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大漠隐者”

摄影 | 张新民 编辑 | 米杜 银盐 新浪图片出品

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已经普及的中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依然居住着原始牧民克里雅人。四百年来他们隐居在这片大漠深处,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是“大漠隐者”。然而随着公路的修建和旅游的发展,克里雅人还是与现代文明遭遇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在融合与冲突中悄然发生着改变。

最后的“大漠隐者”

                                               文/张新民

  达里雅博依与于田县有240公里的里程,要沿着克里雅河边的沙漠和芦苇荡穿行。这是最考验技术和胆量的冒险。好在有热杰普、艾力、图达洪三兄弟和一些年轻人,凭借着无畏和勇敢,驾驶着环塔拉力赛淘汰的旧车,和各种老掉牙的进口越野车顽强地前行,用12个小时的时间终于走完这段艰辛的道路。

骑了17天毛驴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里,克里雅河即将消失的地方,被称作达里雅博依。这里的居民沿河游牧,离群索居,而且恋土难移,被人们称作沙漠里的“原始部落”。

  达里雅博依人的来历,一种说法是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后裔,为逃避战乱翻越昆仑山进入了这片绿洲;另一种说法是他们就是这里的沙漠土著民族;第三种说法则是达里雅博依人是2000年前神秘消失的古楼兰人的一支。

  1896年1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沿塔里木盆地的克里雅河追寻到沙漠的尽头。他想知道,那最后的几滴水挣扎到哪里为止。但他突然发现,这里不仅有成群的野骆驼在奔跑,而且也是大批野猪的乐园,更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竟有一个牧民群落在这里生息着。

  过去了半个世纪后,1959年,人民政府派人找到这群隔绝的维吾尔人,并为他们建立了达里雅博依村。不幸的是,“文革”中,他们再次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1981年,于田县畜牧局局长巴克图地和县城的一名医生、一个教员、一个公社代销员,以及负责生活的干部第一次去达里雅博依。在整整骑了17天毛驴后,他们终于到达了达里雅博依村。当地村落里所有的人都来看望他们。“这村子连一个馍馍都没有。”最后他们把自己带来的干粮、核桃葡萄都给了村民们,然后又骑着骆驼,没日没夜地走了16天回去。

  回到于田,巴克图地连家都没回,赶紧向领导汇报大河沿的情况,书记带领大家开始修路。81个20-40岁以上的年轻人,经过了87天的大战,终于在沙漠里修筑了一条勉强能行车的简易土路。刚开始没有司机敢去,巴克图地先让自己12岁的大儿子热杰普跟车为车子一路加水。最终2个拖拉机、21个骆驼、31个毛驴,经过7天的艰难跋涉,给达里雅博依的村民送过去了面粉和衣服。

铺了一半的柏油路

  以前的达里雅博依,村里没有房子,羊走到哪里,人就去哪里睡觉,大风来的时候,“茶也喝不了,水也吃不了”。而且每年克里雅河都会洪水泛滥,还经常改道,克里雅人居住的地段属于400年前的古河道,有时候洪水来了还要搬家。不过,每家人最主要的财产是100只左右的山羊或者绵羊,换个地方就是了。

  后来,家家住上了柳条编制后用泥巴加固的草房,木骨泥墙的大客厅,细细的泥土铺成的地面。细土是润润的,并不干燥,房子显得简陋而整洁.

  以前,当地的食物主要就是一种叫“阔麦琪”的烤馕:把死面埋在沙子和灰烬里闷熟的面饼。有了路后,司机们经常会从于田带蔬菜和东西来。村民亚生江家有人开车跑这条线路,他们家吃的就相对来说丰富点,基本上不再吃“阔麦琪”。

  不过修路带来了新鲜蔬菜,也带来了担忧。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有一个叫做牙通古斯的原始村落,和达里雅博依类似。1999年11月,牙通古斯村终于修通了一条柏油路,从此村子由神秘变得透明开放。当地的安迪尔甜瓜产业为农牧民带来了很高的收入,可是后来随着旅游的开发,人们越来越失去了对这里的向往,牙通古斯就在媒体和人们的记忆中逐渐被淡忘了。

  人们担心牙通古斯村的今天,就是达里雅博依的明天。

  2017年,达里雅博依到于田县240公里的道路,已经有一半铺上了柏油。不过鉴于牙通古斯村在前,当地干部认为公路理想的状态就是修一半留一半,这样旅游开发的收益会持久点。

  不过2017年,达里雅博依村被列入拟创建的4A级景区名录。今年,这里的人们和学校、卫生院等也开始陆续迁往距于田县92公里的新区,而克里雅河的流量正逐年减少,未来甚至可能会干涸。达里雅博依那种安静,那种自然惊艳的美,又能存在多久呢?

 

欢迎联系我们

 

如果您有悄悄话想告诉我们,欢迎私信@看见微博;
如果您想看更多故事和摄影资讯,欢迎扫左边二维码
关注“新浪图片”微信公众号。

70条评论|2,593人参与我有话说
分享到微博
发布
最热评论 刷新
用户3845152083[广东佛山]
也不知我大汉英雄霍去病,远征来到此地没。
2018-7-26 08:46举报223回复
菜鸟级即可[广东广州]
这里环境复杂,不适宜居住,投资了这么多基础建设的钱,还不如把他们迁出来更好
2018-7-26 11:34举报132回复
黄桷树[北京]
生态移民了吧,太困难了。
2018-7-26 12:18举报98回复
凉薄依旧2015[广东广州]
实际上文中没说的是这里一户人家平均都是5个以上小孩,又读不了多少书,国家只能救济,但是光靠救济是不可能过上理想的生活的。所以很容易极端化。
2018-7-26 23:09举报27回复
只需要某领导在地图上圈一下,就能变下个深圳了
2018-7-26 18:53举报26回复
秀发飘逸的奶爸[山东青岛]
看到“每户都会有口粮补贴”还是很欣慰的,尽管说政府做了一些事情,但还是希望再加把劲吧,既然都是中国人,能帮的还是要帮的。西部真的需要大开发,最起码也得让这些偏远地区的同胞们吃饱饭,喝好水,用足电。看到当地在学校塌方后,斥资百万新建的学校还是高兴的,还是希望多一些老师,多一些上学的孩子。
2018-7-26 14:30举报25回复
大脸-张宇鹏[山东济南]
准确来说,不能叫汉语而是叫普通话。
2018-7-26 15:51举报24回复
寻找第二个我[辽宁大连]
有钱都给国外穷人送去了,怎么不给自己家的民生搞搞,房价降降,教育提提,工资涨涨,医疗给减减.让穷人能住起房,上起学.看起病. 留守的孩子都能和父母在一起生活. 自己家人穷的不像样.大把大把给别人家送钱.
2018-7-26 17:28举报23回复
投资百万的校舍就是那样子,,,
2018-7-27 08:48举报20回复
这个《看见》写这些东西,其实就是专门挖掘让网友来喷社会的,挂羊头卖狗肉。其实中国13亿人怎么可能全部兼顾到,很显然国家就是这么偏僻地方也照顾到了。《看见》挖掘这些,也要引导国人团结向善,不要有暴戾倾向,《看见》平常看见那些水军没?估计装作没看见。
2018-7-26 17:13举报20回复
最新评论 刷新
郑金丰306[湖北十堰]
厉害
2019-9-16 21:42举报回复
用户5435992824[福建厦门]
搬迁另行安置是最好的方法。新疆那么大,总有一片地方给他们生活。
2019-6-17 13:54举报2回复
极地曙光[辽宁葫芦岛]
良知觉醒,爱及生灵,灵智提升,纯素和平!
2019-1-31 22:37举报回复
过眼云烟laa[山东临沂]
人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移居不太容易
2018-9-5 10:28举报1回复
xudong71[贵州毕节]
等你学会用大脑而不是用屁股思考的时候再出来跟爷爷辩论
2018-8-27 10:09举报4回复
天剑150[湖南衡阳]
赶紧的  拿着你的键盘去新疆啊
2018-8-22 16:19举报回复
xudong71[贵州毕节]
经常看新闻说中国医疗队去南亚和非洲给白内障患者免费治疗,我还以为他们在国内无用武之地了呢。我们援建非洲的基础设施都比这里建设的好,呵呵
2018-8-8 17:35举报18回复
你真愿意去啊?挖鼻屎
2018-8-2 11:39举报回复
醉倚东楼[广东深圳]
为巴克图地局长点赞!不过全村才1400人,依赖生存的又是靠挖名贵药材大芸和严重过度放牧,对原本就非常脆弱的生态破坏会非常厉害,况且政府每年还要拨出不少财政去援助他们。建议政府另外安置他们。
2018-8-1 14:55举报2回复
cmm1114[菲律宾]
没有
2018-7-30 23:18举报回复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已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