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漂时装梦

摄影 | 郭浩忠 编辑 | 秦翼 新浪图片出品

在香港,很多前来寻梦的内地人被称作“港漂”。丹阳,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她来自北京,在香港毕业后,怀揣着成为时装设计师的梦想,在高消费的香港,边做兼职,边等待机会。

港漂时装梦

  图/文 郭浩忠

  在香港,有一群来自内地的学生,怀揣着服装设计师的梦想在这里学习。但毕业后,直面激烈的竞争坏境,曾经的梦想又变得非常易碎。有的人仍然坚守着梦想,在高消费的香港,边做兼职,边等待着机会;有的人选择从事与时装相关的行业,一步一步向梦想进发。

  2013年,从香港理工大学服装设计系毕业后,丹阳很幸运地找到了一份零售业的全职工作,在一家售价高昂的北欧家具代理店做店长助理。生活规律后,她开始利用空余时间追逐自己的时装梦:环保时尚。同年,也是Mia,丹阳的最好朋友,毕业后直面社会的一年。Mia拥有灵敏的时尚触觉,和比丹阳更开放的生活态度和性格。最终,她成为了外国某时装杂志的记者。两人在同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以不同的方法,追逐自己的时装梦。

  丹阳,兼职的同时追梦

  丹阳2009年来到香港求学。初到香港,很多香港学生会问她:“为什么来香港读大学?为什么学时装设计?”那时的她会说:“香港有国际化视野,而且有很多机遇,挺适合学习设计的。”别人又会问:“北京也有啊?”当时的她感到苦恼,觉得这是最难回答的问题。现在,她依然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不过在她眼里,香港的多元文化和国际化视野,依旧是香港独特的优势。

  毕业后,丹阳获得了香港政府发给内地毕业生的一年工作签证。刚刚毕业时,她也曾尝试寻找服装设计师的工作,但未成功。虽然这个行业在香港就业不错,但企业对服装设计师的工作经验十分看重,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一般从助理服装设计的工作开始。

  在工作中,丹阳的客人和同事,都以香港人和外国人为主,所以工作时间她基本说的都是粤语和英文,这让她的语言能力提高不少,也开始懂得了一些当地俚语,渐渐融入这个社会。然而,家具店找到了新的香港同事顶替了她的职位,离职前,丹阳表示,如果需要帮忙,她还可以回去兼职。

  Mia,追梦的前提是生存问题

  Mia,则过着与丹阳完全不同的生活模式。Mia是个特别独立的女孩子,离家愈远愈高兴。在香港读书时,结识了现在的男朋友,他们两人在中环的唐楼租了一个小单间。记者的工作,让Mia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国际知名的设计师。很多时候,她也想像丹阳一样,做个自由设计师,但她自觉性格懒惰,如果没有正经工作,根本不可能在高消费的香港生存。

  港漂是为了体验生存,而不是生活

  丹阳认为,一直以来,香港的快节奏生活和令人窒息的压力,是很多港漂面临的最大挑战。但同时,香港独特的经济、文化条件,吸引着港漂在这里寻梦。如何适应在压力下生存,对丹阳来说还需要一段时间。“远离家乡出来锻炼,体验生存,而不仅是生活。”丹阳觉得,这才是自己港漂的真正原因。

  2014年8月,丹阳又回到了学校,这回她读的不是服装设计,而是设计实践硕士课程,这个课程偏向理科。班里的新同学都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曾经学习时尚的少之又少,她说,这下又要面临新的挑战了,得好好准备。今年是她来香港的第六个年头,但她微信上的位置信息一直是北京朝阳。她说在香港的种种经历让她觉得,这里的许多人都是旅居在港,暂时歇脚而已。

  编辑:三人禾羽

"摄氏2014"年度摄影师大典

(正在火热征稿,截止日期2015年3月15日)

参与方式: 新浪爱拍社区

如果您有悄悄话想告诉我们,欢迎私信@看见微博;
如果您也有故事想通过摄影的方式来讲述,欢迎来稿。
邮箱:sinaphoto@vip.sina.com

港漂时装梦

摄影:郭浩忠 编辑 | 秦翼     新浪图片出品 2014-11-26 16:58:10

1/35
  • 暮色下,香港理工大学文康大楼亮着灯,这里是一些内地学生来港追寻时装梦的首站地。香港时装界直接受国际风尚影响,又背靠内地制造资源,业界对设计师的需求量很大。香港理工大学服装系,每年都收到两三千份申请,争夺六百多个学士学位,尽管学位难拿,但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5%。

  • 丹阳,23岁,北京人,2009年来香港求学,去年从香港理工大学服装设计专业毕业,明年,她准备接着读硕士学位。毕业后,丹阳身边大部分同学都有了全职工作,只有她自己仍是兼职,同学间也很少有机会相聚。为了多认识些朋友,她有空就去教会参加活动,虽然她不是基督徒。

  • 丹阳获得了留港一年的工作签证,曾尝试寻找服装设计师的工作,但一直没能成功。服装行业在香港就业不错,但企业对服装设计师的工作经验要求十分看重。如今,在兼职工作的时间外,丹阳都会回到学校的设计工作室自习,为了考上设计实践硕士课程,她埋头苦练,直到晚上才回家。

  • 港漂时装圈是一个港漂时装设计师互相交流的平台,他们在这里相聚,和寄售自己的作品。这一天,丹阳获邀去参加新一季的时装开幕式,开幕式的主人是个来自深圳的港漂设计师。以前,丹阳只是从朋友口中听说过她,这天特意过来互相认识。

  • 尽管努力地画图设计,但考虑到制作成本问题,丹阳一直很少做成衣。2014年8月,在大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要出国留学,邀请丹阳为她设计一套服装带走,她们约在学校的工作室见面。商量后,丹阳决定做一件小礼服。在量身得到尺寸后,丹阳开始着手画图、制版。

  • 设计完成后,丹阳在市场选购布料。为了挑选一种质量较轻的粉红色布料,她花了不少时间在深水埗找寻。这几年,丹阳跟深水埗结了不解之缘, 每隔一段,丹阳就会来这儿与老板聊聊天,看看有无新面世的布料。这家布店的老板娘已经认得她了,俩人有说有笑。

  • 丹阳幸运地找到一份零售业工作,在一家售价高昂的北欧家具代理店做店长助理,她的收入终于能应付在香港生活的最基本需求,粤语和英文也在跟客人和同事沟通中变得成熟。现在丹阳能自然地和当地人聊天,前段时间丹阳没来上班,店铺对面的汽车维修工特地来关心一下。

  • 每隔几个月,丹阳都会回北京看望家人,顺便了解一下北京时装界的近况。每次办理签证手续都非常繁复,这常常让她感到懊恼。今年是她来香港的第六个年头,但她微信上的位置信息一直是北京朝阳。她说在香港的种种经历让她觉得,这里的许多人都是旅居在港,暂时歇脚而已。

  • 2014年8月25日晚上10点,丹阳在中环的酒吧街等好友Mia前来。毕业后,难得的朋友聚餐让她非常期待。丹阳说,酒吧街是很多外地游客消遣的地方,她不喜欢喝酒,除了约朋友相聚,一般都不会来这里。

  • Mia,23岁,贵阳人,丹阳的大学同班同学,是个特别独立的女孩,离家愈远愈高兴。她拥有敏感的时尚触觉,和与丹阳不同的生活态度,毕业后从事某外国时装杂志的编采工作。丹阳说,Mia可以算是她最好的朋友,虽然性格很不一样,对时装的看法也不相同,但她们互相欣赏对方。

  • 接近零点,酒吧里的音乐还没有停止的意思,Mia和丹阳彼此交换着时装界的最新信息。记者的工作,让Mia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国际知名时装设计师。闲聊中,Mia提起,她最近在研究珠宝设计,并点评了几个珠宝设计作品的优劣。

  • Mia特别不喜欢使用社交媒体,手机也仅仅用来打电话。拒绝成为低头族的她喜欢人与人真实的交流,这也是她选择了记者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 夜里12点过后,从酒吧出来,Mia邀请丹阳去自己的出租屋内喝茶。路上,Mia毫不客气地点评丹阳的最新设计作品。丹阳反击说,香港的时装行业已经定型,虽然这里的消费者有国际眼光,但真正购买的时候,他们的选择和几年前没什么不同。

  • 转过几个弯,两人走进了Mia家的楼道。为了方便上班,Mia跟男朋友一起租下了中环唐楼的一间顶层。平时Mia也喜欢请朋友到家中作客聊天,有时也会亮几个拿手的烧菜。

  • Mia的男朋友是个超级机车迷,除了机车外,他还喜欢收藏机车夹克。在他选择外套时,必定会询问女朋友Mia的意见,Mia会从服装的设计、用料、价格等等不同的角度跟他分析,两人在服装店里一待就是数小时。

  • 每到星期天,Mia就会跟男友一起在出租屋天台的水池玩水、晒日光浴。谈到未来,Mia表示,至少再在香港待上5年,一边上班一边学习。很多时候,她也想像丹阳一样,做个自由设计师,但她自觉性格懒惰,如果没有正经工作,根本不可能在高消费的香港生存。

  • Hans,中文名“汉子”,瑞典设计师,北京一家环保时尚品牌的创始人之一。丹阳在香港为他兼职期间,每周都会跟Hans视频联系,聊一聊香港环保时尚界的近况,汇报一下在香港走访环保时尚设计师的情况。

  • 2014年8月底,Hans带着自己的品牌来香港参加“亚洲欧美潮牌时装展”。Hans的设计哲学是:衣服的环保理念与美感、质感一样重要。一连几天的时装节活动,丹阳作为Hans在香港工作室的代表,始终陪在Hans身旁,做他的翻译,同时向他介绍香港。

  • 他们出席了各个时装酒会,不断为自己提倡的环保时尚项目进行宣传、寻求合作。现场来了不少国际知名的服装设计师,为了社交应酬,一向不喝酒的丹阳,在活动中也难免要喝一点。

  • 适逢中秋,时装展的场地里都挂满了灯笼。晚上9点,忙碌过后,丹阳和Hans趴在走廊上,看着灯笼放空。“远离家乡出来锻炼,体验生存,而不仅是生活。”丹阳觉得,这才是自己港漂的真正原因。明天,丹阳和Hans又将继续奔走在各个时装酒会上。

视频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