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翟红刚 SN111
2013年07月28日 22:44
2013年07月28日 22:52
2013年07月28日 22:52
2013年07月28日 22:52
2013年07月28日 22:52
2013年07月28日 22:53
2013年07月28日 22:53
2013年07月28日 22:53
2013年07月28日 22:53
2013年07月28日 22:53
2013年07月28日 22:53
2013年07月28日 22:53
2013年07月28日 22:53
2013年07月28日 22:53
2013年07月28日 22:53
2013年07月28日 22:53
2013年07月28日 22:53
2013年07月28日 23:07
图文|圆明/快拍快拍网
第一次见到智渡法师,是在杭州的圣财寺(天台山慈恩寺下院)。他个子不高,留着长胡须,说起话来总是面带笑容。
这几天,智渡法师和寺院里的义工为“短期出家”活动做准备,法师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大都是咨询活动内容的。智渡法师是天台山慈恩寺的主持,7月初,慈恩寺推出一期“短期出家”活动,报名人数迅速飙升过千,远超预期,后来不得不将活动延期。但由于之前报名的一些信众未能看到活动延期的消息,依旧准时来到慈恩寺体验出家,考虑到路途劳顿辛苦,法师最终还是接收了这部分信众。
“短期出家”在佛门看来,本来是个平常的事情,但这次活动报名踊跃,说明社会各界人士在心灵层面上的广泛需求,同时也让寺院触及到社会的普遍需求。
我是第一次听说有“短期出家”这样的活动,挺感兴趣,也想体验一下清修的日子,于是就通过智渡法师报了名。
7月15日,我带着行李从杭州出发到了天台山慈恩寺。这个寺庙离天台县城有6公里路程,被古人尊为“佛宗道源”之地,是一座有1400多年历史的石窟古刹。
进入慈恩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很大的洞窟,洞里很深。沿着洞窟往里走,就看见了智渡法师。法师热情地招呼我坐下,随后带我参观了整个寺庙。据智渡法师介绍,慈恩寺坐落在白云山上,依洞而筑,这里拥有十多万平方的洞窟群,84000多尊不同风格的圆雕、群雕、浮雕等佛教艺术造像。这里的洞窟就是殿堂,洞洞相连,就像是一个大迷宫。
在洞窟里转了一大圈后,智渡法师安排我住下。房间不大,里面摆放了四张单人床,一张桌子,一床被褥,床头没有枕头,看上去十分简单。智渡法师说,这就是佛门生活,来到这里的人就是要感受清苦。
慈恩寺里包括主持智渡法师共有4位出家人,另外还有12名参加“短期出家”的信众。寺庙的生活很简单,凌晨3点半,伴随着钟声,信众们起床上早课,由3名法师主持仪式,“短期出家”的信众们穿着便服,手里拿着课本一起跟法师诵经。对于这些佛学初学者,师傅们不会强求过多,只要虔诚、安静,跟着大家的节奏动作就行。
结束早课后,信众们会在斋堂用斋,男女分开坐,饭间不允许说话。菜肴主要以土豆、木耳、蔬菜等。午休后,信众们会清扫寺院,翻阅经书。到了下午6点,智渡法师会带着大家打坐,同样是男女分开,面对面腿盘而坐,双手合十,闭上双眼,静坐半小时。晚上8点,暮鼓敲响,一天的清修生活就这样结束了。
初到寺庙的几天,吃斋最让我头疼,平时大鱼大肉吃惯了,饮食规律彻底被打乱,浑身感到没力气。斋后,智渡法师拍着我的肩膀说,佛门讲究吃斋是有益健康的,慢慢就会习惯。
我和信众们每天都住在山洞里,由于环境潮湿,刚第三天身上就出现了湿疹。法师说这是水土不服,要多晒太阳。的确,按照法师所说,我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环境。
这次清修中,感受最深的是打坐。信众们面对面坐下,闭上双眼感受每一次心灵的呼吸,心里没有任何杂念,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你能感触到风吹过耳旁的声音,脑海里浮想起现实生活中的千变万化,心中彻底抛开现象,真正用身体去感受本质。
虽然只是“短期出家”,但我们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信众,聚在一起相处得非常好。在这里,人与人之间没有猜疑,大家畅所欲言,让我更加真实地了解到这些信众们的初衷。
40岁的陈刚(化名)来自重庆,他有一个女儿,今年10岁。陈刚总觉得对不起女儿,对家庭亏欠的太多。大学毕业后,他应聘到一家国企做销售,后来觉得工作太枯燥,就辞职和朋友开了一家酒吧。没经营多久,又去做建材生意,没想到亏了一大笔钱,精神打击很大。从此之后,陈刚就整天呆在家里上网,一年多时间很少出门。看到自己已步入中年,还整天呆在家里,母亲看我无所事事也唠叨个不停,心里烦透了。回到家,就把脾气撒在老婆和女儿身上,夫妻之间经常闹矛盾,搞得家庭不和。
陈刚这次来到慈恩寺就是希望能清静一下,听听法师们的高见,放下心理包袱,然后回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22岁的王勇(化名)是湖北十堰人。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参加“短期出家”的事并没有告诉父母,只是说去浙江一家单位实习。小王今年刚刚毕业,本来打算考研,但心情一直很浮躁,无法集中精力复习功课。
几天前,小王在网上看到天台山慈恩寺举办“短期出家”活动,于是就报名参加了,打算来这里清修几个月,让自己安静下来。小王爱好广泛,平时喜欢打篮球、摄影、看电影等。他感觉大学期间太浮躁了,很难专注做好一件事,希望能在寺庙里“进修”,改变一下自己,借机规划好未来。
慈恩寺里还有一个小和尚叫李默(化名),12岁,云南瑞丽人,他是寺庙里年龄最小的出家人。李默两岁的时候,父母离异,父亲一手把他带大。9岁时,因为家庭贫困,父亲送他到慈恩寺做和尚。三年过去了,在李默的记忆里,父亲只来看过他一次。我问他平时会想爸爸么?他说,其实每天都在想爸爸,只是回去后又会给父亲增加负担,希望自己长大后能自食其力,减轻父亲的压力。
五天的清修日子过去了,我似乎有点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安静”。这种安静来自心灵深处,只有内心安静,才能冷静思考人生。
离开寺庙的那天,天空下起了细雨,作别了几位新认识的朋友,一片落叶滑入手中,也许是缘分,带着它藏在心里,有缘再见。
栏目编辑|王怡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