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消失的葬礼

摄影 | 赵钊 编辑 | 米杜 新浪图片出品

我的家乡在陕西关中农村,落土为安是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特别是农村殡葬改革的深入,土葬正在被火葬所取代,传统的葬礼仪式也在慢慢消失。十年来,我拿着相机,希望将这些古老而隆重的场景留在历史的底片上。

即将消失的葬礼

                                                文/赵钊

  我的家乡在陕西,我是地地道道的关中人。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的爷爷、父亲在这里出生,在这里耕种,又在这里老去。我家葡萄地不远处的一个个土堆,就是我爷爷、奶奶、二爷、二婆的长眠之地,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劳一生,最后在这里落叶归根。

  正是那场送爷爷去荒野的葬礼,让我走过了青春期最漫长的一段路,也正是那条路让我明白了土地、村庄、亲情于我们的意义。

  抬灵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子出发,走过果园,走过田野,走过我家的葡萄地……

 

  在我的脑海里,最早关于村里土葬的记忆,要追溯到六七岁的时候。有一天,人们突然聚集在一起,合力在一户村民家外支起木头架子,又盖上篷布,篷布下吊起五颜六色的灯饰。没过多久,我就听到村口有女人悲戚的哭泣,后来人越来越多,一顶绘着八仙过海图案的轿子也停在了村口……神秘、庄严,悲伤又隆重,人们因为某种原因团结在一起,不分你我。

  再后来,我的爷爷——那个从朝鲜战场上下来的老兵离开了我们。作为家族中第一个过世的老人,爷爷的离开改变了我对那种神秘仪式的印象。它不再是记忆中五颜六色的灯饰和神话里传说的八仙,而是幼小心灵里挥之不去的痛和无法挽回的亲情。

  多年后,我成为了一名纪实摄影师,当我再一次将镜头对准故乡土地上的葬礼时,一切开始悄然发生着改变。村里的青年人大多踏上外出打工的道路,农村土葬改革的触角,已经从城市慢慢向更偏远的乡村延伸。我意识到,也许十年、二十年后,这些我小时候见到过无数次的场景,我们的下一代人只能在照片里看到,或者从老人的口中听说,于是我开始了系统地拍摄和记录。

 

  头戴疙瘩帽、披麻戴孝、高亢的唢呐、深沉的洋号,这些元素构成了关中农村葬礼的景观。一个家族中老人过世后,葬礼就是对老人一生褒奖的最高仪式。这些隆重的礼仪一方面是为了缅怀逝者,更重要的是教育子孙后代行孝。

  “父母在,子女的肩头掮着土盆、压着担子,就是‘孝’字,也就是说儿女们在做孝子;父母亲不在了,再也不能尽孝了,孝子没有了父母,‘孝’字就没有了土盆,所以摔掉土盆,从此以后就成了不孝子!”

  在近十年的拍摄观察过程中,我发现关中地区不同地方葬礼的仪式繁简不一,受周礼文化熏陶的宝鸡部分地区相比较西安、咸阳等地,礼仪更加隆重,但不论繁简,其中对子孙的教育,孝悌文化的传承却是不变的基调。

  而如今,城镇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加之快餐文化的盛行、国家政策的引导,古老的土葬习俗处在一个巨变期。村里的土葬正在变的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老弱妇孺里,甚至都很难找出“抬灵”的人。

  也许,这古老隆重的民俗被简化乃至消失,有它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性,但随之消失的不仅是淳朴的民俗,更是在乡野流传千年的朴素的人伦秩序哲学,以及代代相传的孝悌文化。

"摄氏2014"年度摄影师大典

(正在火热征稿,截止日期2015年3月15日)

参与方式: 新浪爱拍社区

如果您有悄悄话想告诉我们,欢迎私信@看见微博;
如果您也有故事想通过摄影的方式来讲述,欢迎来稿。
邮箱:sinaphoto@vip.sina.com

301条评论|10,590人参与我有话说
分享到微博
发布
最热评论 刷新
踏浪撕衣[辽宁本溪]
我就想知道火葬比土葬好在哪?
2018-8-16 09:47举报2,737回复
用户6538205398[湖南长沙]
我是支持火葬的,对土地的占用太浪费了,我如果死了希望不给后人制造麻烦,骨灰撒在荒野就好。如果生前积德行善,还怕死后不能千古留芳吗???
2018-8-16 09:55举报628回复
自古的一句老话“死无葬身之地
2018-8-16 12:32举报537回复
土葬风水上能保佑子孙一生一世,火葬减半~
骨灰盒放小区者,是对先人的大不敬~我们炎黄子孙都讲究入土为安~你找个便宜小区买个房专放骨灰盒。让你爹妈投不了胎!怨气越积越重!不克你才怪!
2018-8-16 08:24举报447回复
我武陵山脉地段的过世一个人要花费3到五万!台灵柩的8到10人一人两百一包烟!法师钱酒钱等!但也比公墓便宜
2018-8-16 09:33举报256回复
违背人伦破坏传统文化
2018-8-16 09:44举报132回复
蛮多农村的老人活着一直劳动,生活自己料理,病了基本没人管,哪一天死了,儿女回来却把丧礼办得轰轰烈烈,以示
2018-8-16 09:44举报69回复
幽狂客[北京]
这种仪式赶快消失吧,繁文缛节太多,参加过一次,两天没睡着觉
2018-8-16 10:13举报57回复
军事干插员[江西南昌]
八宝山公墓的人都是火葬的,人家起了带头作用,就是不知道他们火葬占的地儿比普通人土葬占的地儿是大还是小!
2018-8-16 12:20举报54回复
其实先人过了几代之后坟墓都平了,照样种地!人体和棺木都是有机物,土壤修复会使它们全部都消失融入土地里变成有机肥,既不会占地也不会破坏土壤!大家人、有名望的人会长期留下墓穴,一般人都不会经历几代,要不然这中国土地上几千年死的人的墓穴会到处都是,恐怕没有我们今人立足之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人人都在寻祖,祖在哪里?其墓穴墓碑早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所以不要担忧土葬占地的事,仅仅是暂时的行为!
2018-8-16 12:51举报52回复
最新评论 刷新
莫非再过三十年[河北石家庄]
不占地方就是最大的一个好处
2020-2-17 15:34举报回复
Jason_Tone[广东广州]
节约土地资源,而且土葬对附近泥土的酸碱性也会产生影响
2019-2-12 14:27举报1回复
现在火化都有葬身之地,就是那一平方的国土面积
2018-12-11 13:20举报回复
以前提倡火化时候说可以节约土地,但是火化了,人们还是要占用哪怕一平方的国土。。。。。。。
2018-12-11 13:19举报回复
朱乾超Jerry[广东深圳]
我就想知道,老祖宗以后会不会怪罪我们这一代人, 把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给灭绝了,人生3大事, 出生,结婚,离世,现在生不起, 不敢结婚, 死后还死无全尸,说真的,说不出什么来,国家的发展,真的需要这样吗?
2018-11-28 18:00举报6回复
曹记土鸡农园[四川成都]
农村墓地占地并没有专家说的那么恐怖,一座墓地最多保存60年左右。慢慢的后人就不记得了,也就不会去管理了,那个墓地在各种雨水和动物的践踏下慢慢就消失了,等不到几年那块地还的重新利用起来 现在农村很难找到上百年的墓地
2018-10-18 13:17举报7回复
确实是这样,农村很多坟地就是在耕地里的,不怎么影响耕种,另外,要说占地,其实应该都省不了多少,只不过城市没那么多地啊,只能修墓地,农村并不缺地,葬哪其实无所谓。
2018-9-19 15:08举报1回复
我记得我小时候去地里玩,经常能碰见明朝、清朝的古墓,我们还在里面捡到过铜钱,现在呢?都被平了,或者填了,盖成小区了··
2018-9-19 14:57举报1回复
现在抬棺的少了吧?都是拖拉机拉了,哪个村里能有那么多壮劳力给你抬棺?就是有现在也没人愿意那么费劲了·
2018-9-19 14:53举报回复
说的很对,也没有那么多盗墓贼、贩卖文物,也不用地上地下所有均归国家了,这得断了多少人的财路呀。
2018-9-18 16:40举报回复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已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