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分享微博 分享微信 回到顶部

责任编辑:马俊岩 SN112

站在历史节点上的邓小平

2014.08.19 17:59:41
1 / 33
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出生在四川广安牌坊村,距今110年。邓小平一生波澜壮阔、三起三落,被誉为“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20世纪中国的所有砥砺和磨难,他都经历过。历史塑造了邓小平,邓小平也影响和改变了中国。

站在历史节点上的邓小平

文|刘晨光

  中国改革经常面临这样一个质疑,即它更多地只是一场经济改革,在政治改革方面乏善可陈。这无疑是一种偏见,源于某种预先设定的先验政治图景。特别是在实行民主方面,似乎只要没有进行大范围、高层次的选举,就称不上真正的民主。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其实非常注重政治建设。在总结改革初期的经验时,他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内政策最重大的无非两条,一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二是经济上进行改革,同时相应地进行社会其他领域的改革。与此相应,他眼中的国家建设目标也是两方面,一是政治上建立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二是经济上一心一意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合起来,就是他常说的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可以说,邓小平所理解的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的核心关键词就是民主。

  在改革开放前,邓小平对民主已有自己的看法,即对民主采取一种功能性的理解,认为中国共产党应该发扬民主作风,多听取人民群众、民主党派和非党人士各方面的意见,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接受他们的监督,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当然,这也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民主的原初理解。不过,邓小平有两个观点非常值得注意,一是主张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制度化,二是以“小民主”(出气)消解“大民主”(闹事)。可惜这两方面都没有做好,未能防止“文革”的发生。

  新时期邓小平的民主思想更加深刻丰富了,首先即出于对“文革”的痛彻反思。在他看来,“文革”根本就不是搞民主,而是无政府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恶性发作。非要说是“民主”的话,“文革”也只是他向来警惕的“大民主”,原以为把群众发动起来就能解决问题,结果却酿成一场无法无天的内战。此外,邓小平也透彻地看到,“文革”虽然打着反封建的口号,其实仍受到几千年封建因素的影响,比如“个人迷信、家长制或家长作风”。正是在此反思的基础上,他提出要从改革制度着手来避免类似悲剧的再度发生。因此,邓小平的民主思想与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密切相连。

  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是一份具有标志性和指导性的经典文献,此后他就常常谈论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在他看来,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就不能适应形势,就必然会阻碍经济体制改革,拖经济发展的后腿。言下之意,在经济基础进行改革的同时,上层建筑也必须同时进行改革,以利于生产力的快速顺利发展。另一篇经典文献《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汇集了1986年邓小平的四次谈话节录,每次都说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或目标,其内容稍有差异,总结一下,基本意思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

  不过,发展民主或可说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但却不是唯一目标。在邓小平看来,摆脱经济落后状况、实现国家富强才是进行改革的主要战略目标,政治体制改革要服务于它,发展民主也同样如此。因此,当社会政治现实发生一定的变化,比如经济和刑事犯罪活动猖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泛滥,乃至有发生“大民主”的动乱趋势时,邓小平便强调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民主与法制、民主与党的领导的统一。

  在以上四对关系中,民主与法制的齐头并进是邓小平强调最多的。在1987年会见美国总统吉米 卡特时,他也指出,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民主和法制。一方面,这是基于对“文革”期间法制扫地之后果的反思;另一方面,这也是源于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事实上,在经济改革不断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经济与刑事方面的犯罪以及党政干部的腐败案件不断增多,而伴随对外开放涌入的各种西方思想和生活习惯也使社会人心发生变化,以致不满累积起来暗潮涌动,甚至出现了一些乱象。这都需要突出法制的权威。

  总之,保持最基本的社会稳定与政治秩序,是邓小平能接受的底线。在政治上,他一直都强调“四个坚持”,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特别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道路。而在后来,他更是直截了当地表示,“稳定压倒一切”。他对于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区分,也应该从“中国不能乱”所蕴含的责任伦理去理解。

  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邓小平既是当代中国的改革者,也是当代中国的立法者,那么,他有没有自己想要建立的理想政治图景呢?不难发现,他时常强调的一种理想政治图景来自毛泽东,即后者在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中所说的,“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邓小平更精练地把这一理想政治局面总结为“安定团结生动活泼”。

  正是出于保持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需要,无论是政治体制改革,还是民主建设,都要“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但问题在于,未来应向何方前进呢?1987年4月16日,在会见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的全体委员时,邓小平说了这样一段具有预言性质的话:“大陆在下个世纪,经过半个世纪以后可以实行普选。现在我们县级以上实行的是间接选举,县级和县级以下的基层才是直接选举。因为我们有十亿人口,人民的文化素质也不够,普遍实行直接选举的条件不成熟。”伟人注定会给后人留下争论的空间与选择的余地。

栏目编辑|马俊岩 实习生|王诗宇

新浪图片

新浪图片

温暖而开放的图片平台

看见

看见

新浪图片品牌栏目《看见》

马俊岩

马俊岩

新浪图片频道编辑

161条评论|11,097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毛头粑粑新浪网友
邓对于改革开放的功勋 彪炳史册
2014-8-20 08:12举报566回复
慬思陈小兵新浪网友
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条适合中国发展之路!
2014-8-20 08:33举报475回复
真言2002新浪网友
这是一篇相当务实的文章,中国主流媒体少有的全面、客观、理性
2014-8-20 09:24举报447回复
最新评论
手机用户新浪网友
一代伟人!!!!
2014-11-12 00:16举报3回复
用户5266613549新浪网友
做一个时代的清醒者压力是非常大的,而能做的事情总要考虑到很多。
2014-10-20 12:21举报7回复
XIAO密封1988新浪网友
他是我们国家的开拓者;值得永远敬畏的领导人。
2014-10-8 09:46举报7回复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账号,请直接登录
请用最新版微博客户端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