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波拳影

摄影 | 王丹穗 编辑 | 米杜 新浪图片出品

关于“格斗孤儿”恩波格斗队的争论仍在发酵中,恩波格斗队却悄然离开了风暴中心成都,去往四川藏区的小山城马尔康参加一场中日综合格斗比赛。“我们孩子可以靠拳头赢得荣誉,但却无法战胜人们对格斗的偏见。”恩波格斗总经理唐罗说。走进位于四川的恩波训练场,过滤掉铺面而来的夹杂着胶垫的汗水味,也不去看焦灼的格斗训练,这里看起来和一所普通的学校一样,留下的都是为梦想燃烧后的青春。

恩波拳影

                                                文/王丹穗

  在开了五个多小时的山路后,一早从成都出发的中巴车才终于摇摇晃晃的进了马尔康。马尔康中午的阳光很毒,毒的几乎让人睁不开眼,这让我想起了“马尔康”的藏语解释:火苗旺盛的地方。直到打上车后我还并不确定队员们在哪,但一问司机,他说当地人的男人几乎都知道,8月8日在这里,即将开始一场由武林风主办的中日MMA综合格斗比赛,而主要参赛的中国选手都来自恩波格斗,他们就住在山上的一家酒店。

  司机所说的酒店是一座位于半山腰上有藏族特色的建筑,酒店前面挂着很大的横幅,写着:欢迎恩波格斗入住酒店。早在比赛开始前的半个月,恩波格斗的参赛选手、教练、工作人员和孩子们就已经全部从成都来到了马尔康,为即将开始的比赛做准备。

  马尔康县城的平均海拔在2600米左右,但对于大部分从小在山区和藏地长大的选手们而言并不构成太大的问题。我问选择在这里举办赛事是否有考虑到选手们在地势上的优势,但恩波格斗的工作人员解释说:地点的选择有很多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看出资方,如果你有钱,想在哪里办比赛都可以。而作为格斗选手,就是要适应各种各样的情况,在哪里比赛都一样。

  一走进训练场就能闻到夹杂着汗水和胶垫的味道。三十多位选手们赤膊上阵,在节奏很快的外文歌曲中重复着往返跑、深蹲起、出拳收拳等准备动作。等选手们做完了准备训练,我拿着相机,穿梭满场两两一组,练习着实战互博的选手中间,一边小心翼翼地怕影响他们,一边又心惊胆战的害怕被误伤。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实战中MMA的格斗选手,置身其中,会有种身处战场的错觉,我被从各个方向传来的呐喊声覆盖,身边会忽然有人倒下,也会有人流血,但受伤的人总会以最快的速度调整状态,然后继续投入训练。

  恩波格斗训练场的墙壁上贴了一排选手们的照片,最小的只有七岁。“照片都是专门从城里洗好运来的,挂起来可以提升他们的自豪感。”格斗馆内的工作人员说。

  “格斗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格斗勇士是和平年代的英雄。”在格斗馆的墙上除了选手们的照片,还有用红字贴的这句话。每一位参加过职业比赛的格斗选手都会牢记自己的战绩,几胜几负就像是他们的名片,输了抱憾离场,但赢了就是英雄。

  欢呼、尖叫、助威、呐喊还有灯光与掌声都是MMA文化的一部分。在马尔康的格斗训练馆内时不时的也会“闯”进一些慕名而来的观众。队员们在训练的时候,有两位长相很清秀的藏族姑娘在门口徘徊了很久,然后小心翼翼的进场,坐在角落里默默的打量着选手们。

  她们看我走来便悄悄的向我打听,“你知不知道哪个是班玛夺基?他在网上很火的,据说很帅。”“我爸爸说那个苏木达尔基也很厉害,你知道他是哪一个吗?”姑娘们笑着问我,我也笑着回答,帮她们寻找着她们的偶像。

  姑娘们口中的班玛夺基今年18岁,藏族,因为家境不好,他在11岁的时候就来到了恩波格斗训练,是这一批参赛选手中最早进入恩波格斗的人。到现在为止他的赛绩是7站6胜1平。我第一次见他是在训练场内,他带着黑色的墨镜和耳机摇摆着入场,衣服很潮,在队员中显得很突出。在“格斗孤儿”的新闻播出前就已经有过几家媒体对他进行了专访。现在很多人都他叫“格斗小王子”,他已经有了一批自己的粉丝,在9号比赛结束后还要马上离开成都,去为参演任达华的一部电影做准备。

  在我快要离开的时候,班玛夺基再三叮嘱我一定要记得把他的照片发给他,他的粉丝们总催他,他就也只好来催我。

  本来看似顺利的采访,在我们见到恩波格斗负责人的时候戛然而止。

  恩波格斗总经理唐罗特意从成都赶来马尔康,一面协助警方的调查,一面应对着媒体们的采访。 “我们在做的是体育扶贫,很多人对综合格斗有偏见,但格斗却是这些孩子们的梦想,可以帮助他们走向外面的世界,甚至为国家争光。”说起孩子们,唐罗说之前媒体的采访已经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伤害,为了保护他们,现在暂时不接受媒体采访,一切等待官方定论。

  从马尔康回到成都,阴云天气显得很平和。恩波格斗的主训练馆位于成都郫县的一处农贸市场内,4000平米的训练场地因为空无一人而显得格外萧条。训练场内用来教授孩子们文化课的教室在两间奖杯荣誉室的中间,黑板上的课表也还没有擦去,孩子们每天在结束了上午的训练后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学习文化课和国学课。恩波格斗馆会请专门的老师来教孩子们文化课,而在国学课一栏的课表上也能看见恩波本人的名字。我不知道他们国学课的内容是什么,是关乎文化还是品德,但”仁、智、勇”、“诚信是金”几个字都被放的很大,悬挂在训练场的各个角落。

  从进入训练场的那一刻,就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一位专业的格斗选手是否需要从小就开始训练?我很担心高强度的训练对年纪过小的孩子而言是否有利。

  为了解答这个疑问我特意请教了一位从事MMA格斗10多年的选手,他很感谢我的问题,但却没有正面回答我的担忧,他说:“对于任何体育运动而言,最终都是精神与意志力的较量,技术和体能都可以在几年内达成,而搏击是对抗性很强的一种运动,所以精神与意志力才是核心。即使输了也不服,这种态度需要从小养成。”

  恩波格斗能教授给孩子们的文化知识很有限,也很难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标准,但他们将格斗文化带进了孩子们的生活,让他们在目所能及的地方看得见了一种可能。留住他们的不是恩波格斗,而是格斗本身,和格斗背后那个能成为英雄的梦。

  格斗或许本不该是成长路上的唯一选择,但对于这些出生贫寒的孩子来说,这是距离英雄最近的一条路。

欢迎联系我们

 

如果您有悄悄话想告诉我们,欢迎私信@看见微博;
如果您也有故事想通过摄影的方式来讲述,欢迎来稿。
邮箱:sinaphoto@vip.sina.com

《看见·看不见》新书已上市,讲述有力的图片故事。

恩波拳影

摄影:王丹穗 编辑 | 米杜     新浪图片出品 2017-08-09 17:34:55

1/35
  • 在开了五个多小时的山路后,从成都出发的中巴车才摇摇晃晃地进了马尔康。恩波格斗队早在比赛半个月前就来到了这座四川藏区的小山城。当地人的男人几乎都知道队员们的到来,半山腰上的酒店前面挂着很大的横幅,写着:欢迎恩波格斗入住酒店。

  • 每天下午三点开始,恩波格斗在马尔康的训练场都会被汗水和胶垫的味道充满。三十多位选手们赤膊上阵,置身其中,会有种身处战场的错觉:呐喊声从各个方向传来,身边会忽然有人倒下,也会有人流血,但受伤的人总会以最快的速度调整状态,然后继续投入训练。

  • “格斗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格斗勇士是和平年代的英雄。” 这是恩波格斗的箴言。为了激励选手们,拳馆特意从城里打印了李小龙的图片。李小龙被世界称为MMA格斗(即一种规则极为开放的竞技格斗)之父,也是众多格斗选手们心中的偶像。唐罗说,“格斗是这些孩子们的梦想,可以帮助他们走向外面的世界,甚至为国家争光。”

  • 训练馆内的黑板上记载着购买比赛门票的人名和金额,门票从80元、360元到1000多元。马尔康的人们期待着这场格斗赛,当地的一位出租车司机就是这项比赛的忠实电视直播观众,“阿坝州提到格斗就会想到黑水恩波”。格斗队的一些赞助费也是通过购买门票方式资助的,黑板上写的10万意味着“买了10万块钱的门票。”

  • “我们在做的是体育扶贫。”面对网上的质疑与攻击,恩波格斗总经理唐罗说。唐罗并不缺钱,他说:“自己和恩波(恩波格斗的总负责人)在很久以前就在一起合作做生意,因为挣了钱所以才想为中国的格斗事业做点什么。现在的恩波格斗馆主要还是靠其他的生意养着,但是现在生意也不如以前好做了。”

  • 唐罗口中的格斗馆位于成都郫县农贸市场内一栋4层楼的顶楼,是恩波格斗队的大本营所在。训练馆有4000平米,两个格斗专用铁笼,“铁笼在格斗选手心中并不意味着残忍,而是荣耀。” 一位格斗选手说。

  • 在教室旁边一间落满灰尘的小屋里,摆放着选手们在比赛中赢得的奖杯,然而这些奖杯只是荣誉室的冰山一角。因为摆放不下,被迫暂时放在了这里。格斗选手俄木学说,他为自己打拳而自豪,在家乡,他的同龄人多数在打工,如果打拳不受苦,就要出去打工。“打工不是一个男人该干的事。这很不酷。”

  • 格斗馆里摆着藏传佛教的佛龛,很多选手会在比赛前去佛龛拜一拜。但他们对藏传佛教的文化并没有很深的了解。

  • 一间上文化课用的教室,黑板上的课表还没有擦去。除了日常训练,恩波格斗负责着37个未成年孩子的文化课教育,俱乐部专门请了四位老师来教孩子们的数学和语文。恩波承认,现在他们很难达到正规学校义务教育的水平,但是孩子们想就近上学却又总是遇到政策上的限制。

  • 因为选手们比较调皮,教室里的课桌大部分都有所损伤,包裹在课桌外的封皮被撕开,里面涂鸦着各种各样的文字图案。

  • 除了文化课以外,选手们的课表上还有国学课内容。恩波也是国学课的教师之一,他很注重对于孩子们品德的塑造,所以总是会亲自给他们上课。

  • 国学课的内容大多是《弟子规》一类思想品德的课程,而“仁、智、勇”、“滴水穿石”等一些标语都被放的很大,悬挂在训练场的各个角落。

  • 所有的选手都住在训练馆旁边二层小楼里,因为选手们外出训练,所以大门紧闭。

  • 格斗馆里选手们用来换衣服的柜子大多老旧生锈,有些连门都掉了。

  • 站在恩波格斗馆向下望去,放眼周围只有农贸市场的大棚。这里离成都市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平时选手们很少自己出去,只在周末的时候一起坐车进城,看看电影吃点好的。

  • “干爹(恩波)把我们养这么大。如果不在这儿打拳的话,肯定就回家干活了。”选手斑马夺基说,“这么多孩子喜欢这里,凭什么让他们走。” 也许,留住少年拳手的不是“恩波”,而是格斗本身,是能成为英雄的梦。格斗或许本不该是成长路上的唯一选择,但对于这些出生贫寒的孩子来说,这是距离英雄最近的一条路。

视频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