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大街的咖啡凉了吗?

摄影 | 邹璧宇 编辑 | 秦翼 新浪图片出品

入冬之后,北京的气温很快降到零下,中关村创业大街上也吹起资本的寒风,给几个月前的疯狂降了降温。冰冷的现实给梦想带来丝丝寒意,但仍有创业者循着咖啡的香味来到这里。

创业大街的咖啡凉了吗?

  图/文 邹璧宇

  编辑 秦翼

  入冬之后,北京的气温很快降到零下,中关村创业大街上也吹起资本的寒风,给几个月前的疯狂降了降温。冰冷的现实给梦想带来丝丝寒意,但仍有创业者循着咖啡的香味来到这里。

  从海淀图书城,到创业者心中的“延安”

  2014年6月12日,中关村海淀图书城步行街被正式更名为创业大街。2015年5月与10月李克强总理先后两次视察,与创业者们握手交谈后,这里在15年关注度达到顶峰,相关的新闻充斥着媒体的版面。早在总理视察之前,大街上陆陆续续出现中央各个级别官员的身影,社会名流与企业家也经常出没于此,中关村创业大街极像一个窗口,展示北京,甚至中国的创业实力。

  最开始创业大街的口号“与投资人喝咖啡”,再到“创业者与总理喝咖啡聊创业”,相比过往逐渐不景气的图书业,这条不足一公里的创业大街上承载着许多人的淘金梦,甚至许多人已经下意识的把创业大街与全民创业联系到了一起。

  那些极具诱惑的数字和传奇故事

  根据微博上蓝V认证的账号创业家传媒报道,仅中关村的“黑马社群”在2015年共获得835笔融资,总额超600亿人民币,其中不乏“饿了么”这样的知名O2O企业,他们在2015年融资9亿美元,排名该报道第一。在浏览器搜索关键词”饿了么“则能找到这家公司与互联网巨头阿里传的绯闻—据传不算之前创业家传媒统计的9亿美元,阿里可能再投15亿美元,但是双方公司高管都为确认消息。巨额的投资注入O2O企业这样的新闻无疑对创业圈是重大的利好,但是翻开“饿了么”的简历,他们的A轮投资完成于四年前,2011年的3月。

  在这份报道中,另一家叫做“同程旅游”的公司融资达到60亿人民币,但是创立之初早在2004年。“58到家”融资3亿美元,虽然成立与2014年11月,运营仅1年,不过他们属于“58同城”旗下品牌。排名倒数第二的“酒仙网”融资5亿元,但在一条2012年的报道中,其CEO被记者夸赞为从白手起家到亿万资产的传奇。排名前十最末的是“疯狂老师”,融了5200万美元,比不了前九却也强过大多数同期创公司,搜索其创始人的故事,别人已经扎根教育培训业10年,仅2014年公开净利润为4000万元人民币。

  每一个成功,哪怕阶段性成功的人都脱颖而出成为了创业成功率的分子,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上更多的草根创业者仍然处于分母的状态。获得第一轮融资对于一个普通背景的创业者来说难度也是不小,创业者必须有让投资人注意到的闪光点。

  今夏热火朝天,入冬寒风四起

  在创业大街这一年里,最正常不过的就是谁谁谁来找机会,谁谁谁又回老家的事情,创业对于包括许多在校大学生在内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容易。

  上半年在网上流传很火的《珍爱创业 远离创业大街》中,作者骆轶航写道:“这些平日里业务高度重合、彼此充满竞争的玩家这一刻在同一条街上,的确需要深情相拥,以获得片刻的兴奋,就像大麻一样。而真正聪明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是不需要靠这种方式互相取暖的。”

  下半年,也就是前不久在创业圈里流传的文章《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咖啡凉了》中提到已经有无数投资人向一位创业者表示,“如今只要是O2O的项目看都不会看”,一位基金副总裁坦言,他们现在基本属于“只看不投”。

  日前在车库咖啡采访时,也有年初认识的创业者坦言:“下半年听到成功获投的项目比起上半年少了很多,与年初相比换了很多面孔。” 他自己发起的医疗项目在这小半年中也仍然处于寻找投资的阶段。

  从年初的热火朝天,到今年10月,创业的环境即便没有遇到“寒冬”,在创业大街上的创业者至少也是遇到了“冷空气”。

  没有退路的创业者们

  创业大街或许还是普通背景的创业者首选,因为从街头到街尾,每一栋写字楼中都有创业机构、以及服务创业者的机构。被创业者们传颂的咖啡馆中,在热闹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动,慕名而来的创业者可以免费参加各式分享会、路演、讲座、甚至包括与投资人见面的机会。有新闻提到未来2015年后中关村可能关闭电子卖场,全面向创业转型。在创业大街向东1公里的地界,有数家创业孵化器挂牌成立,其中雷军投资的YOU+创业公寓火了一阵。

  能够来到北京学习创业,是很多创业者期望的底线,“就算没拉到投资,每天都能到处学习学习。”6月,一位从河南小张(化名)来到binggo咖啡旁观路演的年轻人说道,他尝试着开发一款社交软件,在创业大街上停留了一半月,开发进度仍然停留在PPT上。

  “即便在北京没成功,学到东西,回到我们那个小地方还是很管用。”面对着可能失败的结局,小张有着充足的心理准备。受制于市场前景、个人能力、人脉、资金、甚至是运气等方面,有的创业者在北京可能沦为创业成功率的“分母”,但是回到当地,则说不定找到新的门路。

  5月,同样开发社交项目的张斌,他辞去白领的工作,全职负责项目的运营,他有一位兼职负责技术的合伙人做开发。这是许多初创团队的基本模式,因为有项目的创业者很多,但是没有丰厚的条件无法吸引技术人员加入。

  之前张斌尝试着把商业计划书发给所有认识的投资人,算是为自己的项目搏一搏,他没有透露认识投资人的总数,但是据他说最终仅有两人回复了他的邮件。张斌自己也感叹:“做社交的太多了。”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创业大街上上演,根据媒体过往报道,在车库咖啡第一个拿到投资的团队是“luyi.com”,然而现在浏览器中打开此网站已经是“无法显示此网页”。拿到投资被当做成功案例被提起,之后谁也不知道又发生了什么。

  罗先琪是位成功获得闪投的创业者,他的项目与大数据相关,与开口便是“估值几十亿”或者“目标市场几千亿”的创业者不同,他对提及项目本身很谨慎,也不谈理想与情怀,反而他在一次与投资人见面中,只花了不到半个小时就拿下几十万的天使投资,并且投资人还提供中关村一栋办公楼中的办公室给他。

  为了方便工作,他没有回到天通苑租的屋子,在中关村附近的洗浴中心租了每晚68元的床位,洗澡带睡觉,晚上可以加班到12点,第二天也能9点按时到公司,省去大量的通勤时间。他明白创业必须要吃苦,做事业本身就不是一件轻松事情。

  能否成立团队,并且进入一个优秀的孵化器则成为创业者之间的分水岭。有长远打算的投资者们努力掌握创业大街上的优质资源,类似36氪这样的孵化器能够给予创业团队完善的服务支持,范围涵盖基本的工商注册到媒体与投资人的对接,除此以外,他们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占股,免费提供空间给创业团队,但是团队必须通过严格的筛选与审核才能加入。

  成功获得第一轮投资的罗先琪搬进过雷军的YOU+创业公寓,后来又搬到了大河庄苑,最近办公室重新刚装修完。经历的辛酸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相对不少离去的人,他仍然有坚持的资本。

  喧嚣之后,创业大街更显务实

  在几个月的采访中,大部分的采访对象表示,如果项目成功,最终要离开创业大街。例如一家以运营与年轻人有关活动的公司,他们半年的成功运营后或多几百万的投资,从36氪孵化器搬到雍和宫的胡同里。创始人小白很庆幸有机会远离创业大街喧嚣浮躁的环境。但是当下,创业大街集中了各式各样便捷的资源,如果谁需要技术支持,可以在咖啡馆喊一嗓子,或者在告示栏贴个条,可能一个小时内会有相关的个人或团队来帮助你。

  对于缺乏资金与资源的年轻创业者,当下踏入创业大街是不错的选择,只是在未来的几年中,创业者们必然面临严苛的竞争与淘汰。在了解创业的残酷后仍然义无反顾的走上这条道路人无论成功与否都值得敬佩。

欢迎联系我们

 

如果您有悄悄话想告诉我们,欢迎私信@看见微博;
如果您也有故事想通过摄影的方式来讲述,欢迎来稿。
邮箱:sinaphoto@vip.sina.com

创业大街的咖啡凉了吗?

摄影:邹璧宇 编辑 | 秦翼     新浪图片出品 2015-12-13 23:28:43

1/35
  • 这条步行街位于中关村西区核心位置,北临北四环,西靠苏州街,全长220米,前身名为海淀图书城步行街。曾经,这里汇集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书刊,却因互联网逐渐没落。2014年6月12日,中关村海淀图书城步行街正式更名为创业大街,一批创业服务机构逐渐落户于此。

  • 经过近一年的改造升级,2015年初,创业大街已初具规模。截至今年6月,创业大街上共拥有创业服务机构37家,累计孵化创业团队600个,其中350个团队获得融资。2015年底,科技部公布了首批众创空间名单,27个北京的众创空间大部分集中在中关村创业大街。

  • 2015年4月,创业大街上的一家咖啡馆内正在举办路演,来此听演说的观众反应不一。这段日子,路演几乎每天都有,但是质量参差不齐。根据经常泡咖啡馆的创业者回忆,创业大街刚刚火起来的时,特别是3、4月份,经常能碰到投资人,也遇到过“煤老板”跑来大街上找项目。

  • 2015年5月7日,一名创业者在创业大街上拍到了来访的李克强总理。他很后悔,没请人帮他拍一张与总理握手的照片。当日上午10时许,李克强总理现身中关村创业大街,与创业者交谈。标志着中关村创业大街作为全国创业创新示范街区的地位正式确立。

  • 创业大街的口号也从“与投资人喝咖啡”,升级为“创业者与总理喝咖啡聊创业”。5月的创业大街热火朝天,社会关注度达到顶峰,相关的新闻充斥着网络空间。这条220米长的创业大街上承载了越来越多人的淘金梦,许多人已下意识把创业大街挂上了“全民创业”的标签。

  • 2015年5月,创业大街一咖啡馆外,创业者们围着一位央视创业栏目的女主持人发名片或推广项目。除了汹涌而来的创业者,和前来观摩品尝“总理咖啡”的游客外,社会名流与企业家也经常出没于此。此时的创业大街就像一个窗口,展示北京,甚至中国的创业实力。

  • 今年5月,在车库咖啡3周年聚会上,创业者胡良彩介绍他的团队与一款智能云暖气的产品。通过WiFi将一台暖器与移动设备连接,实现远程操作。该产品发起过众筹,1889位支持者中有1648位支持了1元。一晃半年过去,“因为3C认证没拿到,到现在产品都不能销售。”胡良彩有点懊恼。

  • 阿华(左)来自吉林。白天,他在免费提供咖啡的创业空间查看留言板寻找机会,晚上在一家超市打工。单位提供住宿为他节省了不少花销。阿华说,家人并不知道自己来中关村创业大街寻找机会,学习创业。虽然老家有稳定工作,但他并不想按部就班地过日子,所以来此寻求突破。

  • 除了创业者,许多淘金者也云集创业大街。齐律师一个人坐在创业大街的一个会议室内,观察着四周,他最擅长操作经济纠纷案。“最近创业的风潮渐猛,便来参观一下。”齐律师坦言,“随着创业公司越来越多,市场对法律顾问的需求也会增加。”

  • 白天,车库咖啡馆内坐满了打开笔记本和电脑的创业者,到了晚上,这里提供沙发给创业者过夜。只要30元,咖啡馆就允许创业者在这里住下来。睡觉前,创业者将牙刷、洁具和饭盒摆放在窗台上。

  • 凌晨1点左右,“道长”谭思哲在车库咖啡的电脑面前入睡。31岁的谭思哲2014年从湖南偏远乡村徒步来京,希望找一个“能够容纳梦想的地方”。他找到一份程序员的工作,月薪2万元,他就用工资研发产品。2015年底,他离开车库,搬到了雷军投资的YOU+创业公寓。

  • 深夜里,不到30岁的刘常福坐在电脑面前上网 。刘常福来自山东农村,只是在深圳干过两年与电脑硬件有关的工作,回到家乡待不住又跑来北京。“还谈不上创业,现在就是来学习一些经验。”刘常福说,“在老家想干个什么都要凭关系,所以来北京,这里的竞争环境相对公平。”

  • 这是刘常福在圆明园附近的合租屋,这个单间是另一个创业者临时离京让给他暂住的。他平日大多是在咖啡馆过夜。到2015年末见,刘常福在咖啡馆从事服务工作已经有些日子了。“踏踏实实在北京待了一年,在创业大街的学习机会与见识的人和事都比我老家丰富很多。”刘常福说。

  • 罗先琪的项目成功获得一笔闪投资金,终于可以在中关村租一件办公室办公。但罗先琪加班到晚上之后,会去中关村附近的一家洗浴中心住。“洗澡加过夜只需要68,第二天还能很便捷的到达办公室,”罗先琪说,“我在昌平租了房,但是从家到公司单程快2个小时,太耽误时间。”

  • 罗先琪办公室的窗外就是中关村的写字大楼。有了办公室,罗先琪与团队不再需要忍受创业大街喧嚣的环境。到2015年底,罗先琪从洗浴中心的床位搬到了YOU+创业公寓,办公室却从中关村又搬到了附近苏州街的一小区内。

  • 白惠泽创立了一个为年轻人发起周末有趣活动的平台,名声日益渐涨。在一次他举办的内部聚会上,有朋友提供了场地,有食品行业的创业者提供了食物与茶酒,饭后的娱乐活动也有人提供新奇的玩具,这样的聚会让年轻的创业者们互相熟悉,来参加的人也希望寻找各自的机会。

  • 白惠泽入住了中关村36氪孵化器,3个月内便找到了投资。随后他带领着团队搬到雍和宫附近的一处胡同里,并费心装修了一番。“不喜欢创业大街的浮躁,而我的创业项目最初就是从胡同开始的。”白惠泽说。2015年底,白惠泽的项目蒸蒸日上:“未来我们计划拓展到其他一、二线城市中。”

  • 50岁上下的陈邯平与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坐在车库咖啡提供的电脑前忙各自的事情。陈邯平从邯郸来到北京,希望用自己从事服装零售业工作的经验在电商领域有所作为。陈邯平的年纪在创业者中算偏大的,但他相信自己拥有比年轻人丰富得多的经验。

  • 晚上7点,陈邯平坐上公交车,前往约定地点,开始他的代驾工作。白天的时候,陈邯平在车库咖啡馆办公,晚上则从事代驾的工作,挣些钱补贴在北京的开销。2015年年底再次打开陈邯平准备进军电商领域的网站,网站在,但几乎停止了更新,车库咖啡里也没了他的身影。

  • 北京的深冬,气温降至0℃以下,创业大街也逐渐冷清下来,资本寒冬对创业大街的冲击显而易见。12月初,车库咖啡主持了一场创业对话,一名创业者上台介绍自己的项目与想法,但并没有太多人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在创业大街待得久的人表示,投资人现在花钱日趋谨慎。

  • 一个来访者独自坐在一间平日用来路演的会议室玩手机。即使已经进入资本的冬季,但这里仍然是全国创业者的“延安”。过去两年,每天都有项目获得融资,也有终止倒闭的,但创业团队的数量在持续上升。喧嚣之后的创业大街显得务实许多,在这里坚守更需要的是毅力。

视频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