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4日,47名京疆学院医学专业的学员将离开北京,在新疆和田地区各基层卫生院上岗。临别时,学员在教室留下手印墙。在新浪图片支持下,摄影师回访了17名维吾尔医生。
图/文 陈杰 新京报
摄影手记:不一样的南疆
今年5月份开始,我在北京走访了首都师范大学京疆学院第4批医学专业学员。这批学员共48人,其中有47人是维吾尔族人,他们均是来自于北京援建对口支援的新疆和田地区。
7月初,他们结束两年的北京学习生活,返回故乡和田。9月初,这些学员陆续走上工作岗位,绝大多数补充到最基层的镇乡和社区卫生院。那么,他们就业后怎样呢?在新浪图片拍摄基金的支持下,我决定11月初去回访他们。由于学员们回乡后,手机都换成了本地号,绝大多数学员联系不上,惟一没有中断联系的,是我的维吾尔族好朋友阿不力克木,能不能找更多的学员我很忐忑。
为了获得更真实的体验,我决定不借助任何机构的资源,只身前往寻找他们。在去之前,很多朋友对我说,那边针对汉族人的暴力事件频发,太危险,要千万注意安全。
阿不力克木:在和田,至于安全,你听到的和你体验的肯定不一样
11月4日我飞抵和田,在机场迎接我的是阿不力克木和他的好朋友,另一个学员赛迪尔丁,他们用拥抱欢迎我的到来。阿不力克木说,学员们分布在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和洛浦县,大部分在镇、乡和社区卫生院,找到他们不是很难。他说,我尽量陪你一起找,要是实在走不开,可以在一个县找一个同学负责带你找。至于安全,他说,你放心,你听到的和你体验的肯定不一样。
在阿不力克木的担保下,我在和田市租了辆越野车,自驾走访。23岁的阿不力克木家住和田市中心,他所在单位是离和田市约30公里远的和田县英阿瓦提乡,平时他在市区花7元和其他住在市区的同事拼车上班,他所在的乡大约有1万村民,全部是维吾尔族人。
当天晚上是阿不力克木夜班,我决定跟随他去走访。阿不力克木所在卫生院在乡中心区域,医院是两排陈旧的平房中间夹着几百平米大的院子,医院十几个病房,病床大多锈迹斑斑,病房内灯光昏暗,入住的都是当地维吾尔族病人。阿不力克木说,医院病房紧张,设施落后,连被单都紧缺,一些本应住院,但病情相对较轻的病人,晚上只能让其回家休息,白天再来医院继续治疗。
阿不力克木值夜班,除了接诊急症病人外,还随时应对住院病人的突发事件,从10点到次日凌晨3点,他接诊了附近村里的2个年老的病人,几乎每隔20分钟就有一次住院病人的求助。
他分管13个床位,每一个病人的病情他都心中有数。“如果遇到难题,卫生院的医生都不能解决,他就会通过电话或传真,向当年在北京临床实习的石景山医院的各科室专家请教。”他说“北京的专家非常重视他们的请求,会非常详细的给他做病理分析和提出治疗方案。”
凌晨3点,我准备返回和田市内的酒店,阿不力克木在确认我能认得返程的路后,告诉我,路上不会有事,你仔细开车,到酒店电话我。乡村公路多数没有路灯,我凭着记忆,走过十几公里漆黑的道路,摸到国道,40多分钟后顺利到达酒店。
吾吉玛合木提:在和田,医生是最受尊敬的职业
6日,连续上了两天夜班的阿不力克木给我打来电话,他说10点半和科室主任及其他医生集体查完房,就下班了,然后跟我汇合,陪我去找分到其他卫生院的学员。我接上他,前往60公里远的墨玉县扎瓦镇卫生院,他已打听到,那里分配了2个学员,是阿依古丽和吾吉玛合木提。
在扎瓦镇卫生院,我们见到了阿依古丽,她说,吾吉玛合木提刚出发到8公里外的呜尔其村巡诊去了,村里有几个长年患有痼疾的老年患者,镇卫生院的医生会定期到这些患者家巡诊。阿依古丽帮我们电话联系到吾吉玛合木提,随后我们和吾吉玛合木提在村口会合。
巡诊前,吾吉玛合木提和卫生员先换上白大褂,他说,不管在哪个村巡诊,只要是这身白大褂,任何村民都会热情的向他们打招呼。否则会用对于陌生人,他们会用疑虑的眼神看着你。
巡诊的首个对象是75岁的艾孜吐拉老人,踏着积满厚厚灰层的小道,走了大约200多米,就是村子的另一头。来到老人家中,吾吉玛合木提把老人扶上坐垫,和他坐在一起,量完血压,抽完血,问了问老人身体状况,吾吉玛合木提提出了一些建议,然后起身告辞到,老人一下子拽住他的衣袖,执意要他吃些东西再走。
吾吉玛合木提说,在和田,不管是哪里,医生是最受尊敬的职业,其他地方的医生也一样,每次到乡里巡诊,村民就会请他们坐家里最尊贵客人的位置,把家里最好吃的水果和自己做的馕拿出来招待医生。
希尔艾力:在和田,父母老了,子女们都会争着照顾他们
走访完吾吉玛合木提后,我们作别。大概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在阿不力木克的带领下,来到墨玉县奎亚镇卫生院,24岁的希尔艾力和另外2个同学被分在这里。希尔艾力任住院医师,新疆班的同学说他是班里脑子最好使的人,在北京学习期间,为了更好的学习和与老师近距离交流专业问题,希尔艾力请求老师把他安排在第一排。
希尔艾力家住墨玉县城,距离上班的卫生院大约有50多公里,每天,他自己开车上下班,他和70多岁的奶奶住在一起,除了上班,下班和节假日他都陪着奶奶。希尔艾力对我说,在和田,奶奶、父母老了,子女们都会争着照顾他们,孩子为了老人的安康,甚至可以放弃所有的工作,能争取到照顾老人的机会,是非常幸福的。他说,他一直不明白内地很多成家立业的孩子,不仅不主动照顾老人,还言语冲撞,极为不敬,这在维吾尔族文化里是无法接受的。
阿不力克木:朋友,我们会一直帮助你,体会维吾尔族文化
6天自驾走访,或有学员陪同,或根据导航,到达了十几个乡镇,很多次都是问当地的维吾尔族居民,虽然他们很少有人会说汉语,但是,总能够热情地为我指路。几天的走访,和学员与维吾尔族乡亲交往,每天都在他们快乐的情绪里度过,起初的恐惧心理,消失无踪,临别,竟然有些不舍。
我告诉阿不力克木,我还会再来,我将来用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以这些学员成长为脉络,纪录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深入体会维吾尔族文化,他说“朋友,我们会一直帮助你。”
编辑:三人禾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