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对当代女性来说,似乎越来越不是一个必选项。据民政部数据,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结婚人数301.7万对,同比下降5.7%,与五年前相比更是下降了29.54%。晚婚、不婚等现象越来越常见,不少女性更是过着独居的生活。这是四名女性独居的故事,她们有的已经独居很久,有的刚开始体验独居生活,无论恋爱与否,她们都更愿意一个人生活。
文/青樾
不是小公寓,也不是阴面的大公寓,也不是哪一个男人的房子,也不是爸爸的,是完完全全我自己的。那里有我的前廊,我的枕头,我漂亮的紫色矮牵牛。我的书和我的故事。我的两只等在床边的鞋。不用和谁去作对。没有别人扔下的垃圾要拾起。只是一所寂静如雪的房子,一个自己归去的空间,洁净如同诗笔未落的纸。
--《芒果街上的小屋》
“成年人,应该有空间自主权”
2017年,我结束了一段6年同居的亲密关系,开始直面独居的状态,并尝试着自己一个人开展生活。如果不是这个契机,我可能都不会意识到独居是一个问题,是一种趋势,甚至是一种存在状态。尤其是当我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审视独居时,我看到的是远超过话题之外的女性成长故事,和时代发展洪流中正在不断壮大的女性力量。
在即将告别2017年的跨年通宵聚会上,我的朋友禾木已经将自己位于顶层可以俯瞰东二环辉煌迷离夜景的房间布置得接近完美了。从近门处的麻编脚垫,到深绿色的编织地毯,再到木色的家具,还有那些盛满了朋友们各自从家里带来的食物的质朴碗碟,都洋溢着一种自然简洁的风格。在这样的空间里席地而坐或靠墙而站,接近自然的色调和温暖的烛光都会使人放松。
朋友们一个个出场,禾木在厨房和客厅间来回张罗着,完全一副胸有成竹的女主人的样子,忙碌却淡定,朋友和他们带来的食物都得到了妥当的安置。大家三三两两地聊着天,不时迸发出细碎的笑声。当朋友们都到齐了,食物也都上桌摆好,大家互相碰了手中的酒杯,为彼此送出新年祝福。
禾木刚刚开始她的独居生活不久,“其实,拥有属于自己的物理空间是很重要的”,她说,这是我们为这个话题做调查前的第一次碰面时,她就反复强调的。“可能因为我喜欢琢磨空间设计,对“空间”很敏感。不论是独居还是同居,拥有一定的空间自主权、设计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两个人分享的空间,也一定要在前期充分沟通彼此的空间规划和期待,并且拥有一些专属空间。”我一直点头表示同意,我们都认同做为一个成年人,应该拥有自己所处空间的自主权,即便是在亲密关系中。
“要有钱,还要有自己的房间”
很多时候,女性是从一种同居关系直接进入到另外一种同居关系,也许是从父母的家庭走入自己组建的家庭,也许是从学校或合租的集体生活走入家庭,在这个过程中女性很少有独居的体验。
但随着都市女性对事业投入的精力增加,婚育年龄的相对延后,这样的衔接变得不再那么紧凑。很多处在25到35岁年龄的女性选择不急着结婚,而当她们的经济实力足以独自承担一个完整的居住空间时,独居生活就生发了出来。而我认为,独居是女性独立的一种体现,相应地独居生活也恰好为个体把握自己独立性创造了最好的机会。
除了亲密关系,女性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做那些真正热爱的事,追求事业的发展,同样可以为她们带来极大的成就感和自我实现。而且更多的女性也开始从事专业度更高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在事业上的精力投入使她们需要一个不被打扰的空间。
就像伍尔芙在1928年受邀到剑桥大学做了两次“妇女与小说”的演讲,后来集结成册就是《一间自己的房间》。文章一开始,她就抛出自己的观点:“一个女人如果打算写小说的话,那她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
“独处时,我们与万物同在”
我的朋友小庄老师独居已经超过14年了,她似乎也在实践这句话,她拥有了多年积累的物质基础和自身素养,并且为自己寻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在这里她可以安心写作,让精神世界膨胀到这个安静的房间之外,膨胀到世界中,甚至去触摸某些被称为永恒的事物。
但是,当我问到她搬进来之后有什么趣事时,她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她说多年独居已经让她有了很强的生活能力,无论是修电灯,还是疏通下水道这样的工作都可以自己完成,但还是有一件事她自己做不到,因为她想要在墙上装两个架子,需要专人协助。于是她就约了物业的小伙子,小伙子敦厚健谈,他们一起边忙边聊,度过了一段非常愉快的时间。
这个平淡朴实的人际交往的缩影瞬间打动了我,我在访谈后反复咀嚼这个桥段,突然意识到,这不就是《旷世烟火》的现实版吗?在那个故事里除了那个横冲直撞安置烟火的土地测量员,在数据的终端还有一个对这个土地测量员充满好奇的“公路监督员”。这位监督员在地图上发现了测量员异常的举动,在好奇心驱使下接近了他,了解了他,并和他一起观赏了这场旷世烟火。在所有荒凉淡薄的世代里,不变的还是人与人连接时内心感受到的脆弱与美好。
正如比尔波特所说,“只有当我们独处时,我们才会更清楚地意识到,我们与万物同在。独处不是离群索居,而是因为更深的觉悟和仁慈,与大家更为和谐的共处。”
我时常自问,独居的房间对于我们的意义何在。也许就像我在上文中提到的,她是女性独立、成长,不断自我追求的现实载体。在这个房间里,我们可以发展自己的事业和爱好,我们可以直面自己的内心从而产生智慧,我们学会享受独处的自在,同时也不放弃亲密的可能,并在独居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禾木对此文亦有贡献)
欢迎联系我们
如果您有悄悄话想告诉我们,欢迎私信@看见微博;
如果您也有故事想通过摄影的方式来讲述,欢迎来稿。
邮箱:sinaphoto@vip.sina.com
《看见·看不见》新书已上市,讲述有力的图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