海中那曾经的青山绿水。吴芳/摄影报道

大地伤痕

吴芳|摄影报道

  记得还是十几年前在老家时,我因为不断地咳嗽,到医院检查后,医生拿着我的肺部X光片问:“你的肺部纹理比常人增多,是不是在水泥厂工作?”我摇摇头,说:“我家离水泥厂和采石场不到500米。”

  不知道是不是住在水泥厂和采石场附近的缘故,那个时候,我能感受到房子里每天都灰尘很重,还常常伴着浓烈的刺鼻气味。其实,当时饱受困扰的不只是我,整个小城都生活在水泥厂的烟尘困扰中。

  不久后,我在《人民日报》以半个版面的篇幅对水泥厂困扰小城进行了报道,随之而来的是县里最高领导的约谈。领导说,他很理解我的心情,但这是小城的支柱产业,县里要吃饭,改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几年后,另一任领导上任,小城四周的几个水泥厂被定向爆破拆除,小城也终于重现蓝天,但乱石林立的采石场成了永久的遗迹。

  巧合的是,曾经约谈过我的领导已经升任上级环保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一次见面后,他感慨的说,坐什么位置讲什么话,坐什么位置才会理解什么位置的重要性。

  近10年的摄影记者生涯中,我曾经报道过很多污染事件,从小作坊到大型工矿企业,从小水沟到巢湖、淮河,每次按动快门心都在颤抖。

  2009年开始,我利用航拍城市的机会,第一次从空中看到了辽阔大地的另一面:被围填的农田,被污染的河流,被吞噬的大山和林木。这些景象,如同大地上的一道道伤痕。难道,这就是我们的家园?

  眼下的中国,似乎正迎来一个“回到故乡”的时代,然而许多人会突然发现,那个出生和成长的故乡早已经回不去了。在已经经历并将继续经历的城镇化过程中,我们可能面临要失去更多基于乡村和乡土的故乡。

  2013年3月,我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报道时,就有代表直言,他不喜欢华西村式的城镇化,更喜欢西递宏村似的美丽乡村。而事实上,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已经有太多的美丽乡村从此消失。

 

栏目编辑|王怡

新浪图片

新浪图片

温暖而开放的图片平台

吴芳

吴芳

《合肥晚报》摄影部主任

王怡

王怡

新浪图片频道编辑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账号,请直接登录
请用最新版微博客户端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