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我国童装市场增速连年攀升,也催热了童模这一行业的高速发展。作为销量占全国市场50%以上的“童装之都”,浙江湖州织里镇近年来成为了童模集聚的地方,数以千计的父母带着孩子纷至沓来,追逐童星梦。
文/吴建勋 编辑/方莉
由于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家庭消费的不断升级,电商的高速发展,我国童装市场增速连年攀升,2017年市场规模达1796亿元,同比增长14.3%。于是在中国童装之都——湖州织里镇,便催生了“童模”这个新兴行当。
11月25日下午,一场超级童模大赛半决赛正在织里童装设计中心举行。近百名小童模依次排队走T台、秀猫步。童模们在T台上大放异彩,他们的父母在台下翘首以盼。
在织里镇,每周都有这样的童模大赛、发布会等童模选拔活动。织里汇集了童装类企业1.3万余家,童装销量雄冠全国。如此辉煌的业绩得益于织里童装厂商营销手段的创新——借“童模”来提升织里童装的品牌和销量。近年来,童装厂商花大钱雇请这些小童模们为品牌代言,效果奇好,织里镇应运而生了大量的童模队伍。
织里的童模以外地的“童漂”居多,有的是因为从小长得俊俏可爱,不用怎么培训,就“入职”童模行当;而更多的则是在培训机构经过严格培训后才“出道”的。他们一般都由自己的父母担当经纪人,父母会先放弃自己的工作,陪着孩子在织里镇上租房住下来,然后参加培训。当孩子练到在各种场合下都不怯场,气质也有明显提升时,便可接受童装厂商的挑选。此时的孩子,奔走在各个摄影基地和发布会场,不停地发照片、拍视频、与粉丝互动,孩子很辛苦,父母也同样不轻松。
虽然“双十一”已过,织里镇一家摄影基地依然繁忙。在这里同场拍片的童模约有40多个,孩子们摆姿势、拗造型、做表情,井然有序,他们每隔几分钟就要更换一套衣服,一般有经验的童模一小时可以拍16套衣服,平均每套不到4分钟,常常从早上10点拍到晚上8点。据了解,年龄在3到6岁之间,身高在100公分左右的童模最受厂商欢迎。
现在许多中小童装企业主都越来越注重品牌推广和宣传,“明星效应”拉高了整个行业的价格,因此,走红的童模变得炙手可热。童模这一行竞争很激烈,童模走不走红,主要看孩子的颜值,以及父母的经纪。但孩子一旦走红,收入是很可观的,每个月“进账”好几万元也不足为奇。
二胎政策放开后,带来了两大变化,一是儿童人数的增长让童装产业发展迅猛;二是让家长增加了对幼儿兴趣教育的投入。织里作为中国童装之都,除了出现了大量的童模,也催生了童模培训机构和儿童摄影机构,三者共同搭建面向童装厂商的合作平台。
3年前朱惠利在织里开办了一所童模培训学校,目前开设有初级、中级、高级班,在校孩子有200多人。尽管培训费价格不菲,但一开班仍爆满。在织里,类似这样的童模培训机构有十多家。
在织里参加各种童模培训的孩子足有上千人,这些孩子要想在童模行业发展,除了培训,还需要参加各种童模大赛,这过程中最离不开的便是摄影和摄像。毕竟,只有让高超的摄影师将童模们最靓丽的瞬间定格下来,才能最终敲开童装厂商的大门,才能在这个行业中崭露头角。如今在织里,各种儿童摄影机构遍布街头。
那么,童模的家长又是如何理性地看待孩子成长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今年11岁的谷歌,在童模圈“出道”已有7年,虽然忙着做童模,但谷歌读书成绩很优异,在学校里还担任班长、中队长。谷歌的母亲鲍女士认为,在与做童模相比,他觉得孩子的成长更为重要。但也有一些家长十分功利,一心让孩子走秀赚快钱,这些家长送孩子到培训机构一张口就会问学多长时间可以“接单”。
织里童模业的现状,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有专家认为,目前织里的童模行业并不成熟,不经过专业经纪公司,单凭父母的打理,童模利益无法得到切实保护;也有专家称,培养孩子成为童模、童星,虽有利于培养孩子对美的认知,但如果牺牲孩子的学习,就得不偿失了;当地童装商会会长杨建平也表示,童模作为童装产业不可或缺的一环,市场应当加以正确引领,童模、童星的培养、成长与保护必须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