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周岁

摄影 | 工人日报 王伟伟 编辑 | 米杜 新浪图片出品

距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成立,已整整一周年;这个出生在雄安的小婴儿王雄安,也即将迎来自己的周岁生日。这一年,王雄安学会了爬行,过不了多久,又将迎来自己的第一次站立与行走。而作为比肩深圳和上海浦东的新区,雄安这一年也渐渐步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在飞速建设的钢筋混凝土之外,雄安当地人这一年发生了什么。摄影师走访了雄安的七家人,记录了他们的变化。

雄安周岁

                                           文/工人日报 王伟伟

找个工资高点的活儿

  雄安新区成立两个月时,王福军给刚出生的儿子取名为王雄安。为了纪念这一千年大计的落地,王福军并没有按照家里的“永”字辈给孩子取名。他期盼着自己的孩子能伴随着雄安新区的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想孩子能过得比我们更幸福些。”

  40岁的王福军是雄安新区雄县的一个地道的农民,家里种着四亩半的田地,农忙一过他就得出去找活儿干,一家人的开销全指着他一个人。小雄安出生那天,远在40公里外打工的王福军是打车赶往医院的,这也是他为数不多的一次打车。

  伴随着孩子出生的喜悦,王福军的烦恼也一并而来。自打孩子出生后,王福军打工的地点也尽量选择在县城周边,但收入却比以前少了许多。“看病钱、奶粉钱就是大几百的花销。”王福军说,“自己现在能拿出来的钱只有1000多元。”

  新区成立一年来,受相关政策的影响,不少工地和工厂都停工了,王福军能接到的活儿也比以前少了许多。他每天一睁眼,最大的期待就是能找个工资高点的活儿干着。王福军希望未来随着雄安新区各项工程的落地,自己找活儿的路子能够多一些,给孩子们“挣”一个更好的生活条件。

想得比以前更大胆

  “快,准备20箱咸鸭蛋!”家住安新县的王二猛和父亲在白洋淀里放完鸬鹚后,接到了一个建筑单位的电话——需要20箱咸鸭蛋并希望尽快送到。

  “对方是来白洋淀旅游时认识的。”顾不得和妻子解释,他放下碗筷急忙赶往仓库备货,不到一个小时,他就将20箱咸鸭蛋送到了目的地。他还不忘在朋友圈里发视频,借着这家建筑单位的名气来推广自家的咸鸭蛋。这一年来,王二猛借着雄安新区的名气,将自家的土特产网店经营得有声有色。

  与经营网店相比,王二猛更在意的是驯养鸬鹚手艺的传承。“在这360多平方公里的白洋淀里,年轻人就我一个懂得驯养鸬鹚。”每天上午他都会和父亲一起去放鸬鹚,为此他专门开通了直播号,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这项手艺。

  “我希望借助雄安新区的名气和白洋淀的旅游优势,把驯养鸬鹚的手艺申请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年来,王二猛想得也比以前更大胆了,“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此前,王二猛也像许多没有走出去的年轻人一样,觉得“生活中没有一点波澜”。这一年,他真切感受了一把“波澜”。“来新区的外地人多了,每天通过手机都能看到有关新区的消息。”从新区规划建设到生态环境保护,从企业投资动态到新区人口规划,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王二猛都熟悉于心,“这些信息里都蕴藏着机遇与挑战。”

小旅馆不够住喽

  一年前,河北容城县的奥威路还是一条普通的县城马路,但现在马路两侧林立起不少央企的牌子。这一年,近30家央企将临街的房子一栋栋租下,当作驻扎在新区的临时总部,这里也因此被当地人称为“央企路”。

  与“央企路”相邻的一条商贸街内,59岁的商双六和老伴正坐在小旅馆的大厅里享受着下午的阳光。这间总面积83平方米的商用房是商双六三年前买下的,一直空着。2017年12月,看着街边逐渐多起来的央企广告牌,嗅觉灵敏的他将这里改造成了小旅馆,每晚50元,“容城现在的外地人都快赶上本地人了,咱这小旅馆都不够住喽!”

  商双六原是东北一家国营木材厂的工人,上世纪90年代下岗后回到容城成为一名客车司机。2007年,随着中国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商双六看到了商机,他和妻子在容城成立了物流公司。

  说起新区的成立,已从中获益的商双六显得很激动,“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啊!”新区成立的这一年来,商双六明显感觉自家的物流比以往繁忙了许多,“都是大件,好多都是装修材料,一天尽往工地送货了。”

  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商双六正琢磨着要在原来物流业务的基础上开一个集货中心,提高货物的转运效率。商双六的决策并非没有道理,据报道,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中提出“要构建高效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这无疑会给当地的物流企业带来新的商机。

  “如果说新区刚成立时大家是疯狂和惊喜的话,那么现在则是平静与等待,说不定哪天一个政策的出台又能让大家疯狂起来。”商双六说。

欢迎联系我们

 

如果您有悄悄话想告诉我们,欢迎私信@看见微博;
如果您也有故事想通过摄影的方式来讲述,欢迎来稿。
邮箱:sinaphoto@vip.sina.com

《看见·看不见》新书已上市,讲述有力的图片故事。

雄安周岁

摄影:工人日报 王伟伟 编辑 | 米杜     新浪图片出品 2018-03-31 10:11:41

1/35
  • 2017年5月30日,雄安新区成立两个月后,雄县的王福军(右)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孩子。为了纪念雄安新区的成立,他给孩子取名王雄安。王福军一家都是农民,自己常年在外打工,一家人的开销全靠他一个人。如今,这个干了半辈子苦力的40岁男人,也成了朋友圈里的“晒娃党”。

  • 王雄安是个早产儿,孕周只有34周,出生时体重为4斤4两。按照王家的取名规矩,王雄安应该是“永”字辈,但执拗的王福军没有按常理取名,“新区成立了,新区的老百姓也应该有新气象。”王福军期待王雄安能伴随雄安新区的发展,给他们家带来新的希望。

  • 2018年3月28日,即将年满一周岁的王雄安已经学会爬了。王雄安出生后,为了更好地照顾家里人,王福军只在县城周边打工,但受相关政策的影响,不少工地和工厂都停工了,王福军能接到的活儿比以前少了,收入也就少了许多。眼下一家人的开销成了难题,“希望随着新区各项工程落地,自己找活儿的路子能够多一些,好给孩子们一个更好的生活条件。”

  • 20多年前,梁悦军与容城县人张丽萍结婚。老家在河北承德山区的他,结婚后就搬到了容城县生活,一直务农。2017年4月1日,梁悦军的朋友圈被“雄安新区成立”的消息刷屏,他立刻想到了自己的户籍还一直没有办理迁移。

  • 2017年4月5日,新区成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一大早,梁悦军就拿着自己的结婚证、身份证和多年前的户口迁移证,前往派出所了解情况。因为时间久远,他的户口迁移证已经失效,得先回到村委会开证明,才能落户在雄安新区。当天,像梁悦军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平时一天也就五、六个办户籍的,”派出所的民警说,“而5日上午就有五、六十人。”

  • 2018年3月27日,梁悦军在地里给小麦浇水,身后的高铁呼啸而过。“听说我们村要拆迁,我们也要变成城里人了,再也不用种地了。”虽然拆迁的消息只是道听途说,没有确切来源,但梁悦军还是希望能够尽快结束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 王二猛,安新县人,在白洋淀经营土特产,旅游旺季顺便拉一些游客。新区成立当天,王二猛在朋友圈里表达了担忧,“是好还是坏啊?”可第二天,他就从游客的交谈中感觉到,这次新区成立要比十年前白洋淀被评为5A级风景区“来头更大”。

  • 2017年“双十一”的临近,王二猛正忙着准备要发送的快递包裹。新区成立一个月后,王二猛果断将自家咸鸭蛋的出产地从“白洋淀”改为“雄安新区”,销量立刻暴涨。双十一前,他家的咸鸭蛋和荷叶茶更是被全部预订完。一年下来,他的月收入从2000多元增长到5000多元。

  • 平日里,王二猛一边经营着自己的土特产店,一边和父亲在白洋淀里放鸬鹚。现在,他还玩起了手机直播,专门直播驯养鸬鹚,“在这360多平方公里的白洋淀里,年轻人就我一个人懂得驯养鸬鹚。我想把父亲驯养鸬鹚的手艺传承下去,把这门手艺申请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一年来,王二猛想得比以前更大胆了,“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 商双六今年56岁,容城县人,90年代从东北一家国营木材厂下岗后,回到容城县做了一名客车司机。2007年,他又和妻子一起做起了物流生意。新区成立当天,商双六在朋友圈转发了“雄安新区成立”的消息,“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啊!”

  • 雄安新区成立当天,商双六就笃定自己的物流生意一定会越做越大,便开始招聘司机,拓展业务。半年后,在近30家央企临时总部的驻扎地——“央企路”不远处,嗅觉灵敏的商双六又不顾家人的反对,开了家小旅馆,每晚50元,主要客户群体是来容城找工作的外地人。

  • 2018年3月25日,商双六和老伴正坐在小旅馆内整理房间。“容城的外地人都快赶上本地人了,咱这小旅馆都不够住咧!”看着进进出出的旅客,商双六和老伴笑道。这几天,商双六又开始四处找地方,琢磨着要在原来物流业务的基础上,开一个集货中心。

  • 阴金华(左),容城县人,她和丈夫都在容城县城上班,儿子今年读高二。新区成立当天,阴金华和朋友们的群聊记录里,大家都在关心房价会不会上涨,而她并不感兴趣,她内心考虑最多的还是儿子以后能不能在家门口上大学。

  • 2017年4月5日,阴金华早早地来到厂区,“今天是我第一天在雄安新区工作。”1997年初中毕业后,阴金华开始在当地一家服装厂上班,20年间,从一名普通的流水线工人成长为技术部门的负责人。新区成立给这里的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不过对阴金华来说,即将面对高考的儿子才是她这一年生活的全部。

  • 2018年3月25日,正上高二的儿子下自习回到家里后,阴金华给儿子倒了一杯水。以前,阴金华也曾希望儿子大学毕业后,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找个好点的工作留在那里,但雄安新区成立后,她的想法也不一样了,“毕业后,如果能在新区找个稳定的工作,就更好了。”

  • 刘新年(右)是河南周口人,在得知雄安新区成立的消息后,便按捺不住了。2017年4月,通过朋友介绍,他来到了雄县的一家日化企业做技术员。到这里不久,许多河南同乡和工友会也开始向他咨询用工情况,他就关注了雄安有关的公众号,帮他们介绍工作机会。

  • 2017年11月,刘新年巡视完厂区后便回到住所玩手机。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稳定的收入,让他感到满足,只是和在老家的妻子分居两地,不免有些寂寞。17年年底,刘新年便向公司申请,将妻子接来了雄安,负责厂区职工的一日三餐。

  • 2018年3月27日,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刘新年和妻子在一起吃饭。夫妻二人已熟悉了当地的生活,也与周围的邻居很熟络。在厂区里,夫妻二人考取了好几个从业资格证。虽然雄安新区的户籍政策尚不明朗,但夫妻俩希望多积累些资历,为未来留在这里增加可能。

  • 39岁的蔡日亮是广东一家板材厂的职工。2018年3月份,他被企业派驻到雄安,参与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出发当天,他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火车票,“第一次到新区,很期待。”

  • 来雄安的第一张火车票,蔡日亮本来是要交给公司财务报销的,但他觉得这是一份值得珍藏的纪念,就把这张火车票留在了身边。来到雄安后,蔡日亮最大的感觉就是物价便宜,十几块钱就能饱饱地吃一顿。“这里的人也很朴实。”前两天,他感冒发烧,旅馆的老板嘘寒问暖,还请他喝茶聊天,“出门在外,好久没有这种感受了。”

  • 2018年3月26日晚上,蔡日亮在卫生间的镜子前刮胡子。在这里工作了半个月后,他明天又得回到广东,将雄安的情况反馈给总部,并沟通接下来的工程事项,“以后这种两头跑的日子将成为常态。”而他所在的企业也在考虑,如果政策允许,或许会在雄安或周边的区域投资建厂。

  • 2018年3月26日,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主体结构全部完工。想到未来,做物流生意的商双六满怀信心,“如果说新区刚成立时,大家是一种疯狂和惊喜的话,那么大家现在则是一种平静与等待,等待哪天一个政策的出台,又能让大家疯狂起来。”

视频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