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看这组时尚大片,你可能以为他们都是明星。实际上,他们是保安、农民、外卖小哥、饭店服务员……是最普通的劳动者。他们和时尚的距离,被摄影师付增凯用镜头拉近了。当劳动者遇上时尚,会有多惊艳?
文/付增凯
拍摄普通人这个想法,由来已久。在我给父亲拍了一组照片后,就萌生了拍摄普通人的想法。2015年,他走上街头寻找灵感,观察各行各业和形形色色的人群,也随手拍了一些劳动者的画面。回去打印出来看,发觉有的人表现力很好,很有时尚感,这让他更坚定了这个想法:给劳动者拍时尚大片。后来几年也几次想把这个想法落地,但都因为工作实在是排得太满,而不得不一次次搁置。直到今年春节,和几个朋友聊起来,大家都支持我把这个想法落地,再加上新华社高级编辑陈小波老师的鼓励,让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它拍了。
于是,我便开始在微博、微信发布消息,让朋友介绍拍摄对象,甚至还跑到大街上“现抓”人拍摄。尽管我是纯公益拍摄,不收一分钱,但还是老被人误解。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接受拍摄,比如,我们在大街上找到了环卫工人,但他们不大信任我,老在想这个摄影师到底是做什么的,还怕对他们的工作产生负面影响,最后就没拍成。
我也有过一些拍摄普通人的经历,大家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担心自己不够时尚。所以,我选择了各行业的普通劳动者,按照给明星拍时尚大片的流程,为他们量身打造时尚的妆容和造型,让他们看到拍摄前后的对比,看到不一样的自己。我希望通过他们,通过这组作品,让更多的普通人能够发现自己的美,能变得更加自信。
拍摄普通人,其实比想象的要困难一些,一方面素人对于化妆师和造型师来说挑战比较大,我们在定妆造型策划的阶段,反复讨论修改尽量做到更周全,可饶是如此,现场还是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状况。拍摄保安大叔时,因为他肚子比较大,无论如何系不上扣子,现场所有人都笑翻了。
另一方面就是普通人没什么拍摄经验,我和团队花了大量时间来沟通和引导,很多时候,模特们因为紧张,表情和动作就会比较僵,紧张到什么程度呢?我举个例子,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候口若悬河的于桂清老师,一到拍摄现场就磕巴了。现场有人总结说,我说的最多的词就是“别紧张”,排第二的是“放轻松”。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拍摄模特们的工作时,我带着团队走了2000多公里,去了辽宁、山东、河北,就是为了尽量追求真实,最大程度的还原他们的工作状态。我也确实庆幸我去了他们的工作地,我在那里能够看到他们的另一种状态,也对他们的职业有了新的认识。比如说拍摄农民,我真的没有想到现代化农民的知识面这么广,他们掌握着非常多的技术和理论知识,他非常骄傲地和我们分享着成果,着实给我们上了一课,让我们增长了不少见识。
去辽宁省喀左县第二小学拍摄于老师时,我和团队的伙伴们在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中找到了童年的感觉。走的时候,我给于老师班上的孩子们拍了一张合影,希望能为他们定格童年的友谊。
最困难的是给护士拍工作照,为了不干扰她们的正常工作,我在她的护士站外等了很久,一直默默观察着她的工作。从早到晚,她几乎没有停歇的巡房、配药、换药、护理,查看病人资料,真的是非常辛苦。
而让我非常欣慰的是,几乎每一位模特在拍完看到自己的片子后,状态都有所变化,我能从他们说话的状态中感觉到他们更加自信了。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要继续这个系列创作的决心,让更多行业的更多普通人参与进来,发现自己的美,发现更自信的人生。我也希望用这个结果去回应之前一些朋友的质疑:他们认为我自费去拍摄这样的作品,没有太大意义。
在最后,我要郑重的感谢在拍摄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每一位老师和朋友,是你们的帮助让这组作品成功诞生。感谢造型师刘子瑄和化妆师吴月,因为你们的专业,让我可以更自在地专注于拍摄本身。感谢参与拍摄的八位模特,他们相信我并且非常配合。还要感谢我工作室的兄弟们,每个人都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并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得很到位。最后感谢每一位劳动者,感谢大家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着这个社会,祝各位劳动节快乐。