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少年

摄影 | Sixth Tone 伍惠源 编辑 | 米杜 董淑云 新浪图片出品

去年底,凉山“格斗孤儿”迎来了温暖结局,恩波格斗俱乐部与体校合作,恢复招生。但在教育资源稀缺的山村里,略显残酷的格斗体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矛盾,却一直存在着。一方面,广大的留守儿童能够通过格斗训练找到另一种出路,但极高的机会成本又不可避免地消减了他们受教育的机会。在江西的一个小山村里,有这样一所以摔跤为特色的学校,或许能给格斗体育与留守儿童的未来提供一条可循之路。

摔跤吧!少年

                                         文/Sixth Tone 伍惠源

  “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就要开始训练,通过6年摔跤课间操的训练,我们麻田小学所有的孩子,百分之百都会摔几招。”

  11年前,刚从省队退役下来的朱志辉有两个选择:政府或学校工作,他选择了后者。十多年来,校长朱志辉坚持“体育治校”,以摔跤为特色,让这所普通农村小学的面貌焕然一新。

体育治校

  每天清晨七点,早读声渐渐安静下来,逐渐响起节奏感强烈的背景音乐,800多名学生按照班级陆续出现,围绕校园的边缘有秩序地跑三圈,全程2000米,这是每天的第一项体能训练——跑操。

  跑操过后,学生集中到操场,开始练习四分钟的摔跤操。摔跤操是朱志辉和体育老师共同琢磨出来的一套普及摔跤动作的课间操,全校学生不论年龄大小、性别,共同参与到其中。这只是朱志辉“体育治校”策略中的“热身运动”。

  到了三、四年级,朱志辉会从每个学生的体能测试中进行判断,表现优秀的孩子会被挑选出来进入到摔跤专业队训练。目前麻田中心学校一共有32名摔跤运动员,其中有4名为女运动员。学校为队员们免费配备了健身房和摔跤馆,通过专业教练的训练,参加市级、省级的比赛,表现突出的学生毕业之后送到体校进行更为细致和专业的训练。

  11年前,麻田中心学校只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学校,非常破旧。朱志辉从省专业队退役后,想利用自己的特长继续为山区的体育事业尽一份力。他开始围绕体育来布置学校和安排课程——篮球场、足球场、健身房、摔跤馆;跑操、摔跤课间操、摔跤艺术操;两节连上的体育课、体能训练、专业训练……

  经过多年的实践,这所普通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极具体育氛围,学校也迎来了许多荣誉:2008 年,麻田中心学校被列入江西省摔跤后备人才训练基地;2011年7 月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13 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健康的公民

  在荣誉背后,质疑的声音从未断过。一些老教师的思想没有转变过来,总觉得学生搞好文化课就好,体育终究不是正路;一些家长也会质疑,担心影响孩子的文化课成绩。

  “学校的文化跟体育并不是冲突的,体育是一种教育。”朱志辉与教师进行积极沟通,“比方体育人比一般的孩子更懂得规则。通过比赛和训练,他更能体现一种拼搏的精神,这就是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需要的精神面貌。”

  此外,朱志辉会邀请家长参与到摔跤活动中。例如,让家长来做摔跤文化节的裁判,充当摔跤比赛的志愿者,让父母和孩子共同经历拼搏的过程,让他们觉得摔跤这件事情值得去做。

  麻田中心学校有近70%的留守儿童,“这个比例是非常大的,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是比其他地方要高。”朱志辉认为,“通过摔跤运动,孩子们能够变得更积极,更阳光。”

另一条出路

  朱志辉曾经寄予厚望的“苗子”——曾汉金与韩进目前是学校的专业摔跤教练,在两人的职业生涯中,多次拿下全省少儿赛的第一名,获得过省运会自由与古典摔跤两枚金牌,以及全国少儿锦标赛银牌与铜牌等奖项。

  “他们当时是非常调皮的,学习非常差,我们老师看到他就头痛。他们的家长,当时想我带一下这孩子,看能不能不这么调皮。结果我就一直带着,送到市体校,到省体校,到国家队。”朱志辉回忆当年任教的情形。

  “如果不是摔跤,我可能现在也只能是到工厂里打打工。”曾汉金笑着说。曾汉金曾进入国家队,但因伤病最终退役,“回来也挺好的,师傅就像父亲一样,毕竟这里也是家嘛,而且现在起码我能当个专业老师。”

  类似的学生,朱志辉表示太多了,摔跤相当于给予了孩子们,或者说家长们另一个机会和出路,特别对于那些特别淘气,成绩又不好的孩子,但能走多远,没有人能够保证,“毕竟我们只是一所小学,教给学生的是基础中的基础。到了初中,到了别的学校,学校之间可能存在理念的冲突,而孩子成才更关键的年龄段是在初中。”

  “其实一个孩子要成为一个专业的运动员,概率是非常小的,有可能是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朱志辉坦言,“我的目标并不是说希望我的孩子都成为专业运动员,我更希望他们是成为一个健康合格的公民。”

欢迎联系我们

 

如果您有悄悄话想告诉我们,欢迎私信@看见微博;
如果您也有故事想通过摄影的方式来讲述,欢迎来稿。
邮箱:sinaphoto@vip.sina.com

《看见·看不见》新书已上市,讲述有力的图片故事。

61条评论|1,052人参与我有话说
分享到微博
发布
最热评论 刷新
Ching小程[湖北荆州]
孩子多少都要保留些血性,不然天天被所谓的中性化大环境影响下,弄的一点阳刚气都没有了
2018-3-15 10:55举报142回复
TonyJao的围脖[广东佛山]
感谢这个学校的校长和老师!这样的校长和老师应该多一些!
2018-3-15 12:23举报101回复
朱志辉说,“比方体育人比一般的孩子更懂得规则,比赛和训练更能体现拼搏精神。这就是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需要的精神面貌。”
2018-3-15 12:09举报84回复
点赞校长!更点赞当地媒体和教育局给了校长实现想法的机会!很多学校都被安全啊规定啊成绩单啊缚住了手脚,希望看到更多这种学校
2018-3-15 19:03举报76回复
只有在乡村才敢搞这些,城市的学校学生练个篮球传球手指挫了一下就要赔几千
2018-3-15 12:13举报75回复
挺好,多少是有强身健体的作用!现在小孩子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上山下河满地跑!
2018-3-15 11:18举报56回复
鬼娃娃0431[美国伊利诺伊]
从小养成强身健体的习惯有什么不好。既可以锻炼,也可以交朋友。像我们这种油腻腻的80后,跑步都费劲。全国各校都应该增加各种体育锻炼 项目。整天从早到晚背诗算题有什么用。
2018-3-16 05:01举报48回复
槜法大1[贵州铜仁]
一看就是中国南方这所小学每个孩子都要学摔跤。南方这所小学,草地,树林,鲜花,自然美,环境美,很像美国小学。每个孩子都要学摔跤,更是,中国南方的特色学校。有少数民族孩子,也有汉族孩子。学摔跤,是少数民族小学,也是世界性的学校。摔跤,是奥运会比赛项目,也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咱们这里,也有这样的小学。比如,学武术,学乒乓球,学唱歌跳舞演出,架子鼓,吉他,钢琴,等等。咱们中国南方人,感到很亲切,骄傲,自豪。
2018-3-15 08:27举报36回复
shikula[陕西宝鸡]
这就是因材施教,全国学校如果都是只知道数理化那才是悲哀,其实这也是偏远地区和乡村学校有效的发展之路!各具特色,重点培养!
2018-3-15 14:21举报21回复
teky521[山东枣庄]
努力吧,孩子们!
2018-3-15 08:45举报21回复
最新评论 刷新
幽谷门牌[广西桂林]
很好的校长很好的学校很好的孩子,最后一图器械钢丝绳都断了得修修。
2018-3-30 15:54举报1回复
lifeiallen[江苏南京]
加油 年轻人good
2018-3-30 00:56举报1回复
dolphus[山西太原]
赞
2018-3-21 11:33举报回复
Mara强哥[黑龙江齐齐哈尔]
好 其实中国从不缺体育好苗子 只是国家不会挖掘罢了 希望可以普及开来 把中国三大球搞上去
2018-3-17 19:58举报8回复
kylongmu[湖北武汉]
摔跤吧!校长!
2018-3-16 18:16举报7回复
然爸[北京]
不让孩子们在街上打篮球,难道去让他们抢劫吗?一位美国警察在接到有人投诉孩子们打球扰民后,出警时说的话,后来还亲自和孩子们打了一场球。
2018-3-16 15:53举报10回复
倾城人生[山东东营]
这校长是正能量!因材施教,不要让所有的孩子接受一模一样的教育,一样米养百样人,更何况是教育。点赞校长和当地教育部门。
2018-3-16 10:57举报8回复
方书世界[江苏南京]
“我更希望他们成为一个健康合格的公民”,朱校长的教育理念比许多“教育家”校长强得多!
2018-3-16 10:52举报14回复
方书世界[江苏南京]
“我的目标并不是希望孩子都成为专业运动员,我更希望他们成为一个健康合格的公民”,说得好!支持朱校长!
2018-3-16 10:50举报16回复
KAKAREN2001[青海西宁]
为最后一张  喝彩  永不放弃  永远 永远  永远 不放弃
2018-3-16 09:39举报3回复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已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